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美”意识的流变史
尹玉峰
明代,杜堇的绢画,宫廷仕女图,长七米,宽六十公分,刻画十一位宫迋仕女春游赏花活动。人物交错而立,平稳有序,并通过微倾的头部、略弯的立姿和攀连的手臂,形成动态的多样变化和相互的紧密联系,加强了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感。其造型、用笔、设色等方面都体现了高超的技艺。
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明代,受戏剧小说影响,仕女画的画家们按照自己心中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杜堇曾漂泊京城多年,但不可能到皇宫去看到这些女子,只能靠间接经验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女性形象,仕女体态匀称优美,削肩狭背,柳眉樱髻,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
画家较好地把宫廷女子的时尚生活,真实地呈现在画卷之上,体现了宫廷女性的优雅与富贵。把古代宫廷女子的时尚生活,真实地呈现在画卷之上,仿佛就是一部“女性美”意识的流变史。
杜堇是明代重要的代表性画家,在明代中期享誉画坛。杜堇兼擅人物、界画、山水、花卉;现存画蹟则以人物故事画为主,除白描风格外,亦有继承南宋院体风格设色精緻的工笔人物画。对明代中后期人物画影响深远,如唐寅(1470-1523)的人物画风,便明显受到杜堇的影响。
但是美术史上对于杜堇的记录,仅仅留下了只言片语。关于他最生动的记录,应该是他的同乡唐伯虎的诗句写道:“白眼江东老杜迂,十年流落一囊书。长安相见红尘里,只问吴王菜煮鱼”。此外,还有顾清在《东江家藏集》中盛赞杜堇:"杜郎胸中富丘壑,笔墨到处生烟云。名高价重爱者众,入眼大半疑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