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长篇连载-史诗(148)
诗║李耀文
第七章~第十节
契丹萧太后
执掌辽国政![]()
![]()
![]()
北宋中前期,辽国是劲敌。
契丹内部斗,从来未停息。
争权又夺位,致使国力虚。
公元九六九,景宗掌权力。
辽国第五君,虚弱多病体。
皇后名萧绰,共将朝政理。
情况渐转好,逐步复国力。
萧绰字燕燕,萧思温之女。
生性极聪慧,多才又睿智。
公元九八二,景宗突病逝。
圣宗即皇位,名耶律隆绪。
新皇年十二,雏鹰未丰翼。
萧绰称太后,是年整三十。
辽军国大事,太后来断理。
母寡子又弱,族属心存异。
边防又未靖,随时要迎敌。
聪慧萧太后,沉稳又机智。
遇事心不乱,施政有条理。
政治经济上,采取新措施。
起用諸名将,下达新诏谕。
官吏守政令,禁枉法徇私。
亲裁积压案,求平和政局。
整顿布帛市,减免税徭役。
实行科举制,才俊可及第。
又严训圣宗,力做好皇帝。
辽宋之战事,披甲临阵地。
出谋并督战,每每得胜利。
签澶渊之盟,赢发展机遇。
摄政廿七年,取得好政绩。
圣宗受母训,成为贤明帝。
母亲去世后,新政仍继续。
契丹封建化,快马未停蹄。
注:❶萧太后人生经历。
辽景宗继位时,面对混乱的局面,的确想励精图治,大干一番事业,但自幼身体一直不好,军国大事除了依靠蕃汉大臣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她的皇后萧绰(萧燕燕)。他曾对大臣说:在书写皇后的言论时也应称“朕”,这可作为一条法令。这说明萧燕燕可代行皇帝职权。
乾亨四年(982)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当时萧燕燕才三十岁,圣宗才十二岁,在大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的辅佐下。太后和圣宗的地位才得以巩固下来。
统和元年(983)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萧燕燕虚心诚恳,用人不疑,这一直为后世政治家所效法。她有男子一般的气魄,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挥三军,赏罚严明”。把北宋部队杀得尸横遍野,生擒名将杨业;几年后又逼宋真宗确立卖国条约“澶渊之盟”,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意义重大。 萧燕燕年轻时曾许配给汉臣韩德让,但还没有来得及结婚,就被皇帝选为妃子。辽景宗死后,萧燕燕看中韩德让的政治与军事才能,于是决定改嫁给韩德让。(当时契丹族的风俗是允许的)。她私自对韩德让说:“我曾经许嫁于你,愿谐旧好。国王也就是你的儿子”。萧燕燕又秘密派人鸠杀韩德让的妻子李氏。从此之后,韩德让就无所避讳不间断地出入于萧燕燕的帐幕之中,过着事实上的夫妻生活。辽圣宗对韩德让也以父事之。韩德让忠心辅佐承天太后与辽圣宗,政绩卓著。
萧燕燕在摄政期间,励精图治,选用汉人,开科取士,消除番汉不平等待遇,劝农桑,薄赋徭,内政修明,军备严整,纲纪确立,上下和睦,与宋讲和,坐收岁币之利,经济文化高度发展,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
统和二十四年(1006)十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法道洪仁圣武开统承天皇太后”。统合二十七年十一月,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
❷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宋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有此想,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射杀辽将萧挞凛(一作览)。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