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的思想资源和寄托(随笔)
文/陈振家

鲁迅的他好多的思想,
都是来自于尼采,
来自于日本的思想家厨川白村。
120年前,
也就是1902年
22岁的鲁迅到日本留学,
他在日本一共学习了七年,他回到中国以后,
成为了中国的最伟大的作家。
他的伟大在于他灵魂的伟大,
在于他形象的伟大,
在于他语言的权威,
在于他反帝反封建反奴役,是的最硬的骨头,
他的文章具有风骨。
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叫做《狂人日记》。
在《狂人日记》里头,
鲁迅说,
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这是狂人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个话是真的吗?
是假的吗?
其实这是一种反讽。
这既是狂人和疯子的声音,也是鲁迅的声音,
充满了反讽,
意味深长。
《狂人日记》,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是意识流的作品。
这篇小说行文是随意的,
使得它的叙事的结构相当模糊,
这是他小说家的功底,
你读了他的小说,
读出味道,
也就是思想家的努力。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联说,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刘半农曾经赠送给
鲁迅一副对联,
托尼学说,
魏晋文章。
刘半农他的意思是说,
鲁迅的思想资源是
来自于托尔斯泰和尼采的学说,
鲁迅的文章表现了魏晋曹操和嵇康
那个时代的自由的人格魅力。
尼采的作品最主要的是《权力意志》。
尼采提倡跟着感觉走,
提倡超人哲学。
尼采说,
性格的伟大在于
人们驾驭了自己的各种情绪,
伟大的戏剧家更是如此。
尼采说上帝死了,
尼采说重估一切价值。
尼采说,
人们可以抱一根梁柱,
而不是一片碎木屑过河。
我实验过放荡无度的生活,并且因此耗尽了自己的精力。
然而我并不喜欢
这种放荡,
因为它并非我的目标。
尼采认为有差别的世界是合理的,
并非荒诞。
贵人和贱人总是有区别的。尼采说,
在所有男人读书
和所有女人都
弹钢琴的时代里,
世界就会彻底的解体,
正如一具浑身长满了眼睛的躯体
会是一个怪物
一样。
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
如果所有的臣民
都是饱学之士,
我们就看不见服从,傲慢自负就会司空见惯。
尼采的代表作是《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
日本的思想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
也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作,
也是鲁迅的思想资源的来源之一,
厨川白村的论文集,
《苦闷的象征》
借鉴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的理论,
作为文学的动力,
被压抑的情感
产生苦闷,
苦闷的创作
变成为文学,
成为象征,
成为寄托,
歌颂了人的生命力。
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
,被鲁迅翻译成为中文,
而且也是鲁迅在北京大学里面讲课的教材。
厨川白村的这个学说,
苦闷可以变成文学。
成为象征,
成为寄托,
歌颂了人的生命力,
转化为战斗的力量,
肯定了享乐的正当性,
肯定了人生,
肯定了人生的游戏性,
肯定了人生的陶醉,
沉浸式的戏剧,
渴求爱情和人生的圆满完美。
打通了禅家的自在融通。
我们说
鲁迅的思想资源
也来自于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作品
全部都是人性的悲天悯人,有着伟大的人格力量。
水非水不继,
人非人不承。
鲁迅的作品
总是搅动人的灵魂的。
鲁迅一辈子都有独立的人格,
反奴役,
有寄托。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
回顾了中国小说的全部的历史,
囊括了神话传说,
传奇小说、
志怪奇文,
话本神魔,
人情小说等等。
以才情见人,
对中国的两三千年的文学做了全景式的鸟瞰,
既有宏观,又有微观,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所以是经典里的经典。
人是要有一点寄托的。
有的人喜欢抽烟,
有的人喜欢饮酒,
有的人喜欢读书,有的人喜欢下棋,
有的人喜欢吸毒,
这是犯罪
以鸦片作为寄托,
是愚蠢的。
而我认为自己的寄托也就是饮茶。
而且加上茶引子,
例如苦瓜、萝卜、葡萄、木瓜、香蕉、柚子、核桃等等,
都可以和茶配在一起,
作为一种寄托。
当然,
更重要的,
是要有灵魂寄托,理想的寄托。
鲁迅与许广平的爱情
也是一种寄托。
这种寄托,
体现在鲁迅与许广平的通讯里。
这本通讯录
也就是公开发表的《两地书》,
蛮好玩的。

作者简介

陈振家,男,湖北汉川人,民间学者,武钢文联作家画家,深圳东方艺术研究院院长,著有《中国故事海》、《邓小平智源》、《大国崛起》等书,中国集邮中心画家。


当代新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