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时代,老师最应该向学生”植入”哪些成功的因子?
文/阿敏
与徜徉溪流比起来,很多人想遨游广阔的海洋;与夜空黯淡的星辰比起来,很多人想成为光芒万丈的太阳,与遍地的野草小花比起来,很多人想做一支雍容华贵的牡丹。的确,每个人都渴望站上万众瞩目的舞台,让自己的才华最大地绽放.那么,在当今时代,,老师最应该向学生”植入”哪些成功的因子呢?
一、做人底线 做人要有底线,这是基本的操守。这个底线就是,不违背良知,有情有义,自尊自爱,知恩图报,尊卑有度。人不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能背信弃义,过河拆桥;也不能不论是非,黑白颠倒;更不能不守诚信,敷衍塞责;不能尊卑不分,恃才傲物。做人底线也是做人原则,只有恪守原则,坚守底线,才能为成功打好底牌。

二、立德塑人 养好品德,塑好人品。这是我们一生的招牌,也是行走世间的通行证。古语有云“吉人自有天相”;孔子曰:“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都是强调养品德,塑人品的重要性。《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此处所说的:“立德”便是指好人品。只有能力而没有人品的人,最终将难逃失败的命运,也早晚被时代所抛弃。人品绝对是我们立足世界的招牌,也是我们行走世间的品牌。
三、利他精神 利他本是佛家用语,是给予他人方便和利益不求回报。是出于自觉自愿的一种忘我精神,也是文明社会时代的需求,利他才能利己,达人才能达己。亚当斯密说:“以遵从自己的心做到利他的行,是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思想和行为的结合,也是最大的善良”.世间风云变幻,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为人人,人人才为我。唯有坚守利他精神,才能达到利己目的。

四、格局境界 性格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而格局决定结局。《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讲述了人品和格局的内在关系。做人赢在格局,输在计较和算计。为人处事里藏着格局和胸襟,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俞敏洪为室友四年无怨无悔地打水,为恩师修筑电梯,破产时对老师们有情有义,他成就新东方和后来的东方甄选,很大程度上赢在他的人品和格局。
五、合作精神 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孙武曰:“上下同欲者胜”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化团结合作对于成功极端重要。和衷共济,合作共赢是时代要求,也是各国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秉持天下大同理念,提倡怀柔远人,和谐万邦.国家注重合作共赢,做人做事也是一样。《易经》:“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时代已经到来,真所谓: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必须具备团结合作精神,才能成为时代的精英.

六、规则意识 规矩和原则,“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人必须有规则意识,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坚持规则意识,是社会有序运转,人们和谐相处的必然要求,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壮大的力量源泉,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振兴的精神基石。讲规则,守规矩,是中华民族几千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真可谓“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七、工匠精神 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也是一种职业操守和价值取向,它包含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内含。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也是个人成长和腾飞的道德指引。孔子就主张一生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执事敬“,行事要严肃认真不怠慢;”事思敬“指临事要专心致志不怠慢;“修己以敬”是指加强自身修养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人亦如此。应该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自己在守正创新中趋向完美。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经风雨,不见彩虹,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是属于勇者实现梦想的时代,把这些成功因子”植入”学生的血液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是老师们的责任,也是老师们交给社会的一份完美答卷。

笔名 阿敏 郑州市一线高中教师,曾获得“全国名师论坛第五届论坛优秀课件一等奖“、”全国名师论坛第五届科研成果二等奖“、“市优秀辅导老师”、 “优秀教研组长”“市优秀班主任”、“县优秀班主任”、“县区青年教师说课大比武二等奖”、“县中小学演讲比赛辅导奖二等奖”等荣誉;曾在《朔方》、《现代生活报》《中国三农》《宁夏大学报》表小说散文数十篇。微信号:260704871
![134206075.jpg 寰俊鍥剧墖_2021062513150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