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淮安工匠”刘根水)
编者:为喜迎党的二十大,反映淮安产业工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时代风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5月,淮安市作协联合市总工会开展了“劳动创造幸福”产业工人时代风貌主题文学创造实践活动。今天推出黄迎红釆写的人物是获得第二届“淮安工匠”称号的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一一刘根水,一个河南人跨出黄河的梦想⋯⋯
黄迎红
可以说,釆访刘根水是从他名字开始结缘的。这个“水”拉近了一个河南人与淮安这座城市的距离与情怀。
刘根水是第二届“淮安工匠”称号获得者,那天,他就坐我对面,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他文文静静不苟言笑,白晳的脸上架着一副半框黑细边的眼镜,年轻又有着几分男人的成熟。与他面对面的交流,带给我完全是另一种感受。他阳光、自信、谦和,尤其那憨厚笑微微的脸,谈到开心处,笑起来就像个大男孩。我不禁想要知道,这个让人怎么看都顺眼,轻声慢语文静的就像静谧的蔚蓝海水示人恬静的刘根水,内心澎湃过怎样的波澜?
还是少年时的刘根水,经常爬到家院中那棵高大的梧桐树上,望向不远处气势磅礴的黄河。他仍然记得那一次父亲走过来对他说的话:“想去外面世界看看,你就得先跨出黄河。”父亲的声音悠远离去,刘根水不由得握紧拳头。“我哥叫根长,我叫根水,父母从我们出生起就寄予我们厚望。希望我们有一天走出黄土地,不要忘了根和喝过的水。遗憾的是母亲没能看到我跨出黄河的那一天。”

2009年,从安徽工业大学硕士毕业的刘根水,只身来到了南京招聘会上,在众多求贤若渴的江苏企业中,他选择了现在入职的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我看重这个行业的前瞻性,而真让我心动的是这个公司的老板,一直保持着为振兴发展民族色谱仪器装备产业的初心。”一个原先靠经销进口试剂和仪器产品起家的后开始研发这个行业国产替代的“色谱”仪器装备。“我是新淮安人,是咱淮安本土培养起来的科技人员。”刘根水对这份事业和这座城市充满了热爱。当他真正投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所学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与“色谱”原理相差甚远。“色谱”仪是生物医药行业生产产品时必不可少的装备,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致使国内同类生产的那些用于治疗重大疾病的救命药品价格昂贵,老百姓吃不起。为了早日投入研发,刘根水在去找这类资料来研究时,国内的根本没有文献资料可寻,仅找到与之相关的一套几百页厚的法文资料,硬是靠他一个一个单词对照给翻译了出来。从自己需要翻译,到色谱原理烂熟于心,刘根水花了三年时间。他说当年凭着年轻单身汉,一干就是十五六个小时,实在熬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

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从不懂“到底这套系统做成什么样子,参数究竟怎么设置......”到成功拿下,刘根水通过数千次的实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掌握了多项核心技术。提起成功的瞬间心情,刘根水变得有些严肃,他说不是没有兴奋,可那会心情不是轻松的,那只是迈出成功的第一步,性能各方面等离做出中国品牌还有很大的差距,刚起步就要轫,我不能停下来。因为肩上的担子还很重。”2016年已是研发部长的刘根水,带领着团队又研发出自动层析系统,填补了该项目的国内空白,应用到疫苗、单抗、生物制品生产领域,均实现了工艺流程的全自动化。

(刘根水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研发的仪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本是80后的年轻人,却总是在说要把更多的荣誉奖励给年轻的人。曾经他不过是企业大海里的一朵浪花,连续几年颁给他“科技一等奖”,每次在老板的办公室,都是老板亲自泡茶倒水,寄予殷切希望的眼神,鼓舞激励着他。今天刘根水领导一百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他何尝又不是海,他锲而不舍地钻研追求工匠精神的信念,就像一面镜子映射着年轻有为的后来者,汇聚涓涓溪流,他在为成为大海而成长,而每一滴水也在为成为美丽的浪花在成长。这就是一个领头羊的风范。
刘根水想要的奖励,莫过于把一切的努力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当标有江苏淮安制造字样的系列产品,出现在美国、欧州、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这不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骄傲,那是中国人创造的奇迹。就是在这样高手如林欧美产品先进的国际市场,他们能连连取胜的秘诀,不仅仅是汉邦秉承的“以人为本”用人之道,更多的是团队核心领导的工匠精神,还有创新意识。刘根水还记得,当时只是客户脑中的一个念头,希望汉邦的产品能与他们原来使用的设备配得上套,而他们就给实现了。创造意识让他们打开了60%以上的市场。同样是这样的快速反应,“我们用科研的力量,助力中国抗疫。”2021年2月,也是刘根水难忘的日子,那一天,作为淮安重点科研企业,他们有幸优先接种新冠疫苗,在得知这疫苗就是他们制造的设备生产的,“我们都非常兴奋!”刘根水掩抑不住激动。

谈起辛酸也不是没有,那一年,设备安装调试的时候,正是妻子临产期,我昼夜坚守在现场,没办法照顾她,我主持研发的,不亲自上怎么放心。”虽说这舍小家顾大家的话有些酸,可他就楞是到了妻子的临产日才回去看看。为此他也“牺牲”了不少父女相处的机会,那一次,两岁大的女儿不认他,他还一直“耿耿于怀”。“两个月从外地回来,小家伙看着我,愣是不吱声,逗玩了半天,她才叫我一声爸爸。”不过,刘根水谈到自己现在已有了两个女儿,酸楚的心情烟消云散。他那张天生带有笑意的脸,更灿烂了。
从跨出黄河的“水”,到“淮安工匠”,刘根水一路风雨,一路欢笑。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把国家色谱仪器装备做专做精,追求卓越将是他不变的情怀。
写于2022年6月8日
首发《淮安文艺》2022年第2期





作者简介: 黄迎红,江苏淮安人,电力企业人士。淮安市作协会员,清江浦区作协理事,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特邀委员。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系统内电力报以及全国多地公开发行的国家、省、市级报刊。多篇文字入选各类选集选刊,并有文字入选地方一中学校本教材;在全市网络征文和散文大赛中多有获奖;有文字获得“大运河沿线八省市社科联+北京市委网信办”联合举办的征文《我身边的运河故事》十佳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