发现成吉思汗行宫遗址
文/谢青海 谢巴特尔
谢巴特尔、谢青海、敖特更呼兄弟三人在实地考察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吉生太镇中号村塔布河西岸,汗乌拉山东侧的成吉思汗点将台时,在点将台正西偏南450米处发现一座古代城池遗址,这是一处尚属首次发现的新的故城遗址,因此笔者甚感意外。经实地详细勘察发现该城有内城、外城加外墙组成,从城池遗址的建筑遗迹和找到的瓷片,认为这座故城遗址非同一般不敢小觑,貌似皇城的缩小版城址。背后肯定有巨大的秘密存在。古城遗址正西偏北不到200米处还发现一处军队驻扎的城址。
查找有关史料后发现,这处古城遗址疑似金末大蒙古国时期,包括元朝时期的以成吉思汗三公主阿剌海•别吉(编者按:包括元代后世赵王系统的汪古部)主政监国时期的四座古城遗址:集宁路古城、净州路故城、砂井古城以外一直无法确认的第四个故城--按达堡子故城遗址。
据《元典章》载:“砂井、集宁、净州,按打堡子四处,壬子年元籍爱不花驸马位下人户,揭照元籍相同,依旧开除。”爱不花为汪古部部长,娶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同烈公主,谥封高唐武襄王。其统领下的四处城堡,现已确定了集宁路古城、砂井总管府古城和净州路古城三个金蒙元时期的古城的位置,国内专家一直都认为这座位于三处古城遗址之间的察右中旗广益隆古城,应属于汪古部的领地范围,这座古城的规模,与集宁路城址相当,而又大于砂井古城,因此可能属于路一级政权所在地。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疑惑是广益隆古城遗址附近环境不附合传统蒙古人建立如此重要的大型城池的习俗,也不符合帝王风水学基本要求,因此笔者大哥谢巴特尔对广益隆古城遗址就是元代按打堡子古城的观点一直心存顾虑,可又找不到另一个遗址得到有力佐证。
2012年笔者大哥谢巴特尔在蒙古国立大学北亚史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的名义,有幸前往***联邦圣彼得堡(当地***蒙古人朋友们叫彼得格勒,意思是彼得大帝的蒙古包,有点意思哈!),调阅了博物馆里保存的两百多年前***旅行家记的【蒙古游记】的档案材料,资料是用***文、蒙古文、满洲文,甚至还有一些汉字等多种文字混合记录的旅行随笔,或者叫【日记】。那次笔者调阅尚未公开整理出版的资料时意外发现了***人曾经到过已经废弃多年的【净洲路】古城,还记录了在净洲路古城的一个守墓人家逗留二日的记录,然后便是***旅行家路过一处还有一些替锡拉木伦庙耕种庙产耕地的佃农的地方,并明明白白说这些挨着古河道肥沃的冲积滩地西岸以前是一个叫“罕乃•额博勒兹”的古城,并记录说这个废弃很久古城背靠一个大山,左右各有一个山头,古城背靠大山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这里的东方指的是蒙古人的习惯方向南),左青龙,右白虎,正前方就是一条古河道水声潺潺。所以,笔者在以后的考古调查过程中,一直刻意寻找这个***叫“罕乃•额博勒兹”古城遗址,所以第一个怀疑的方向就是一直无法定名的广益隆古城,一直以为广益隆古城遗址就是***人说的“罕乃•额博勒兹”古城,而且很可能就是笔者二十年来苦苦寻找的“按打堡子”古城。直到这次谢家三兄弟再次考察元代汗乌拉敖包及点将台时意外找到这个古城遗址。谢家三兄弟分头行动,把附近几公里范围内地毯式搜索了一遍,欣喜若狂的怀疑,这处新找到的无名古城遗址,更附合***旅行家两百多年前描述的那个“罕乃•额博勒兹”古城(笔者按:俄语汉拼),也很可能就是苦苦寻找二十年的元代汪古部麾下的按打堡子古城,也就是金末蒙初成吉思汗数次南下在净洲城觐见包括金帝完颜永济和进而访问汪古部的临时行营之地!
从目前看到的遗址和附近的苏鲁鼎祭旗点将台遗址和汗乌拉敖包山及左右两座扶手山形致分析,以及另外三个古城位置关系比较分析,我们认为“按打堡子”古城很可能就是今天这个新发现的汗乌拉城遗址!也是阿剌海•别吉麾下的第四个古城遗址。
在古城遗址实地勘察时发现有很多金元时期典型的瓷片和砖块等遗物和建筑遗迹!
我们疑惑不解的是,二百多年前***鞑靼老师来内蒙古调查时曾经记录的叫“罕乃•斡博勒滋”,而不是罕八里,这个“罕”,指的应该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本人。
再次把广益隆古城遗址和新发现的汗乌拉行宫遗址作了一下环境对比分析,读者看看哪个更像按达堡子古城遗址?
如果把集宁路古城(平地泉遗址)、德宁路古城遗址(达茂赵王城遗址)、净洲城遗址(元代升格为路即四子王旗城卜子古城)、广益隆古城遗址、汗乌拉行宫遗址,按地理位置环境对比研究,发现最符合辽金蒙古帝王风水宝地要求的唯有一个汗乌拉行宫遗址,如果按四个距离和位置分析,还是广益隆古城遗址更像失踪的按打堡子城。最大的遗憾是净洲城和汗乌拉行宫遗址距离太近了,其它距离排的合适。
但是按***鞑靼老师的记载(流水游记)几乎肯定这个汗乌拉行宫遗址就是失踪的按打堡子古城遗址了!
孰是孰非,在下一步的研究过程中继续查找资料补充完善,也愿意志同道合者加入研究团队。
实地考察心得
成吉思汗行宫遗址的发现,将填补四子王旗乃至内蒙古的历史研究领域空白。今天,这里仍然是我们缅怀先民出色的游牧、农耕、商贸多种文化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经典文物古迹,使我们理解古代中国文明进程的重要文化遗产。虽然我们不是专业考古队员,但是我们对考古很喜欢很感兴趣。我们认为,在考古中,我们能够揭示历史的真实面目,同时还能从考古中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呼吁进一步加强、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和执行力度,加强对文化传承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对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同步进行,讲好历史文化,提升四子王旗旅游事业的文化含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待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后 记
历经了漫长15载苦苦求索,一个叫“按打堡子”,仅在史料上留下一个名字的迷一样的<古城遗址>,在一场明军北伐的烽火硝烟里,消失的无影无踪……
今天,谢家兄弟终于站在这个圣主成吉思汗,曾经驻足的圣地,背后是峨峨的<汗乌拉敖包山>,左手高地一排五个敖包,右手的山头同样是一排五个敖包,面前是曾经柽柳如海,胡杨守护着的母亲河——塔布河,在这王者的荣耀里,我们兄弟面向冉冉升起的太阳,感动的热泪盈眶……
汗乌拉敖包俯瞰图(廖晓愚摄)
塔布河岸边的怪柳
多想,在曾经祭祀长生天,祭祀出征的“哈剌苏鲁鼎”军魂的大燾前长跪不起……
突然,想起遥远的<甘登总寺>的驻持活佛讲给我们的<佛经>的故事……
魔王波旬说:
“我将用两千五百年的时间把你的教和法摧毁, 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僧宝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曲解你的经典,腐化你的僧徒,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
佛陀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不一会,两行热泪缓缓流了下来……
魔王见此,率众狂笑而去……
佛陀说:
“ 那时我真正的弟子将脱掉袈裟,穿起便衣,到世间去,入世修行,一世成佛。” 那时红尘将变成庙宇,家庭将变成道场,庙宇将成你魔子魔孙的监狱。”
不是佛被魔说得流泪,而是佛为后世末法我们这些可怜的众生而流泪……
实地考察绘制的平面示意图
瓷器碎片
金元代特色的青砖
金元时期青花瓷片
典型金元时代特点火石红
宫殿遗址
金代铜钱
行宫遗址,附近山坳里还有密密麻麻墓葬区被盗掘一空
金蒙元时代珍贵墓葬区密密麻麻的盗洞
卫星截图
航拍图
作者简介:
谢巴特尔,内蒙古四子王旗人,在蒙古国工作生活近二十年,从2011年起在蒙古国大学带研究生,兼任四子王旗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四子王旗作家协会会员,在海内外累计出版了包括【长生天的孩子·蒙古人与汉族孤儿的故事】、【晋文化在蒙古的传播史】、【四子王旗境内的古代长城与敖包】、【短歌行】、【掌声集】等各种文种的作品集45部。)
作者之二
谢青海(蒙古名:呼和淖尔),退休教师,男,蒙古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文系蒙汉双语专业毕业,爱好历史文化研究,现任四子王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为四子王旗作家协会会员,《笔架山文苑》编辑之一,四子王旗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子王旗民俗协会会员、乌兰察布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四子王旗境内古代长城与敖包》等几十篇文考类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