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桂游记
文/识途马
主播/执虚如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桂游玩回来,更加强烈的感受到这点,把它写下来,算是对故乡农村不断前行足迹的纪录。
7月2日上午,局老协一行人在里仁镇小赖镇长的引导下,先行游览了桂园里稻鱼共生景点后直奔正桂。车过正桂桥,远远就望见伫立在村口那棵镇村之宝——数百年古榕,好似一位年岁虽高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在迎接远来的客人。
正桂,具有600余年历史。传说开村始祖大伦、大滨兄弟于明弘治八年即1495年从外地一路寻访利安居利繁衍的风水宝地,在桂花开放的季节来到这里。迎接他们的是山青水秀和许多桂花树飘出浓浓的桂花香,便决定在此安身生活繁衍后代,从此便有了“正桂”。
正桂,一个遐迩闻名美丽小山村,一个古老而又灵动着蓬勃的地方。背靠起伏连绵的山峦,茂密的山林遮盖着的环山公路上奔跑着来往的车辆,一幢幢农家乐与民宿落户其中。保存完好的围屋,修葺一新的小青瓦屋面老房,四通八达的村径,整洁淡雅的村容,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站在古榕下,可以窥见正桂美丽精华所在。如果把正桂比作一套房,这里就是客厅。它的秀丽、淡雅、精致在这一揽无遗地展露出来。古榕巨大而苍翠,主树干六七个人都环抱不过来,许多虬劲裸露地面的树根,从树干底部生出,蔓延四面八方,让人自然而然想起“虬龙”,它们或弯或直或圆或扁或粗或细从树干伸出,一头又深深地扎进土里,使人看见它的顽强、发达与不可遏阻的生命力。
硕大的树冠,像撑开了一把巨伞,茂密浓郁的树叶,好比一层又一层的伞布,把整个伞下地面遮蔽地严严密密。一百多平米的树底下,有摆小摊的,喝茶聊天的,嬉戏游玩的。这幽静的环境,这清凉的世界,迈进这地界的人,无不例外的都会洗涤净外部带来的暑热、烦燥与疲惫。

古榕下两池清水波光粼粼,好像美丽村姑的双眸,撩拨着游人的心。池塘中,那静静缓行的游船,那悠闲垂钓的人们,分明又是村姑妩媚闪动的眼瞳,在诱使人们走进她的心怀。环池而栽的绿树,长廊与荷花,又像是村姑两条又黑又粗的发辫。这村姑既有长居深闺的神密,又有迫不及待走出山野待嫁地追求。背倚两池中央石拱桥护栏,眼前就出现天空、围屋、绿树与碧水浑然一体的美丽图画。湛蓝的天,白白的云,披红挂彩的古围,古榕旁逸斜出的枝叶,全都倒映水中,微波中摇曳,摇曳中荡漾,透露出此地悠久的历史与当下的满足,真是画在水中,韵在景中。陪行的徐美女,二十郎当岁的副镇长。她说近几年,正在引进外来资金千万元,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打造成了逗一晚、栖一树、雅一居、花样年华、漫心小筑、半隐山岚、钱苑后院、拾光亲子等十余个民宿集群,成为省级四A乡村旅游村。

信步走进文创中心,这是一间面积不大,内容丰富的展厅。墙上是围屋背景的彩绘,地上是身穿客家服饰的模特。整齐有序的柜架,是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品。在“瓷与龙南”主题下,关西围、乌石围、燕翼围、太平桥、南武当等具地方特色的景点,浓缩在瓷盘、瓷瓶、瓷壶、瓷杯或木质3D立体拼图中,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在小小的空间相逢,秀色可餐的美景在方寸间凸现,倒也显出主人别具匠心的构思。时过十点,热情的主人邀我们到“豆一碗”小憩。

“豆一碗”是以农家小院改建而成,专事经营豆腐花,酿豆腐、春筒、搥鱼、凤眼珍珠,烫皮等具浓郁特色风味小吃店。小门楼门楣挂有“豆一碗”三字楷书匾,门边贴有“千种美食一碗豆,万般口味百年厨”对联。入门,倚墙小山竹婀娜多姿,三四米宽的前院摆放数张小方桌,墙根与各旯旮,残缽缺瓮成了生气与摇曳着枝叶小花等植物的容器。檐下悬吊着黄玉米白大蒜,墙上挂着斗笠簑衣等老物件。一小会,服务员给正在打量谈说中的我们一行每人一碗豆腐花,微微有点热气的豆腐花,隐约中透出诱人的豆香。细看白似雪,但比雪更细嫩且微微颤动,撒上一小撮葱花一小勺酱油,真是一清二白三微红,让人口水欲滴。入口,微热,豆香葱香醬香冲击着食欲神经,让人感到惬意。正桂之游,心存愉悦,亦有遗憾:此行,没见古榕上曾经的大古钟……
2022年8月15日

作者简介:识途马,籍贯江西赣州。上世纪七十年代即有作品问世,著有散文诗歌集巜夕拾朝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