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师存保《 一路同行一路情(三)——令狐建忠书记琐忆 播/玉华
师存保《 一路同行一路情(三)——令狐建忠书记琐忆 播/玉华
精华
热点
2022-08-17 11:00:04
9878
阅读
关注
师存保
一路同行一路情(三)
——令狐建忠书记琐忆
(原创 《家在山河间 》
2022-08-16 06:52 发表于山西)
时光荏苒,流年似水。
那些尘土飞扬的过去总在心头浮现,那些青春放飞的故事依旧难忘。
走过的路,遇见的人,历经的事,都留下深刻的时代印记,让人随时打开记忆的闸门……
——题记
1975年初,令狐书记调任城关公社党委书记,张明亮接任三门公社书记。
是年五月,由公社推荐,县委考察,并经地委组织部批准,我被吸收为国家补贴制干部,被分配到时任县委书记高杨国蹲点的大队下乡。
下乡工作尚未结束,我又被编入了新一轮的“学大寨”工作队。
从11
月15日开始,在县上参加了七天的培训,内容主要是贯彻“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苦战四年,普及大寨县”。
17日我在日记上写了一段顺口溜:
“歌声嘹亮红旗飘,条山脚下响号角,集训大会下战令,千军万马气势豪。
人人争先发誓言,个个决心要大干,苦战四年绘宏图,决心建成大寨县”。
我所在的城关工作团,团长叫王俊杰,时任县供销社主任。
工作团政委由县革委会副主任、城关公社党委书记令狐建忠兼任。
第二天就要到下派的大队报到了,团长王俊杰对我说:
“你明天不下乡了,直接到城关公社报到。
”我说:
“怎么回事?
”他说:
“组织部通知的。
”
变化来的很突然,使我感到愕然。
那天夜里,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吸收为补贴制干部才半年多,还正在下乡锻炼期间,分配什么单位,到什么地方工作,我傻乎乎的还没来得及去想这事呢!
就让我到城关公社报到,这意味着我有了正式的工作单位,而且是县政府所在地的城关公社,这是多少人做梦都在想着的事啊!
这好事,怎么就毫无征兆地落到我头上呢?
难道与令狐书记有关?
第二天到城关公社报到,见到了令狐书记,这是他调离三门公社近一年时间,我们的第一次见面。
令狐书记很热情地问我:
“行李都带来了吗?
想过来这儿工作吗?
”我回答说:
“铺盖在旅馆呢!
是您把我要过来的吧!
”令狐书记说:
“这里缺人手,反正你是城关工作团的,就在公社干,和下乡一个样。
”
从此,我又和令狐书记一起工作了。
那天夜里,我很兴奋。
思绪又一次沉浸在无尽的回想中。
我到底做了什么,让这位不沾亲不带故的书记如此关爱呢?
按说,他把我从山沟沟里叫出来,不做“打鸣的公鸡”了,使我离开了山沟沟,离开
了土地上的辛苦劳作,又让我当上了那时人们羡慕的“公家人”。
这关爱之情、提携之恩,我还没有当面跟书记说声谢谢呢!
不要说在当今,就是在那个年代,如果换做别的人,不知道要往书记那儿跑多少次腿呢!
而书记偏偏遇上我这个脑子不开窍,笨嘴笨舌的人。
后来才知道,他是先看见城关工作团里有我的名字,城关公社办公室也正好缺人,他便考虑把我要到城关来。
随后他和组织部门进行了沟通,于是便出现了前面那一幕。
从此,我就在他身边工作。
我的一个知心朋友说,你真是遇到贵人啦!
我们村里人说,令狐书记真是你的大恩人。
至此,我才理解了什么是贵人,贵人就是愿意无条件帮助你的人,从来不求回报。
我想,令狐书记这样的人,已经超越了“贵人”的概念。
他是一个领导干部,有不同于普通人的识人眼光和长远视野。
他首先考虑的是工作的需要,对管辖范围以及身边遇见的人的基本评判,他不是考虑个人的得失,这是由他自身职责和政治素质决定的。
站在我的角度讲,他是我人生历程的幸运和机遇,是我职业生涯的启蒙人、引路人。
回顾和他接触的情景,时常听到基层群众对他的评价,我有一个直接而突出的印象,他是那个时代里众多好党员、好干部中的一个。
往事像过电影似的,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有喜悦,有甜蜜,也有幸福感。
城关是个大公社,又处在县城,办公室工作头绪多,任务重。
我先后经历了行政办、运动办和党委办的多个工作岗位,忙碌又快乐,辛苦亦充实。
各种行政事务的接访处理,学大寨运动情况的收集汇报,还有领导们之间一些工作的传递和转达,大事小情,轻重缓急,事无巨细,可谓风风火火,忙得不亦乐乎。
这林林总总的工作,是岗位职责的赋予,更是书记的良苦用心。
他给我机会,让我抛头露面,增长见识,摔打磨炼。
对于初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如没有磨练,就没有提高。
那个时候,动不动就召开全公社的大小队干部会议,少则几十人,多者几百人,从会议的通知、人员的召集,会场的安排,程序的落实,我都要操心,都要具体执行。
那时,第一次拿着话筒,在众多参会人员面前讲话,心里有些战战兢兢的,一看见书记鼓励的目光,便有了胆气。
权当在村里“打鸣公鸡”时当生产队长给社员派活了。
声音不由就宏亮了起来。
1976年夏收,公社组织社直单位企业人员100多人,到几个大队帮忙抢收小麦。
这是一次大型的集体外出活动,书记让我组织落实。
这明显是书记的良苦用心,就是给我压担子。
就是器重,更是着力培养。
那时公社机关分前后两个院子,中间有一排房子和一个圆形拱门隔着。
书记、主任、副书记等主要领导在后院办公,戏称“小中南海”。
小会议室的里间是我的办公住房,隔壁是书记、主任的办公住房。
南排是部分副职领导的办公住房。
由于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作用,我整天像跑堂似的,在领导和机关各单位之间,一天不知道走多少个来回。
有人就戏称我也是“小中南海”要员。
这虽然与办公室的工作有关,但谁都知道,书记对我的重用是不言而喻的。
那时的农村干部,尤其是公社机关的人员都编在工作队里,几乎天天下乡,晚上也不回来,留在机关的就只有几个办公室人员值班守岗。
令狐书记也是住在村里。
1977年“三夏”时节,一天在南片检查完套种玉谷,我问书记,今天怎么向农工部汇报,他说,你就汇报怎么把“一片黄变成了一片绿”。
他只说了这一句话,给了我灵感,我及时给县上写出了书面汇报材料。
详细汇报如何组织群众对套种玉谷进行灭茬、施肥、浇灌,促苗早发,几天时间,便使小麦收割后的一片黄,变成了玉米苗的一片绿。
这篇生动又充实的汇报材料受到上级一致好评。
1978年初,令狐书记调离城关,我也于同年8月调往县委组织部,走上了更宽广的职场生涯之路。
此后,无论我在组织部,还是人事局工作期间,20多年时间,令狐书记从来没有找我办过什么事。
而且总叮嘱说,人事局政策性强,风险也大,能给人办事,也容易出事,一定要谨小慎微。
这些贴心的话语,一直萦绕在耳旁,伴随我一路奋进,一路向前!
2022年6月10日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74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