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随感录(300)】
在奉献中度晚年
文/李章军
我于2008年8月在沧州市政协副主席的职位上退休后,秉持"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责"的理念,通过多种方式发挥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余热,继续为党和人民做些有益的事情。
坚持把爱心
奉献给青少年一代
2010年初,我谢绝一个大型企业的聘请,担任了沧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到2019年因年龄原因卸任,历时十年。十年间,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关心下一代工作中。
由于当时老主任孙瑞荣同志年岁较大、身体欠佳,便委托我主持市关工委的日常工作,帶着老主任的信任和重托,我坚持主动作为,与市关工委几位副主任一起,抓组织,强化领导;抓"五老",强化队伍;抓活动,强化特色;抓典型,强化引导;抓基地,强化教育;抓整合,强化联动,使全市关工委工作空前活跃。其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争做"三好少年"活动、在“五老”中开展的创办"青少年教育工作室"活动、在各学校开展的创建"零犯罪学校"活动、在青年中开展的“沧州发展我发展,我为沧州做贡献”活动,以及创建“冀鲁八市关工委工作联谊会"等多项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有的做法还被吸收到2022年2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中。
我十分注重培树典型,亲自培树了三十多年如一日帮教青年服刑人员的海兴"五老帮教团"、泊头市二十年如一日进行普法教育的毛玉柱、河间市热心修建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梁印诗、新华区热心救助贪困儿童的蒋淑华等16个过得硬的先进典型,其中有10个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被中国关工委命名为全国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海兴“五老帮教团”还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集体”称号,团长王淑凤同志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其经验在全国有30多家媒体上进行了报道。市关工委也先后多次被评为全省和全国先进工作单位,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同志曾在石家庄亲自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並四次对沧州市关工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使我们倍受鼓舞。
十年间,我没接收过一分钱的报酬,甚至有些方面还要自己搭钱。2014年未,因筹备年终会议过度劳累,导致右耳患突发性耳聋,当开完会再去医院治疗时,医生告知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无法恢复了。但我无怨无悔,继续着自己的工作。2015年我获得中央文明委、中国关工委颁发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並参加了全国表彰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2019年,由于年龄的原因,在调整领导班子时,我从关工委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增良同志给我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他在信中说:“在十多年间,您为沧州、河北乃至全国关心下一代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创造了不少经验,真是优秀老干部和最美‘五老’,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我和连松老书记说,武金琢主任最棒!”“愿您继续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立言立说优势,为培育青少年贡献力量。”看到这封领导上如此肯定自己的信,虽然己经离开了一直热恋的关工委工作岗位,但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我的眼睛湿润了。
坚持把良策
奉献给各级领导
两届政协任职,一生政协情缘。由于在政协任职时养成了建言献策的习惯, 退休后我继续关注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坚持为各级领导建言献良策。
退休十多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社会热点问题,先后写出130多篇建言献策文章,有的刊发在报刊上,有的直接送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其中《关于实施"三大经济板块”发展战略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几任领导接续采纳,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去年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成立后,至今又提出13条建议报送市政协,由市政协作为社情民意上报市委丶市政府领导,其中有《关于保护好红色资源的建议》《关于推行田长制的建议》《关于重视开发区建设的建议》《关于禁示低俗婚闹的建议》等,均受到市委丶市政府领导的重视,由市委书记康彦民、市长向辉同志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落实,有的己经见成效。因此,我被市政协聘请为“社情民意特约信息员”,並在去年开展的“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活动”中获得市离退休老干部领导小组颂发的“金点子奖”。
为了多层次发挥所提建议的作用,我还把一些值得在全省全国引起重视的建议,及时送给我市省和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会上提建议的参考资料。去年年初我为我市省人大代表蒋淑华同志提供了四份建议资料,在省人代会上提出后,全部立案,其中一份还被确定为全省重点督办的建议。今年年初我又给她提供了两份,也被全部立案,其中《关于在全省推行田长制的建议》已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决定在全省全部建立起田长制制度。
坚持把积累的知识
和经验奉献给年轻干部
至今我己入党60年,先后在工作岗位上工作了57年,其中担任一把手17年,积累了不少知识和经验。我坚持把如何做人、做事、做领导、做一把手等方面的体会,通过撰写文章加以总结,或在报刊上发表,或在网络上传播,无私地奉献给年轻干部。
2010年,我把自己写的有关领导工作方面的99篇文章,专门辑成了一本书,取名《我的领导观》,共32万字,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受到年轻干部的喜爱,被称为领导工作的“工具书"。有的县(市)还把该书作为党校的培训教材。该书能发挥如此的作用,是我没有想到的,感到特别欣慰。
近几年来,我又花10多万元,把包括领导知识在内的文章先后汇集成《退休的路上》《无悔的选择》《暮年日思录》《暮年学思录》等著作,无赏赠送给一些年轻干部,受到他们的喜爱,甚至成为枕头书,遇事就翻翻。
坚持把正能量的
微信文章奉献给社会
我从2017年与一些亲朋好友建立了微信联系,在微信交流中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健康的东西,如有的是假信息,有的帶有错误的政治观点,有的散布迷信言论等,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
为了让正能量占领微信这个平台,我在自己的微信上先后设立了先是《每日一思》后是《学思随感录》专栏,坚持把自己学习党的方计政策的感受、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如何增长工作才干、如何养生保健、如何对一些问题解疑释惑、如何看待国内外一些热点问题等,写成文章发表在自设的微信栏目里。到目前已在微信中发表1000多篇,因为观点正、接地气,深受人们的喜爱,好评如潮,有的祖孙三代争相传看,有的在朋友圈、战友圈、同学圈、亲友圈里广泛转发,粉丝己无计其数。其中,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鼓舞大家的斗志,我在微信上发表了50篇有关抗疫的文章,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中提出的一些抗疫措施还被一些基层单位采纳。后来我把这50篇文章汇集成《抗疫随感录》一书后,作为特殊时期的历史资料,被市档案局收藏。
坚持把学到的党史
知识奉献给党员和群众
去年是建党100周年,从去年以来,我先后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一百年》《红军长征史》《中国抗日战争史》《抗美援朝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二十多本党史书籍,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並写了近30篇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整理了全国和本地60多份党史资料,其中有黄骅、杨靖远等24位在抗日战争中把鲜血洒在沧州大地上的革命英烈的故事。
为了让自己的学习收获与广大党员和群众共享,我把自己写的文章或整理的资料,送给报刊发表,或通过微信上的《每日一思》《学思随感录》栏目广泛传播。渤海职业学院将我写的40多篇党史文章发表在学院网站上,供3000多学生学习。市退伍老兵艺术团经常把我写的有关党史文章通过涌读发到线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如长征的故事、刘格平的故事、海兴红色历史故事等,浏览或聆听的人数都达到上万人,并有数千人点赞。。
我还应邀到市政协、新华区委、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市老干部协会等18个部门和单位讲党史,收听人数达到1万多人。其中宣讲最多的是学校,我把百年党史中最艰苦卓绝的长征史作为主讲内容讲给学生们听,並且坚持通俗化、形象化、图片化,每一堂课都是全场鸦雀无声,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一堂课讲下后还要频频提问,直到滿足为止。宣讲党史我坚持不收费、不吃请,讲完就走,甘做奉献。因此,我被新华区关工委丶教育局、少工委聘请为进行党史教育的"全区少先队校外辅导员",被渤海职业学院聘请为党史教育的"荣誉教授"。
我退休后虽然做了一点微不足道而且都是一名老党员、老干部应该做的事情,却得到了市政协主席王晓燕同志的热情肯定,今年1月10日她在我提交的一份个人《盘点二O二一年》总结材料上写道:“金琢主席用心用情学党史、讲党史,竭忠尽智建良言、谋实策,勤学善思话感悟、著文章,令人敬佩!向老领导学习、致敬!”在这之后,市政协又在网站上以《武金琢:退休十三载,赤诚葆初心》为题,刊发了我做的这点事,随及,市老干部局、省老干部局在各自的网站上进行了转发,使我深受鼓舞。
人有精神永不老,心中有志永年轻。我虽已年近80岁,但决心继续发扬“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再接再励,继续努力,在奉献的路上永不止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