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又不是三篇文章!//文鑫杯195
偶然
文学是一门艺术,她体现在文字的堆砌能力上。
做什么最难?写文章!连古人遇到难事时都说:“这有什么难的?又不是三篇文章。”可见写文章有多难。
方快字的堆砌是建立在基础文字之上的。什么是文字?文字是一种交际工具。用好了,她就是一把万能钥匙,连圣人都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呢?
可写了文章没人看怎么办?建议学会推销自己!孔子周游列国就是为了推销自己,以至于将自己推销成为了圣人!作家亦如此,即使你文才再好,写的文章成筐,没人欣赏,它只能像菜叶子一样烂掉。虽觉可惜,但只能扔掉。
文学无国界,文人应惺惺相惜,抱团取暖。特别是当下的网络时代,不进则退,甚至会退出历史舞台!你害怕吗?
都这个年龄了,怕没用。只有站起来走两步。只要走两步,年轻人就觉得你还行,不仅他们放心了,我们腾出时间来也好舒展一下筋骨。常舒展了,就轻松,咱好轻松上阵,再奔一程!
脸值多少钱钱没法计算,我一辈子要脸也没攒下仨和俩。但我有几个文友却很奇葩,一旦文章发表,就如孔雀开屏般张扬,没几天就把书卖了,把名扬了!
这样的文友要脸吗?我当年鄙视,现在看来得仰望!其实,文化也是产业,不仅上下这么提,有哪个拍电影、出书的不在走产业化道路?
刘姥姥的大观园只所以开放,是让你掏门票钱进去的,咱们祖上留下的那两间破草房想成为大观园,有点儿难。
也许你会反驳:“别瞧不起我,建不成大观园,建个百草书屋总该行吧?”
我觉得更难,咱会“横眉冷对千夫指”吗?咱的百草丛里有书屋吗?
还有人说:“我就不信了,这不行那也不行,俺学莫言行不行?从高粱地里钻出来,即使不会蛤蟆叫,也弄出点儿“蛙鸣”。
看来,这倒是个好办法。先学蛤蟆叫,然后打“鸡鸣儿”,待到旭日东什时,再亮下嗓子,可能心情就不一样了。
又有人说,我现在天天打鸣儿,咋就没感觉到愉悦呢?那是因为连蛤蟆叫都没学会就想打鸣茬了气儿。
文人的出路在哪?在天上,在地下,在自己的脚下。
一、请懂得什么叫“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其实人人都想留名,但很难。唯一的诀窍是勤奋,写。写多了,有可能
会出成名作。
二、学。在写的过程中学会借签,学会突破,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卖,学会兜售自我,敢于把拙作亮出来供人品评,当好多人品出你是“甜”的,还是“酸”的后,总有喜“甜”或“酸”的人想品偿。等到喜“甜”的或喜“酸”的人数达到一定程度后,你可能就被其中的一部分认可了。
四、咋呼,现在是网络时代,足不出户就能推销自我,何乐而不为呢?是,文人普遍清高,拉不下脸。可脸值几何?你的文采再好,没人知道,等于白忙活。
五、钻出闷葫芦。为人必须实诚,写作可用多种人称,放不下的是亲人,最留恋的是故土,这都没错,但我们不能钻闷葫芦,钻进去再出来,阳光也会欺负你。
六、学会牵手。手一牵,心情愉快,阳光灿烂!牵,可能会迸发出爱的火花,擦出另一束亮光。
七、善于腾挪。腾挪与转移是相辅相成的,一条路走不通了,最好咋呼声,别死驴撞南墙。墙虽结实,绕过去会发现还有无数条宽广大道可走。
八、学会开屏。孔雀不开屏显不出美丽,人不张扬就失去了阳刚。既然文章做出来了,就拿出来晒,将水份蒸发掉,留下的就会闪闪发光!
九、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爬山时,千万别回头,一回头就是万丈深渊!爬上山顶时,举目四望,才真正感觉到什么叫“一揽众山小。”
文友们,加油!
壹点号 偶然
写评论,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