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医科大喜迎王辰院士
近日,王辰院士赴筑考察并看望贵州医科大“协和班”学生受欢迎!
2022年8月17日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一行赴贵州医科大学考察指导工作并看望慰问“协和班”学子。
座谈会在贵州医科大学北京路校区行政楼6楼连廊会议室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王云峰,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执行院长杨维中,规划发展处处长杨俊涛,基础医学研究所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单广良,研究员刘静,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院群医学、经济与政策研究团队负责人、客座教授陈思邈,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冷志伟,干部步凯,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王超,贵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梁贵友,党委副书记、校长罗鹏,党委副书记刘文,党委委员、副校长田晓滨,党委委员、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海洋,党委委员、副校长曾柱,党委委员、副校长、党委组织部部长蒋红梅,副校长沈祥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左石,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部长(主任)、党委统战部部长陈颖,附属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兼)楚兰出席。
座谈会由梁贵友主持。
学校相关职能处室、学院负责人及“协和班”学生代表参加座谈……
王辰院士对学校工作特别是人才培养工作给予指导并寄语“协和班”学生。
他表示,北京协和医学院和贵州医科大学有着深厚的渊源。
1938年,原贵阳医学院的创办凝聚了协和专家学者们的大量心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协和与贵医的历史,领会首任院长李宗恩“诚於己、忠于群,敬往思来”校训包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王辰强调,医学学科将来要向群医学的方向发展,医学生应该有以天下、国家、民族为己任的医学情怀,不能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医学生要培养“人格”,懂是非、有立场,要培养“学格”,有学术鉴赏力和道德观。
要有“体格”,锻炼为人民服务的健康身体。
“协和班”同学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同学们不能满足于考高分,应戒骄戒躁,保持躬耕一生的谦卑、敬畏生命的诚恳及救国救民的情怀,立志培养治学修身、行医济世的境界。
王云峰表示,“协和班”和北京协和医学院血脉相连,今后必将更加紧密合作创造新的成绩。
梁贵友在主持时向王辰院士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鼎力支持贵州医科大学内涵建设、倾力相助贵州医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深情厚谊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梁贵友表示,协和班”的建设得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广大社会考生和家长的认可和青睐。
在今年“七一”前夕,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莅临学校考察高校党建工作,专门了解了“协和班”开办情况,并与“协和班”学生们亲切交流,勉励他们珍惜学习机会,牢记使命、勤奋学习、提升本领、造福人民。同时,“协和班”的改革经验也写入了《贵州省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力推广。
梁贵友勉励“协和班”学子,要珍惜在家门口就能接受“精英教育”的机遇,不辜负“协和人”“贵医人”的双重身份。
罗鹏汇报“协和班”工作情况:自2019年以来,学校在王辰院士(院校长)“高进、优教、严出”的医学精英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协和班”已然成为贵州省医学特色人才培养知名品牌项目,为西部地区实施 “六卓越一拔尖” 2.0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协和班”品牌效应日益彰显,生源质量逐年提升,自开办以来连续四年成为贵州高校在贵州理工类录取最高分者和贵州省高校录取平均分最高专业。“协和班”通过稳步提高医学生入口质量,确保“高进”、力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确保“优教”、强化管理和监控,做到“严出”的有力举措,推进一流本科建设、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服务贵州健康。
曾柱围绕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点的建设申报工作进行汇报交流。
李海洋围绕“协和班”临床教学及学科发展工作进行汇报交流。
温小军围绕“协和班”入学后的进步成长表现进行汇报交流。
“协和班”学生代表杨先宇、李文艺、周润同学分别代表三个年级的学子汇报学习、工作、生活情况。
他们表示,“协和班”给予了自己忙碌但收获颇丰的医学生生活。
自从踏入神圣的医学殿堂,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他们意识到医学需要终身学习;
通过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思考,发掘知识,他们收获了医学生良好的自我学习和管理的能力;
通过参加课外训练营、人文通识课堂、各项科研及技能实践,他们得到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
在座谈中,与会人员还围绕“协和班”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干部挂职、教师学生访学交流、对口支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探讨。
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协和班”学生向协和医学院师长献花,对他们长期以来的关心关注及传道授业解惑的谆谆教诲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