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名家孟宪法老师的佳作《对某些国学观点的质疑思考》「飘舞的剑」(2218辑)

对某些国学观点的质疑思考
孟宪法
(一)
被奉为国学大师、红遍当今中国的郭继承教授讲授国学经典的视频,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不乏精彩,比如我们国人只有把道义看得比金钱、权力重要了,社会风气才会日见好转,再就是因果论、福报论讲得也鞭辟入里,受益匪浅。听得多了,忽然发现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一是郭教授在演讲的时候不止一次爆粗口,至少两次当着济济一堂的听众骂“你不是东西”“坏蛋”之类话,当然这是表达内容中的。作为国学教授,大厅广众之下,彬彬有礼、谈吐文明是最低要求。再激动也不应该说粗话啊,对吧?这合乎儒家之“礼”吗?再就是郭教授“坏蛋论”的观点明显是谬论!一个好人如果他平庸无能无所事事干不成大事或误导了经典等(视频大意)就是“坏蛋”,这是什么逻辑?虽不是邪说,但是是歪理无疑。纵然你观点正确深刻,想振聋发聩,但“坏蛋”一词,无论如何不应出自一个堂堂北京讲师团教授之口。更荒唐的是,观点错了,骂错了。我们没有理由可以认为世上众多好人,都应有才干都应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否则就是无能之辈就是白活了就是坏蛋。如此推理岂不荒谬?有意思的是,郭教授“坏蛋”一词刚出口,立马赢得了滨州济济一堂听众雷鸣般的共鸣的掌声。是共鸣于郭教授骂得好,还是共鸣于郭教授的“真知灼见”,这属不属于歪解国学经典啊?世间平庸者居多,这很正常。希望都成为出类拔萃的英才,这可能吗?关键是,首先做一个好人,这比什么都重要!做一个好人,再努力做一个多多贡献于社会的人,再努力做圣贤圣人,每一个人努力树立这样的理想是对的。但人生想取得大成功走向大辉煌,何其难也!因为人生是一场艰难的磨练修行自我完善啊,最后大功告成的毕竟少数。因为一个大成功,除了靠出众的才干,还应有机遇命运的垂青,还有因果的影响等等。并非你是一个好人,并有着经世眼光胸怀才干,就可以成领袖圣贤了!诸葛亮有几个能比得了啊?可他依然没能让蜀国统一天下。话又说回来,一个好人,能够自强自立,本分守法,安于平庸,知足常乐,就挺好啊,这无可厚非呀!用郭教授口头禅来说:同志们,有道理吧?郭教授的有的观点之所以错了,恰恰是因缺少辩证,不合中庸之道,过于主观。作为听众,不管是读圣贤书还是听名人高论,不要盲从,贵在深入思考,批判地接受他人思想观点,为己所用。这个社会,做一个会深入思考的人太重要啦!二是作为国学教授应是和颜悦色,文质彬彬,儒雅翩翩,使听众如沐春风。可郭教授身上戾气太重。多是居高临下、教训人的口气派头。郭教授肯定是大学里的领导吧。这不合乎儒家之“礼”啊。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有大学问不在盛气凌人。我常常听大德高僧们的演讲,都是骨子面容里透着慈祥和蔼,低声和色,娓娓道来,兼以深入浅出的佛理,听来真是享受!累了,不说了,不是贬低谁,只是进行学术讨论或一点建议。我会一如既往得看郭教授演讲视频,以汲取更多智慧!
(二)
志向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专家郭继承教授在一个视频里说,人生第一大事是立志,从儒家角度来看,只对了一部分。从人生本质来看,人生第一大事第一要事应是立善!立善当重于立志。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仁”为首,仁者,善也。道家“上善若水”的思想,道法自然,善待自然。佛家慈悲为怀的思想,也是善道为重。而今一些高官,居于要位,大都是胸怀大志积极努力的结果,却因心无善念走了歪路。孔子、孟子、佛祖、诸葛亮、范仲淹还有滨州廉吏游百川都是立善典范。
鸿鹄之志甚好,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并非志向越远大越好。立志,要依据自己实际能力现实情况而定,贵在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一蹴而就。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努力在各行各业出类拔萃就挺好,而后步步登攀。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立志自食其力,这与他人立志做国家栋梁之才同样可贵。
(三)
我们以前漠视自己的经典文化,一味尊崇西方文化是错误的;而今,我们以尊崇自己的经典文化来全盘否定西方文化同样是错误的。应该是批判地吸取外国文化的长处,批判地拿来,我们民族的思想文化才会得以丰富发展。这种轮换着厚此薄彼的游戏,在历史上屡屡发生,不应该再这样了!对外来文化也要辩证对待,郭继承教授说基督教文化是一种跪拜文化,那么郭教授所推崇的帝王文化又是种什么文化?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真正的思想文化是平民文化,是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文化。如果一种思想文化走向了偏执,一定会陷入狭隘,就会大有局限性,其学术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希望我们的民主文化越来越丰富多彩!一己之见,仅用于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