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画墨香●文学魅力●美的艺术

征稿投稿邮箱564231311@qq.com



刊头题字:葛裕钧(江苏)
著名书画家

刊头题画:张建新(山东)
中国书画名家



刊头题词:漆爱礼
中国书法名家
诗人风采

诗人简介
陈兴中,甘肃临洮人,先后毕业于甘肃省财贸学校金融专业,、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学院,大专学历。喜欢读书藏书,爱好诗酒泉林;崇尚自然,附庸风雅。对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时有诗文见诸报刊。2014年出版民俗文化学著作《划拳的艺术》,2019年推出散文集《父爱如山》,2021年5月出版个人诗集《江山锦绣与君同》。
现任临洮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临洮县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陈兴中随笔作品选
一个外国人的中国情结
陈兴中
荷兰人罗伯特•汉斯·古利克,是一名职业外交官,由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与偏爱,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叫高罗佩,像昔日大多数中国文人一样,他附庸风雅,在姓名之外,还缀以表字与雅号,分别称作笑忘与芝台。
在中国,对于高罗佩这个名字,即使到了今天,知道的人或许仍然不是很多,但说到狄公或狄仁杰,即便是贩夫走卒、山乡野老,恐怕没有几个人会说自己不知道这个名字。而享誉中外、煌煌一百四十多万言的《大唐狄公案》一书,正是高罗佩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此书英文版一经面世,即在欧美引起轰动,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流布世界各地,在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狄仁杰被西方人称作“中国的福尔摩斯”,正是由这部著作的广泛传播引起。我相信,随着电视连续剧的反复播映和人们对他了解的增多,这个一度陌生的洋人名字会逐渐被国人熟悉。
说实话,对于武侠、悬疑、侦探类的文学作品,我一直缺乏兴趣,从来都是敬而远之的。比如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古龙的《绝代双骄》、《多情剑客无情剑》,金庸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小说及影视作品,我都是两眼墨黑,不甚了了。即如《大唐狄公案》及有关狄仁杰的掌故,也只是一鳞半爪、粗知其名而已,说来不免惭愧。
习惯上,高罗佩一直被人们封为外交家,其实,他还是一名颇有建树的汉学家、翻译家、小说家、古董收藏家、文物鉴赏家。有资料显示,除母语荷兰文外,他至少通晓英文、中文、日文、梵文、藏文、德文、法文、印尼文、马来文、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古希腊文、阿拉伯文等15种语言文字。作为一个外国人,他不但能用白话文和文言文写出文采飞扬的文章,还擅长用中文写作律诗、绝句等中国古典诗词。他先后出使日本、中国、美国、印度、黎巴嫩、马来亚等国。从一名见习外交官入手,拾级而上,逐步升任一秘,参赞,公使,大使等职。
尽管他曾宦游多国,历览异域风光,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无论何时何地,亦无论走的哪里,他都没有忘记对中国文化的探究。他喜爱中国的书法、绘画、篆刻、砚台、瓷器、古琴、琴谱、画谱、佛像等等诸多事物,举凡琴棋书画、诗文篆印,无所不通,且在各方面造诣不俗。
他于1942年来到战时中国的陪都重庆,出任荷兰驻中国使馆一秘,直到1947年回国。在渝期间,他曾师从古琴名家叶诗梦学习古琴,并与民国大佬于右任、基督将军冯玉祥,以及浙派古琴大师徐元白等人结成“天风琴社”,诗酒往还,过从甚密。
基于对中国文化的强烈认同与痴迷,一直以来,高罗佩一心想找一个有素养的中国女子作为终身伴侣。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他近水楼台,爱上了与其一起在大使馆担任秘书的江苏名媛、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外孙女水世芳并与之完婚。
看来,繁忙的公务和甜蜜的爱情都没有妨碍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1944年,也就是他来中国的第三年,《明末义僧东皋禅师集刊》在重庆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成为中国佛学史上的补缺之作。
由于酷爱中国书法,高罗佩从20岁开始就学写中国字,浓厚的兴趣最终促使他把米芾的《砚史》译介到国外。被后人戏称为“高体”的高罗佩书法笔力劲健,古朴雄浑,受于右任影响颇大,二人书品有明显的的师承影子。
应该说,重庆是高罗佩的一块儿福地,在那里,他不仅喜结良缘,而且广泛结交社会名流,留下许多逸闻趣事,流传至今。
据史料记载,因为酷爱琴艺,高罗佩一生不止拥有一张古琴,其中一张仲尼式古琴,竟是明清古物。该琴底部有篆刻“松风”字样,龙池下有一枚“中和琴室”阴刻填红篆书印章,古色古香,十分难得。
据专家考证,这张琴是高罗佩1936年深秋去北京拜叶诗梦为师学艺时从宛平购得,此后一直与他形影不离,陪伴其游离出使各国直到终生,后来存放在荷兰莱顿大学人类学博物馆。
2011年3月15日,高罗佩二子一女及外孙女一行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访问,他的小儿子托马斯·范·古利克作了《高罗佩生平及学术成就》讲演,受到高度称赞。在此期间,经全体家庭成员商量,决定把他们收藏的包括上述这张古琴在内的一批高罗佩遗物捐赠给该博物馆,用以建立高罗佩文物展览厅。
2014年11月21日,“巴渝旧事君应忆——荷兰高罗佩家族捐赠高罗佩私人收藏文物展”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拉开帷幕,其中最重要的展品就是上述这张陪伴高罗佩一生且具有三四百年历史的松风古琴。自1947年随主人离开中国,以后辗转美国、印度、黎巴嫩、马来亚、日本、荷兰,到再次回到它的故乡,足足经历了67年,这个数字,比高罗佩先生的阳寿还长整整10年。
2014年12月10日,另一张曾经属于高罗佩先生的松风古琴结束外地巡展后回到重庆,终于与它的姊妹琴久别重逢,相依为命。
2022年7月23日,这张饱经沧桑的松风古琴经专家精心修复后在中央电视总台《遇鉴文明》栏目再次奏响,那雄浑悠扬的琴声如诗如歌,如泣如诉,好像在述说长亭一别后他乡游子对家乡与母亲的无比思念与眷恋,再一次见证了中荷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深厚情谊。
高罗佩的名字进入我的视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缘起是他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中国古代房内考》。正是在这部大作的末尾,他以《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为题写下如下一段意味深长的文字,给我留下至深印象,让我总是无法忘记。
高先生说:“每当人们从中国的历史背景来研究中国问题时,都会对两个突出特点感到震惊:中华民族惊人的恢复力和中华文化的强大内聚力。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人们一再看到,异族局部或全部占领下的中国或四分五裂的中国仿佛一夜之间就恢复了过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又变成具有同一文化的、统一的独立国家。”
他接着说,“这一现象使外国观察者颇感惊异,但却从不会使中国人惊奇,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中国人从不相信皇帝和他们的王朝是长存永驻的,因为它们的命数大小全得看‘上天下民’对它的要求如何。但他们过去和现在都毫不动摇地相信,他们的民族和文化是永存的。千百年来对皇上的颂词‘万岁’并不用于神,而是用于人,用以指某一特定时期象征其种族和文化的‘万民之主’。中国人有意把尊崇皇帝看作尊崇中国本身,看作是尊崇他们的民族和文化。在他们看来,只有民族和文化才配享其名,只有文明才会万世长存。”
在他眼里,“那些把中国文明定义为静态的人,倘若只是说它的基本原则是静态的,还可接受。中国人的生活观是以在自然力的和谐中生活这一概念为基础,这种观念在许多世纪中确实一成不变地延续了下来。但因为它的基础确实是静态的,所以一旦需要,中国人尽可以在上层建筑中剧烈地改变其自身,或者承受由外族力量造成的强烈变化。因此,这种基本上是静态的文明实际上又是一种极为动态的文明。”
他坚持认为,“无论在比较古老的时期还是比较晚近的时期,中国都对异族的影响做出过让步。他们已意识到(尽管不情愿)异族的文明确实有其可以吸收借鉴的地方,而且只要他们决心去做,也完全有这种能力。因为中国人相信更新,只要它本质上是自我更新;他们也相信成长,甚至包括剪枝和嫁接,只要大树本身丝毫不受影响。他们愿意接受外来影响,如果必要,甚至可以接受暂时的异族统治,因为他们对自己血统和数量上的实力信心十足,坚信自己无论在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最终总会战胜征服者。”而“历史的进程似乎也证实了这种极端自信。”
他还不无感慨地说,“其他的伟大文明均已衰亡,而中国的文明却依然存在;其他的种族均已消失、流散或失去政治上的认同,而中国人却生存下来,不断繁衍,在种族与政治上可以认同。”
他提醒“历史学家必须分析这种现象,研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和道德因素。”并且指出,“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并不能洞悉文明成长与衰亡的终极原因,正如我们永远不知道个人生死的终极原因一样。”
在这篇文章的末尾,高罗佩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对中国两性关系即其生命的主要动机进行历史考察,确使我们相信,男女之间的精心调节是中国种族和文化长期绵延的根本原因,因为看来正是这种造成勃勃生机的平衡使中华民族从远古一直延续至今,并不断更新。”
以上这些文字高先生写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距离现在至少已逾七八十年,在我看来,其眼光的独到、洞察的幽微、分析的透辟、发言的中肯,无论中外,迄今为止,尚不见有人超越。
今日重读这些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的文字,依然使我们感到无比亲切,对于我们坚持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以下是高罗佩有关中国文化的著述及出版时间:
1、《论诗经》1928年。
2、《古诗源》1928年。
3、《中国古代的算学概念》1929年。
4、《中国的志怪故事》1929年。
5、《中国书体的不似之似》1929年。
6、《赤壁赋》1930年。
7、《抒情诗的全盛时期》1930年。
8、《东方的阴影》1931年。
9、《杨朱》1931年。
10、《评法译汉诗的新作》1932年。
11、《论中国的历史、语言和文学》1932年。
12、《五柳先生——论陶渊明》1933年。
13、《中国的古今边塞诗》1933年。
14、《中国棋艺》1933年。
15、《驳《申报》1933年9月21日署名“君惕”文》1933年。
16、《中国的砚台》出版时间不详。
17、《宋画的哲学背景》出版时间不详。
18、《马头明王诸说源流考——中国、日本马祭的真言乘说》及《印度、西藏的马祭》1935年。
19、《中国雅乐东传日本考》1937年。
20、米芾《砚史》英译本1938年。
21、《鬼谷子》1938年。
22、《三种古琴》1938年。
23、《中国琴道》1940年。
24、《评J·O·P布兰德和E·布莱克豪斯《西太后统治下的中国》》1940年。
25、《嵇康及其琴赋》1941年。
26、《中日书坊刻本扉页上的魁星点斗印》1941年。
27、《首魁编——乾隆年间长崎中国工厂生活纪实》1941年。
28、《明末义僧东皋禅师集刊》1944年。
29、《大唐狄公案》(英译本)1949年。
30、《春梦琐言——据日藏汉籍出版的明代色情故事》1950年。
31、《秘戏图考——明代套色春画,附论汉代到清代的中国性生活》1951年。
32、《《中国琴道》订补》1951年。
33、《说筝》1951年。
34、狄公案系列小说之《迷宫案》1953年。
35、狄公案系列小说之《湖滨案》1953年。
36、《中国的“现结芒果术”,论道教幻术》1954年。
37、《明刻本插图》1955年。
38、《说墨锭(评外狩素心奄《唐墨和墨图说》)》1955年。
39、《银钉和银锭》1955年。
40、《悉昙——中国梵学史》1956年。
41、《棠阴比事》(英译本)1956年。
42、《中国绘画鉴赏》1958年。
43、《书画说铃》(英译本)1958年。
44、狄公案系列小说之《铜钟案》1958年。
45、狄公案系列小说之《黄金案》1959年。
46、狄公案系列小说之《铁钉案》1960年。
47、狄公案系列小说之《红阁子》1961年。
48、《中国古代房内考》1961年。
49、狄公案系列小说之《朝云观》1963年。
50、狄公案系列小说之《御珠案》1963年。
51、狄公案系列小说之《四漆屏》1964年。
52、狄公案系列小说之《猿与虎》1965年。
53、狄公案系列小说之《柳园图》1965年。
54、狄公案系列小说之《广州案》1967年。
55、《狄公八案》(包括《五朵祥云》、《红丝黑箭》、《雨师秘踪》、《莲池蛙声》、《跛腿乞丐》、《真假宝剑》、《太子棺柩》、《除夕疑案》等)1967年。
56、狄公案系列小说之《紫光寺》1967年。
57、狄公案系列小说之《玉珠串》1967年。
58、狄公案系列小说之《黑狐狸》1967年。
59、《中国长臂猿》1967年。
据北京大学中文系李零教授考证,高罗佩一生有各类著述73种,可谓著作等身,名满天下。以上59部作品,约占他全部著作的80%还多,足见他对中国文化的专注和用情之深。在当前全球动荡不宁、列寇环伺中国的局势下,我不惮其烦地一一胪列与此,无非是想让读者知道他对中国文化的无比热爱,从而激发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的爱国之心。
2022年8月5日星期五于古城临洮
“缸盖缸”之我见
陈兴中
近日,由甘肃籍民谣歌手张尕怂在央视七夕晚会上演唱的新民歌《问情》不胫而走,在网上被传得沸沸扬扬,有些好事者甚至把它作为临洮文化的一部分,引以为豪,大肆宣扬,以至语无伦次。比如有一个链接中就有这样的文字: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河路,他向朝廷所上奏折中有“熙河人情甚喜,蕃酋女子联241就记载:公元1072年(宋神宗五年)至公元1074年(宋神宗七年),王韶两次开拓熙河,升镇洮军为熙州(甘肃临洮),并建置熙袂围绕汉宫踏歌”之句,地点就在临洮。
看了这段话,让人一头雾水,匪夷所思。
好在网上还有另一个版本,从那里我们得知,这段文字应该是: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1就记载:公元1072年(宋神宗五年)至公元1074年(宋神宗七年),王韶两次开拓熙河,升镇洮军为熙州(甘肃临洮),并建置熙河路,他向朝廷所上奏折中有“熙河人情甚喜,蕃酋女子联袂围绕汉官踏歌”之句,地点就在临洮。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中国传统纪年中不可能有“宋神宗五年”、“宋神宗七年”这样笼统的说法,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至“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
因为在中国古代,改元是司空见惯的事,这样的表述,容易混淆视听。
在我看来,上述资料留给读者最重要的信息或许就是“熙河人情甚喜,蕃酋女子联袂围绕汉官踏歌”一句,因为文中的“熙河”就是今日的临洮,且这里的民风不论蕃汉都喜欢踏歌起舞,有利于临洮人认同自己的历史。但遗憾的是,它不能证明小曲《缸盖缸》的源头就在这里,说它是“临洮缸盖缸”或“临洮岗盖岗”未免有些勉强,不说子虚乌有,最多也就是一厢情愿的事。
有资料显示,张尕怂原名张建煜,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是西北民谣代表性传承人,代表音乐作品有《姐姐》、《谈恋爱》、《美滴很》、《黄河尕谣》等。他曾拜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王月、臧善德、刘延彪、马少云及我省凉州、临夏、古浪、通渭等地唱把式、小曲、小调高手冯杰元、马运花、张生、魏文清等人并向他们学艺。
2021年末,张尕怂参与2022浙江卫视跨年晚会,出演节目《瓢子拉泡泡》。
2022年2月15日,参与《2022央视元宵晚会》,演唱歌曲《啥都好》。
他主演的电影《河州》曾入围第4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黄河尕谣》曾荣获最佳纪录片奖。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我以前在无意中看到有关张尕怂的专题节目,听他的口音,好像是个白银人,后经朋友证实,是靖远北山人。由于对发展地方经济文化有贡献,2017年,他获得靖远县颁发的“靖远县扶贫爱心大使”荣誉证书。
平心而论,《缸盖缸》作为一首民间小曲,至少在甘肃,青海、宁夏等地都有传唱,差别或许只是各地的曲调因语言不尽相同而形色各异。据我向白银、靖远等地的朋友咨询,这首曲子在他们那里不知唱了几代人,总之感觉是很久很久。
据我观察与分析,网上说“临洮缸盖缸”的朋友,更多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人云亦云者多,独立思考者少。认同的基础则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定西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赵怀侠先生的文章《临洮民歌<缸盖缸>简述》。但从张尕怂的演唱和赵先生文后所附歌词来看,除了题目读音相似外,无论句式还是内容,二者或许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此,说张尕怂唱的就是临洮缸盖缸,实在太过牵强。
那么,正如网友们所问,究竟什么是缸?什么是盖?什么是缸盖?什么是盖缸?《缸盖缸》到底是什么?
据怀侠先生讲,这里所谓“缸盖”、“盖缸”,不过是歌曲演唱时用以起兴的日常生活用品或“衬词”,“与歌曲内容本身并没有任何关系”。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因为就我所知,“缸盖缸”的寓意并非如此简单。
比兴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与手段,当然也是中国民歌的传统与手段。它的作用除了取材的方便,还容易诱发联想与想象,有一种带入感。
说起来也许人们都耳熟能详,临洮民间有一句俚语,叫做“英雄访好汉,马五访鸿雁,乌龟访的王八蛋”。个中意思,毋需分说,想必大家都很明白。
这句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听别人唱“缸盖缸”的情形。依稀记得,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唱的:“马五阿哥的缸盖缸,你掰开,我放上……”,臊得我们几个在场的男女小孩儿满脸通红,赶紧跑开。像这样的歌曲,不说诲盜,诲淫是无可置疑的。因此,对大多数家庭而言,这样的场合,大人们是绝对禁止小孩儿参与的。
由此,我又联想到流传于洮岷、河湟一带的“花儿”。
今日,“花儿”不仅登上了城乡舞台,甚至走进了京城,走向了世界。但在昔日,这样的现象也许是不可想象的。不要说在城市舞台上,即使是在乡村里,如果有人胆敢唱“花儿”,必定是要遭受众人斥责和围攻的。我小时候就亲眼目睹有人在村子里唱“花儿”而被乡亲们围堵谩骂的事。所以,“花儿”的栖息地多在荒山野岭也就不足为怪。
我说“缸盖”、“盖缸”、“缸盖缸”这些话不单是演唱山歌、小曲时用以比兴、助兴的“衬字”或“衬词”,是因为它们还有调情的功用与性的暗示隐藏其中。
自南宋以降,在文人士大夫的推波助澜之下,中国社会尤其是南方,出现了一种病态的审美取向,即女性的缠腰裹足,以致人人效仿,流弊风行。据专家研究考证,由于满族女子不缠足,满清贵族及其宫廷中女人足下所着木屐,原本就是为了效法汉族女子的三寸金莲并营造那种袅袅娜娜的温柔之美,以召唤异性之爱。
打那以后,包括俚曲、说唱文学在内的文学作品中不时出现的所谓“三寸金莲”、“小金莲”,甚至“潘金莲”等类似词语,其实都有不同程度的性挑逗与暗示。举如青海小调《马五哥与尕豆妹》中反复吟唱的“小金莲”与“我的小金莲呀”等“衬词”,就有这样的作用。
说“缸”与“盖”是日常生活用品没错,但它们在《缸盖缸》这首曲子中显然还有别样的意思。
在这里,“缸”作为一种容器,象征阴,指代女性;“盖”作为一种覆盖其上的器物,象征阳,代表男性。由此人们不难理解,歌中所谓“缸盖缸”,其实就是暗示阴阳和合、男女媾和的意思。说得通俗一点儿,就是为了倡导男欢女爱或曰男女爱情。
除此而外,“缸盖”“盖缸”、“缸盖缸”这些词语的回环往复,犹如一首歌曲的旋律,不仅增强了音乐氛围,提升了作品的辨识度,而且更容易引发共鸣。所谓的“缸盖缸”,说不定就是情感达到极致时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呓语或至真至美。
坦白地说,现实生活中,我不喜欢高语雷人的道学家,也不很赞成把别人的桂冠拿来戴在自己头上。我始终认为,临洮人爱临洮天经地义,就像我们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一样。但我们应该爱得有尊严,爱得堂堂正正。
我们不能一方面讥讽别人剽窃我们的文化资源或成果,一方面又把一些带有文化色彩却不能坐实属于我们自己的冠冕戴在自己头上而沾沾自喜。
我以为这样的态度是不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
2022年8月9日星期二



投稿须知
1、【双槐文学艺术社】为文学和书画艺术综合微刊平台,欢迎您关注公众号shhwxyshy。投稿方式:邮箱投稿564231311@qq.com。为了扩大宣传,凡双槐文学艺术社刊出作品,同步在微博推出。优秀作品在城市头条刊发。
2、微刊欢迎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以微小说1篇,散文1篇(含散文诗2篇)、诗歌(现代诗3首、古诗词5首)、摄影书画不限,作品+个人简介+照片格式发。城市头条精选10人荟萃文选推送。微刊为每日专刊,城市头条为周刊。
3、请投稿作者认真检查后再投稿,文责自负。投稿15日内未刊登,请自行处理,恕不退回。
4、稿酬由读者来定。文章发布后,一周内到账的赞赏额,30%作为平台运营,20%奖励编辑和诵读者,50%归作者所有,所有稿酬按微信公众平台和城市头条平台扣除费用的比例计酬。稿酬以微信红包形式7天后发放,无赞赏就无稿酬,10元及以下不发放。领取赞赏请加主编微信,以便按时发放。凡无转发朋友圈或阅读量不足100者,本刊不再编辑刊发。
5、本平台所有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进行删除。
6、本平台所有作品诗作者原创授权发布,严禁未经平台授权转载,保护原创权益。




中国双槐文学艺术传媒中心
平台团队
社长兼总编:马诚
责 任 编 辑:潇潇
文 案 策 划:彦程
编委
现代诗部:春华秋实 周文东 伊晓雪
古诗部:白雪 祝汉波 孙师峰(火焰)
微小说部:窦秋昌(鲁秋)董永卿
散文部:苏保忠
书画部:王福源 墨缘
外联部:流云

本刊特约作家(诗人):
祝汉波(湖北)周文东(新疆)
董永卿(河南)苏保忠(河北)
伊晓雪(黑龙江)孙师峰(火焰)(河北)
窦秋昌(鲁秋)(山东)
张世民(山东)夕阳音(广东)
本刊特约书画家:
王福源(黑龙江)



(以下排名按发表作品顺序)
由于版面限制,部分列出,敬请谅解
本刊刊出著名作家名录

匡天龙(广东)中国作协会员
周铁株(广东)中国作协会员
王克臣(北京)中国作家协会
北陕(陕西)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辞赋社
马忠方(湖南)世纪百家高级创作员
周家俊(山东)军旅作家
胡世健(湖北)西部军旅诗人
张寿岭(甘肃)诗词作家
徐锦成(江苏)中国诗词文化传承者
许刚(山西)中国精短文学学会会员
李刚(四川)中华文化艺术推广联合会会员
雪潮 (湖北)省研学旅行导师
赵有成(陕西)西安市未央区作协会员
牛占才(宁夏)石嘴山市作协会员
李德山(山水行旅)(河南)省诗歌研究协会会员
萧成明(云南)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
张富礼(河南)中国文化管理协会
工作委员会会员
杭义才(江苏)中国诗词研究会会员
王楚雄(广州)香港诗词学会会员
高淦青(江苏)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
张金福(贵州)《当代作家协会》会员
张淸彦(河北)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
邓友谱(湖北)海内外书画艺术联谊会会员
杨广武(老鹰)(吉林)世界汉语文学
作家协会会员
杨贵平(贵州)中国矿业作家协会会员
吴文琴(广州)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邓林铭(广西)北流市科普作家协会
主席
黄昌才(湖南)中国诗书画家网
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
刘如春(广州)中华散文网创委会
副主席
林克胜(吉林)原长春市文联
副主席
张洪生(黑龙江)鸡西作协
副主席
赵放岚(云南)世界文学艺术家协会
副主席
杨洪超(河南)中国诗词研究会副会长
刘作礼 (吉林)长春日报社巡视员
马晓春(甘肃)中国少数民族作家
丁虎田(印清)(山西)普应寺住持
兼佛教协会诗人
李威(四川)实力派诗人
周凰(山东)中国著名百强
网红诗人
魏国成(河南)中国文坛百强榜
十大杰出诗人
王利全(云南)中华文化
十大杰出诗人
李立方(香港)著名诗人
施怡淡(香港)著名诗人
贺梅芳(香港)诗人
陈涛(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川鹰(福建)华东理工大学
客座教授
姚树元(江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文化干事
。。。。。。
本刊刊出海外作家和书画家名录
唐生趣经(美国)犹他大学
博士
谢世明(美国)金山中书画艺术研究院
会员
迦南美地(澳大利亚)华文报刊
福音栏目自由撰稿人
杨新华(澳大利亚)自由撰稿人
书含(西班牙)华文自由撰稿人
黄科(巴拿马)华文自由撰稿人
郭醒奇(加拿大)华文自由撰稿人
。。。。。
本刊刊出著名书画家名录
郝建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梁超龙(广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郭东昌(广西)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彭梓校(湖南)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于顺生(湖南)中国五行画创立者
刘德芳(河南)中国根笔书法创立者
伊和君(山东)中国当代花鸟画院
副院长
余海军(湖北)深圳市传奇教育书画院
院长
张建新(山东)杜受田书画院
院长
曹大步(江苏)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
常务理事
余子(浙江)著名书画家
葛裕钧(江苏)著名书画家
于文京(山东)文化部老年書畫研究會
會員
吴成都(江苏)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刘保进(山东)中国书画名家网艺委会
副主席
李志明(河南)中国书画艺术指导委员会
瘦金体书法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
徐忠源(山东)中国书画家协会
副会长
杨瑞堂(山东)(英国)牛津艺术学院
客座教授
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杨福平(甘肃)南京市长江书画艺术
研究院教授
。。。。。。
友情刊出其他平台作者名录
张玉庭(安徽)《读者》
特约作家
朱建中(江西)“中国乡村诗人”
认证作家
高淦青(江苏)《中国作家报》
专栏作家
吴传中(江苏)《当代作家陈列馆》
专栏作家
张洪斌(河南)《美塑》杂志社
签约作家
王正平(上海)《新月小诗》
特约诗人
王成元(河南)筑梦文学社
特约作者
谦诚【中国】新时代诗典
签约诗人
崔凤芹(吉林)青年作家网
签约作家
马萌勃(甘肃)《中国诗歌网》
驻站诗人
陈国生(湖南)中国诗歌网
认证诗人
曾吉林(重庆)央视12频道夕阳红栏目
报道诗人
韩子君(黑龙江)《世界华人文学》
中国东北分社副社长、副主编
朱守平(浙江)中国远山文学网
副总编辑
王继杰(安徽)《三江吟苑》
执行主编
李忠会(广州)《南海老干》
主编
李江红《文艺作家》平台
副主编
马新(陕西)军地红色文学
副主编
袁子弹(湖北)中国诗词流派网
编辑
杨松(宁波)诗友之家
总裁
黄昌才(湖南)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
委员会副主席
徐克(江苏)东方文明传播会江苏分会
副主席
张峰(河南)南国文学总社
郑州分社社长
李振峰(山西)县诗词协会
副理事长
孙清华(山东)潍坊市奎文作协
理事
魏兴元(山西)《诗词世界》杂志社
理事
董峰(江苏)全球汉诗总会
理事
孙海勇(西魂)(新疆)中国青年诗人协会
理事
唐子岳(湖南)株洲市诗协
理事
刘卫军(湖南)益阳市老干诗词协会
理事
王朝霞(山西)全民悦读太原阅读会
宣传部部长
李桐林(吉林)松原市楹联协会
副秘书长
胡荣誉(学藩)(湖南)孔子诗歌协会
副秘书长


扫二维码
关注《双槐文学艺术社》公众号

点击下面点赞、评论和打赏,
您将感受到原创作品的力量,
您的赞赏是作者创作动力的源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