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暑热,更甚往年。进入伏天以来,待在城里,清晨起来便觉热气扑面而来,中午便觉热浪滔天,全身便裹挟在一股蒸桑拿般的空气里,仿佛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无限扩张,于是汗水自脑门至四肢涔涔而下。这蒸笼般的县城怕是难容我这“清爽之身”了,于是携妻带女溜之大吉来到乡村老家避暑。
老家的乡村位于湘赣边界地带,四面环山,崇山峻岭,峰峦叠翠,村庄就像躺在摇篮里的婴儿,幸福宁静而恬淡。乡村有一条东西向的公路贯村而过,是连接乡村和外界的纽带。乡村又有一条终年潺潺流淌,清澈见底的小河自北向南奔流,河水的源头出自高山,用山青水秀来形容老家乡村真是再恰当不过了。温润的气候,树木荫蔽,水分充足,这就形成了家乡夏天特有的清凉气候。
每天晨起,我便和清爽的山风撞个满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无限舒适,伸展伸展手脚,抖擞抖擞精神,美好的一天就此拉开序幕。
吃过早餐,摆一方桌置于家后门的菜园前,桌上有书,想亲近文字的时候便可流连其中,领略书中要义。若是眼睛疲劳了,便可将目光逡巡于青青的菜园中。夏季的菜园子是母亲精心打造的杰作,也是母亲心中的“桃花源”。菜园里有青青的薯叶,翠绿鲜嫩,早上煮面条,放上一把薯叶,鲜香滑嫩,简直胜过猪肉的味道。茂盛的紫苏叶叶片层层叠叠,远远望去有紫色的气韵,这真是名符其实。紫苏叶是水煮活鱼、煎黄鳝的绝配,既可去腥,又提升了菜肴的品味。高过人头的玉米棒子上果实累累,红色须子下的玉米被层层绿叶衷在其中,细细剥去它的外衣,一个通体洁白,颗粒饱满的玉米便呈现眼前了。蒸熟的玉米香气四溢,那种来自土地的清香味道便深入肺腑了,让人此生永难忘记,这绝不是大棚里出产的蔬果所能媲美的。辣椒和秋葵结的果实迥然不同。辣椒是柄在上果在下,而秋葵是倒立生长的,柄在下果在上,这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物种的奇妙怕是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豆角顺着一根根木桩牵藤而上,结出了长长的白白的豆角来。黄色的丝瓜花上有蜜蜂在嘤嘤嗡嗡,它一次次将触角伸入丝瓜花蕊,微风拂过,金色的阳光下便呈现出一幅为谁辛苦为谁忙的动人画面。最奇妙的是水瓜藤蔓,它顺着电线杆子一路攀爬,把水瓜长在电线杆子的腰部和顶端,摘水瓜的时候要搬来一把长梯子才能如愿以偿。小燕子和蜻蜓也不时掠过菜园子,给夏日的菜园平添了一股生机和活力。
待到夕阳落下,乡村的暑气便消失殆尽。散步的人们便三五成群,奔赴河边了。河道是新修的,用沥青柏油铺上厚厚的一层,路面上还划了醒目的白色分界线。河道两边有灌浆饱满的庄稼,还有一片片白色花的蓖麻。河道左侧田地里有西瓜大户种植的西瓜,皮薄爪脆,清甜可口。河道两边有一些标语牌,诸如“中国梦,我的梦”“开天辟地,敢为人先”“讲文明,树新风”“红船精神”“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漫步在河道上的人们,沐着徐徐山风,听着河水轻快的足音,看着霞晕西天、悠悠白云在天空变幻无常,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谈笑风生,惬意满足,勾画出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的最美模样。河道上的太阳能灯在夜幕降临后便次第亮起,这又成了乡村一道绝美的风景。
散步归来,搬一把竹椅躺在门前,看天上的星星眨着神秘的眼睛,耳边有呼呼的山风拂过,夜空中不时有飞机掠过的身影,若是有月亮的晚上,皎皎圆月把清辉撒满大地,让人不知今夕何夕?
在乡村避暑的日子里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和愉悦感,让人卸下了工作的紧张和重负,一种慢生活的恬静氛围充溢于每一天的每分每秒,老家的乡村真是上苍赐给我的夏季后花园和避暑胜地,幸福如此,夫复何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