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想随说21——我考上初中那一年
荣玉奇
我的小孙子,今年十二周半,九月份开学就该上初中了。由此想起我也是这么大上的初中。然而当年我上初中,却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于是我写下了这篇回忆散文:
我考上初中那一年
今年暑假期间,小孙子和爸爸妈妈从天津回邢台度假,小孙子很高兴地告诉我说:“爷爷,我小学毕业了,再开学我就要上初中了,我被天津61中录取了。” 小孙子今年十二周半,和我相差整整60岁,我们两个都属牛。由此,不禁想起我上初中的那个年代。
60年前——也就是1962年,我也是十二周半,和今天的小孙子一般大。小孙子小学毕业升初中,不必通过考试,所有小学毕业生,可以全部升初中。这是因为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我们的国家已经普及了初中。可是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在我们那一带农村,能考上初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在当时那个年代,考初中是一大关口,尤其是农村,没有几个孩子能考入初中。这并不是因为农村的孩子智商低学习差,主要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还很低,初中招生量十分有限。那时,我们那个县(广宗县)约20万人口,全县一共才只有区区三所中学,这三所中学还只有县城的中学有高中,另外两所中学只有初中,也就是说全县只有一所高中。当时划片分配考生,我应该报考的这所中学没有高中。按当时的高小毕业生和初中的招生比例,一般升学率不会超过10%,如果算上初小升高小淘汰的那一批,从小学一年级最后升到初中的也就是6%左右。然而,我却很幸运地考上了初中。
记得我高小毕业,考入距我们村8公里的一所中学,那个村子叫董里集。而在当时,能考上中学,是一件幸运的事,尤其是在农村。记得我们班50多个学生,考上初中的只有5个人,可见升学率之低。
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到13岁的孩子,并不知道它的分量有多重,觉着考上初中挺开心的,不必在家干农活买苦力了,当初和我一起上小学,半路辍学或没考上高小的同学早就开始下地干活了。
我父母得知我考上初中的消息,非常高兴,母亲又是烧香又是拜佛,还专门给我包了饺子以示庆贺。父亲更是乐得合不上嘴,我至今记得他拉着我的手高兴地给我说:“我家祖祖辈辈没有读书人,受人欺负,吃苦受罪,你上了中学,是我们家第一个文化人啊!”我母亲十分神秘地和父亲说,是她多年烧香磕头求神拜佛,并在神灵面前许了猪头大供,我家才出了文化人。总之,当时考上初中,不仅在我的家族,在我们那个小村子也是一件不太简单的事。只不过我当时还小,对它的意义还认识不到。
我上初中后,父亲对我的态度格外好,尽量满足我的各种要求。他的精神状态也变了,干活更有劲了,对我的几个弟弟也很少批评指责了。我张大成人后,才慢慢知道,父亲那是有了一种精神支柱,一种精神寄托,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前途有出息呀?
现在回想起来,是因为这次考上初中,奠定了我比较扎实的文化基础,奠定了我以后考中专、进城工作的基础,奠定了我改变人生道路的基础。如果我小学毕业,没有考上初中,我会在农村生活一辈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而且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现在偶尔回老家,见到我小学的同学,他们的生活都很艰辛,年逾花甲还要下地劳作,身体状况也很差。他们看到我说:“你退休了,还拿几千元,我们还要下地劳动。你看起来,至少比我们年轻十岁,真羡慕你们城里人啊!”每每至此,我不禁感叹,真是知识改变命运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