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侯孝贤:中国台湾电影导演协会主席,金马奖主席,著名导演,代表作有《童年往事》《悲情城市》《聂隐娘》等,《童年往事》获第37届西柏林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第22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悲情城市》获第4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第26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聂隐娘》获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相识那年雪化时
侯孝贤
其实我认识柳城先生才三五年。
大约是2007 年冬天,李行导演打电话说,柳城到台北来了,我们约了见面。当时很忙,但我很愿意赶快去见到他,因为我在那前不久刚看过他的《电影三字经》。那本书很好读,是一首长诗,十分钟就可以看完,可看完后却久久不能忘怀,因为拍电影的那些事他都写进去了,而且说得准确到位,一看便知作者对电影有过很全面的实践,对理论有很高的素养。
我读完此书,浮上脑际的是“知难行易”四个字。我年轻时写剧本拍电影,靠的是直觉与技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直接面对客体凭直觉拍出来的,而电影的创作我认为亦是首重直觉。但是要使电影越拍越好,就必须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明白电影创作的道理,是要等到年岁渐长,电影拍得够久了,才明了的。《电影三字经》说的即是“知其所以然”的电影创作过程,这就是柳城先生特别让人敬佩之处。
2009年初,台湾导演协会由我郑重给柳城先生颁发了“电影文化贡献奖”,以表彰他写出《电影三字经》对电影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是我们第一次颁奖给大陆学者。从那天起,他也被我们特聘为台湾电影导演协会荣誉会员。
那天,从二十几岁到九十多岁的导演都来了,大家都很兴奋,因着这个机缘,我介绍了柳城的背景资料,其中最让大家敬佩的是,柳城先生来自北京,是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电视电影的艺术总监,也是当初内地电视电影的创始人。由此,电影频道在十几年中制作了一千几百部电影,他们给年轻导演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电影创作及播放平台,形成了培养新生代、激发创作力的电影生态,像一池活水,源源不绝。这对中国电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也是柳城先生的《电影三字经》之所以能够如此深邃而又能够如此简单的缘故。这深深地打动着我的心,我愿意更多人读到这本书。

李行:中国台湾著名导演,代表作有《街头巷尾》《汪洋中的一条船》《小城故事》等,《小城故事》获第 16 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奖,1995 年获第 32 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念柳老弟的《电影三字经》
李行
柳城老弟的《电影三字经》一诗我是认认真真看过、读过、研究过的。我不但看过,还 把各种版本进行过仔仔细细的比较,探讨其中的增删和修改,对书中的一些语句还要在古籍中 去查找,我甚至用了好几个整天来研究它,记笔记,写感想,提意见,记了厚厚一叠纸。为什 么?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它。没有深厚的国学素养和文字功力,没有丰富的电影实践经验,没有 深刻的人生感悟,是不可能用仅仅九百个字写出这部巨作的。
我做了一辈子电影,心里自然有许许多多想法,在剧本上,在导演上,在演员上,随着年 龄的增长,特别在艺术和人生上,经常做一些思考,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很仔细的人,随时都要 把一些想法和思考记下来。但是看完柳城的作品,我发现他比我想得还要多,还要细,还要深。 2007 年他来台北,请我和侯孝贤、廖庆松给他的“三字经”提意见,我们都对他书中的这段描述很感兴趣:
编导剪 分三度 摄录美 为一体 声光色 应有情 动与静 当着意
这种和谐正是每个摄制组都梦寐以求的理想状态,但我们又都认为其中“动与静”一句似 乎不够准确,虽然提不出具体的改法,但都说了一些感觉。那天,大家谈得很热烈,但是后来 我们也就把这件事给忘了。大约两个月之后,柳城忽然发了个邮件来,打开一看,“声光色 应 有情 动静间 当着意”。原来的“动与静”改成了“动静间”,我的脑袋“嗡”的一声,一字之 差,这不就是我们那天想到了却没说出来的意思吗!
2009 年初,台湾导演协会因为柳城写的这本《电影三字经》为他颁发“电影文化贡献奖”。 晚间,我们对坐长谈,我问他,“动静间”三个字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他说,想不起来了,“动 与静”和“动静间”之间的微妙关系好像只能去感觉。我笑了,你感觉了多长时间?他说,从 您和侯孝贤导演提出来算起大概有两三个月吧,而且几乎天天都在做这种感觉。说完他笑了。
我无言。啊,我的这位老弟啊……

白先勇:白崇禧之子,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著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以及舞台剧《游园惊梦》。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2018年,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电影剧本《阮玲玉》获第 28 届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
电影手册
白先勇
柳城先生这部《电影三字经》可以说是一本电影手册,从事电影的人、喜爱电影的人都应该看,也一定会喜欢看。
大家都说这是一本奇书,的确如此,柳城先生居然运用我们最古老的儿童启蒙书《三字经》 的形式,把 20 世纪新兴的一种视听艺术——电影,剖析得如此淋漓尽致,面面俱到,而又句句 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柳城先生写了一本独一无二的电影诗,内容虽然都是一般普世定律,可是因为作者把这些 “老话”说得巧,说得妙,说得深,所以“老话”也都变成了“新语”,启人深思。正如书中所 说“要独创 博众长”,这里就又有众长,更有独创。
《电影三字经》的警语甚多,但我觉得有几句一语中的,比如“技与艺 同根生 技不达 艺 凋零”,注解中说道:“在所有的艺术形式中,电影是完全依靠技术来养活的一个品类。”这几句 话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以为柳城先生是唯技巧论者,事实上他着重说的是,技术与艺术对电 影来说是“同根而生,共衰共荣”。电影完全是运用科技来完成艺术表达的一种新的形式,对于 技巧的运用更是如此,一幅画面拖长一两秒可能就破坏了一部电影的节奏,选错了一段音乐, 可能就把整部电影的气氛搅乱。剧本就是有再好的人物和故事,导演没有高超的技巧,也导不 出一部杰作来。这就牵涉到艺术的形式与内容的美学问题上来了。他这番话用在文学作品上一 样正确,伟大的诗歌、小说也都是“技”与“艺”完美结合的结果。
其实《电影三字经》最可贵的还在于柳城先生给电影艺术家提出了一些推心置腹的忠言:
人一世 事若成 须淡利 须忘名
唯赤爱 唯忠诚 靠投入 靠激情
轻宠辱 耐枯荣 漫漫路 踽踽行
薪不尽 火不止 为则成 行则至
柳城先生这部《电影三字经》至此已经成为“电影菜根谭”了。

焦雄屏:中国台湾著名电影理论家、电影教育家,著名电影制作人,金马奖前主席,代表作有《台湾新电影》《听说》等,电影剧本《阮玲玉》获第 28 届金马奖评审团特别奖。
妙手妙文说“柳经”
焦雄屏
如果在十几年前让我读柳城先生的《电影三字经》,那只会是雾里看花,无法领略他那短短九百字的博大精深。如今我在教学、评论、创作之余又涉及影片制作,这才深深体悟此“经”之可贵。深夜孤灯,咀嚼再三,掷笔兴叹,激越、感动、欣喜和赞叹一涌而上。
我们哪里能用简单的只字片语来定义这篇经文呢?它既是一篇论文又是一本好教材。它文字之美,意境之深,尽入诗篇。它的激情与谆谆善诱,仿佛是一句句喟叹词。它运用汉字和典故信手拈来,字字珠玑,有想象,有图画,有音韵,有气魄。字里行间尽抒对作品之艺术底蕴、对艺术之受众效果、对艺术家之路之孤寂、对成名前后之品性、对电影各个方面之关注与了解,如果不是投身电影创作多年,不是国学根底深厚,怎么能随心所欲、浑然天成地成就这一创作?
不错,我称它为创作,是说这是一篇有关创作的创作,以时髦的话来说,它也是一种后设状况。它既传统,又现代;既能融合中国几千年文化之精华,又能且近且远,一会儿挨近为创作者,一会儿又拉远为观众;它既有宏观,又有微观;它既有对仗反差之美,亦有深谷曲径之幽;既讨论电影,又述及艺术;有科技有人生,有群体有个人,有品味有市场,有创作动机,有企划执行,有对艺术素养之积蓄,也有对短视行货之批评。
《电影三字经》仿佛是浓缩了数万字理论的教科书,也像是拈断三根须之创作者的心路历程,可以作为制作人工作的案头手册,更可以作为了解电影奥妙的敲门砖。
我与柳城先生并不熟悉,对于他过往的丰功伟业也惭愧未能得悉,但是从《电影三字经》 这首长诗中我看到一个真正电影人的心灵和智慧,我们隔空交汇,越洋击掌。
致上最高的敬意。

王 童:中国台湾著名导演,代表作有《假如我是真的》《香蕉天堂》《无言的山丘》等,《假如我是真的》获 第 18 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奖,《无言的山丘》获第 29 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导演奖。
电影创作开示者
王 童
多年来我在不少电影或艺术院校教授电影课业,学生们几乎都知道我的一句口头语:“爱 电影不等于能懂电影,能懂电影不等于能拍电影,要拍电影必须先要思考为什么要拍这一部电影。”只有想好了,才能以诚恳的态度去创作,也才能踏踏实实地拍电影。
庆幸的是认识了柳城先生,那是在台湾电影协会为柳先生颁奖的大会上。读了《电影三字经》,真是如获珍宝。以后每次读它的时候,都如同见到柳先生其人,和善、诚恳,让人备感亲近和敬仰。现在每当接受访谈或受邀演讲,谈的大凡与电影或艺术创作相关的议题,我都必定会提起柳先生的《电影三字经》,并将它九百字的全文展示出来,让更多热爱电影的创作者去好好阅读,好好深思。因为这是一本关于电影的经典大作。《电影三字经》不但是电影学子的一本经书,更值得推广到其他任何艺术领域之中。
有人尊称柳先生为柳爷或柳老师,我则称他为电影的开示者,要读懂电影就必须深入地理解《电影三字经》这部书。

尹玉峰: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民文化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慈善中国书画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两院副院长、Ⅰ0—WGCA国际组织世界绿色气候机构东北亚—东盟(中国)总部国际书画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席、Ⅰ0—WGCA国际书画鉴定评估研究院副院长、Ⅰ0—WGCA国际书画首席鉴定专家、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社长、总编辑、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凤凰台上忆吹箫 • 柳叶吹箫①
作者:尹玉峰 (北京)
柳叶吹箫,
唐风宋韵,
销魂元曲情浓。
在梦里、三千爱恋,
邂逅相逢。
似水流年细数,
花开诗、叶落词雄。
飞鸾凤,
莺歌燕语,
缱绻融融。
红尘唤醒三世,
烟与火,
点燃恋恋真容。
这美意、萦怀捻拢,
蜜炬红红。
梁祝双双化蝶,
飞来去、泪眼朦胧。
闻听到、千年祝福晨钟。
①柳叶吹箫,比作柳城电影三字经。
不得不说,柳城先生为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两岸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他走上国家电影局重要领导岗位期间:“招手春来,转头秋到,半空悬雨无由。煮沸青梅酒,遍数风流。公者千年不朽,才是我、永世追求。风云会、华年不枉,岂可悲秋?风悠。不堪瑟瑟,千万道阳关,满树离愁。仗剑寻归路,人烈心柔。流逝光阴存美,休笑我、常在回眸。回眸处、衷肠又添,热血春秋。"(尹玉峰:凤凰台上忆吹箫 • 仗剑寻归路)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尤其在文化方面,永远同根同源。在此,我敬填宋代最长的词牌《莺啼序》四段二百四十字,缅怀台湾已故影视艺人、文艺大家,如下:
余音绕梁妙曲,
醉琼楼绮户。
清音婉、冉冉晴烟,
落在拂晓春暮。
意绪起、诗情画意,
经年耳染君倾诉。
触心喉噎梗,
奈何隔海难渡。
你我同胞,
月圆人散,
又怀吴宫树。
瑶池现、歌入仙溪,
天风吹籁幽素。
桂花香、香飘万里,
沁心肺、轻柔相抚。
望夜空,
斗转星移,
岚辉温吐。
绵绵亲切,
蔼蔼生烟,
潺潺相思故。
美目盼、鹊桥无信,
泪漫心头,
事往花忧,
总还鸥鹭。
一帘幽梦,
谁人作痛,
鸳鸯分影孤身宿,
感娇颜、泪洒哀筝柱。
丝丝缕缕,
情伤滚滚红尘,
爱人你在何处?
情深缘浅,
梦窄街宽,
玉殒风干露。
曲未尽、离愁别绪,
落泪惊丛,
草色天涯,
六神无主。
今生怨曲,
惶惶来世,
惊鸿之后沉过雁,
问飞霞、何日君归路?
长天怎么传书?
可有通途,
寄交新赋。

千年的笑靥梦影如花
尹玉峰
在那绵长的银幕走廊,绵长的光练盈盈翩跹;千年的笑靥梦影如花,晕醺的刹那五彩斑斓。白衣胜雪的丽影娇容,却是千年的孤独哀怨;长情己然是冷艳凄绝的泪,流淌着无可奈何的忧伤,凝时晶莹,碎也琉璃;谁人不觉惆怅?漫过嚣世,摇曳清光,仰止若水心香。
不愿凄凉香作古,柳城构思东篱谱;菊之花语藉于心,永生一簇簇;黄菊腾达意,红菊释爱情;翠菊追想天明随云渚,春菊定神醒了目;冬菊离别情,金盏菊遗恨,雏菊延年福;太阳菊亮眼时,共与陶渊明在南山点盏沁心芳茗煮。
柳城的《电影三字经》帮助我们认识观众,这是电影成功的关键所在。在一切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电影,离人生最近,中间只隔着一层布,布中的故事一旦生动演绎,观众就会走进故事里,陪着主人公笑,陪着人物哭,观众多么需要在电影中找到这种依附。
由此看来,柳城的《电影三字经》不仅仅是电影人的操作守则了,其中的思想、艺术、智慧,在旷古清悠的诗境、意绪、语言中,熠熠闪烁着焰古腾今的光芒,益令海内外专家、学者、作家、诗人为之着迷。追寻电影梦的芳踪,山川难载,岁月难擎;百年电影所表现的纵向时间,可以是眼前的公元21世纪,也可以是遥远的公元前21世纪。于是遥远的春天更加遥远!那派心不受形役的舒畅和洒脱,连铜都被染绿了的春天;树,走进了血管。理想临窗,天浪苍苍,壮阔波澜。寻河伯水图,大禹泥裳,世界川江;汹涌澎湃,地球横穿。哀泣大地,起伏胸膛,盖世奇功,伟业宏图展。仰烟波驻眼帘,述理想换得电影美梦圆,千年的笑靥梦影如花!

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尹玉峰与国家电影局柳城副局长(右)在一起交流诗电影。

电影这碗饭不是谁想吃
就吃得到吃得香吃得美的
尹玉峰
这些年来,想吃电影这碗饭的跨界奇葩人才特别多,他们认认真真拍烂片,兢兢业业骗钱财。
主题模糊空洞,情节一地鸡毛,惯用浮华的插科打诨和碎片化的微博微信语言堆砌台词,让观众很难找到影片内在的冲突与人物的情感变化。严格地说,他们如何运用电影语言讲故事,还停留在幼儿园水平,但在房票炒作上,可是极尽各种闹腾……反正中国人年均读书不足8本,不太注重心灵丰饶了。
不得不承认,电影的周围环境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美术界、文学界,假大空劣现象十分严重:一声嘶吼拖墨宝,僵直乱颤丹青出;胡涂乱抺乌鸦语,披头散发鬼画符。兰亭经禅不屑顾,佯扮道士走江湖;头顶光环掩猥琐,扒皮之后现恶俗。再看文学也覆辙,油腻无聊更世故;创作本应米酿酒,却熬糊粥便欢呼。拉票评奖圈里乐,文盲流氓不读书;变幻千般还是鬼,环境污染待扫除。他们一淫二邪、猫三狗四、人五人六、乱七八糕、九恶十衰,谁还会感到舒服呢?
从前有个哲学家问他的学生如何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有说用铲子铲的,有说用火烧的,有说撒石灰的,有说连根拔的……哲学家未作回答,只吩咐学生一年以后再来此地相聚。过了一年,众学生来到这片旷野,看到的不再是丛生的杂草,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庄稼。
哲学家要学生明白的其实就是祛邪必先扶正的道理。传统中医也讲:正气内存,邪不相干。“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雨果曾说:“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不扶正,怎么能祛邪?不树红,怎么能除黑?不树立崇高信仰、怀揣伟大理想,怎么能抵制邪门歪道?
当别人载歌载舞的时候,能看到危机;当别人暗无天日的时候,应提供帮助,这就是有信仰有理想的人。从著名导演张艺谋和陈凯歌的解读评语中,让我们温馨感受到,资深电影人柳城先生就是这样的哲学家,这种有信仰有理想的人,国家需要这种人!

柳城:著名电影艺术家。196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从事电影工作已有五十五年。柳城先后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青年电影制片厂工作,从事电影编剧、电影导演、艺术指导、电影监制,后任艺术副厂长。1987年赴任中国国家电影局局长助理、艺术副局长。2000年以后出任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艺术总监,推出电视电影,观众广泛,影响非凡,期间受聘于北京电影学院,任客座教授。

图为:柳城在第84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两位奥斯卡主席手执《电影三字经》如获至宝,簇拥着他合影。柳城是国内电影人唯一走过两次奥斯卡红地毯的人,如此殊荣,被世界电影人称为罕见。


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已对柳城《电影三字经》入驻美影艺学院及其世界影响进行了即时采访及全方位的跟踪报道。


柳城执导的电影有《悲情布鲁克》《恋爱的旅程》《透过云层的霞光》《非法生命》等,在80年代曾产生巨大影响。曾创作出版长篇小说《爱情立交桥》,监制大型跨国专题片《世界历史》100部。1998年与电影频道主任阎晓明先生一起创立了中国的“电视电影”,如今已拍摄一千六百多部影片,其中多部影片在中国和国际电影节中获得大奖。他对“电视电影”的创立带动了中国数字电影和低成本电影的蓬勃发展。

电影里面的空灵和宇宙视角
尹玉峰
世界上的学问很多,学好了都各有用处。有些学问如果你不感兴趣,不想去学,可能一辈子和你也没有多大关系。
有人说:哲学可不一样,学一点大有好处,学好了受益终生。你不去找它,它也要缠着你,和你形影相随,很难摆脱其影响。
此言不虚:人类之所以自称是宇宙的精灵,是地球万物的统治者;皆因为人类具有”感、悟、 知、实” 的功能。 “感”就是人的意识思维功能,每个人具有这种本能;它还包容有悟、有知、有实。
既然"感"到了,也能"悟"到;并进一步知、识、辩、认,而付诸实现。 BBC曾经拍摄过一个系列片,其中有大量的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等等。
电影《当尼采哭泣》《维特根斯坦》《牛津谋杀案》《美丽人生》《卡夫卡》《造物弄人》《爱因斯坦与爱丁顿》《遗忘的心》等,都是运用电影语言演绎哲学家的心路历程,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回到精神家园的某个时光,代表着电影的深刻的思想性。
电影画面里的生命作为整个宇宙的缩影,人类的科学、知识或者说个人的行为、意识,它将衡量出生命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锲合程度。
包括某种意识、欲望、情绪、意义、体验、幻象等等。电影人的所有努力,都是在用“有序”去模仿、指向、解码、映射,给生命以哲学性的启迪。
作为影响海内外资深电影人的柳城先生,谙熟电影文化,牢固树立了优秀电影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激情四射的语言架构,涉足哲学、环境、灵魂、宇宙这些大命题进行电影艺术思考与实践。
优秀的电影人首先是优秀的文学人,“文学即人学”是一个富有启示性的思想。随着文学创作实践的发展,人们不断赋予它新的含义。电影画面中描写和表现的中心对象是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电影语言认识和反映的中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有哲学。哲学引导人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是心灵鸡汤欺哄人要用恒心去等待,想方设法成为人上人;成功就在那最后三厘米,成功就是吃三个包子之后,再吃一个包子……
电影画面的广阔无垠,不只是表现以人物为主题的社会现象,也要表现人化了的物、人化了的自然界,它们本身就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体现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知态度,这些都离不开哲学思考。
柳城先生卓越的电影艺术思考与实践,忠诚于信仰与哲学思想,具有最慈悲襟怀,能够把世界上的一切苦难,都包容在心,并把它咀嚼出甜味来。
因为柳城先生找到了斗争的方法,前进的灯塔——哲学。哪怕初始时的光亮,一点点、一丝丝,亦或是那么短短的一瞬间,都能拨动他内心的琴弦,给他人的心灵带来震撼和温暖。
这些,无不说明,柳城先生志在扫除电影中的平庸与琐碎,让电影的哲学性、抒情性和叙事性深入观众的心灵旷野,并让观众看到电影里面的空灵和宇宙视角,为现代电影的卓越发展、文明进步鼓与呼。
人民的电影人,理应成为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给人们留下一个节日;便让我们念起了端午水的潺潺,遍布荆楚、上下求索的雅士盘桓。他一路阡陌,心中长满了兰蕙,洒下坠露的花香;香魂淡雅、亲切,美好而略带悲伤……
百年电影,迎接朝日晓妆,问莽莽苍苍,晚霞燃烧后,能否容得客狂?电影人常常在寂寞、疼痛中默数清寒,匆匆华年日夜老去,生之搏大千,永远福祉人民。
十年煮酒意绵长,十年砺剑透雪霜;心中满怀无限爱,君子有德为人民。如莲的情愫,自有破茧成蝶的唯美,凝韵出丹青画卷、洁藕不离的缠绵。
柳城感动了静夜,换来阳光下繁花的馨香!于是他驰骋电影天下,信步广宇翩跹。回望富丽殿堂,藏珠蕴玉,飞霞水云间,留取清影照人间;君子相约在、电影春天,京桃燕柳凝了烟;似水柔意,如火肝肠,天下共识焉!
↑图为作者尹玉峰(摄于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