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瓜蛋》小说 作者:小草

豫西山区的豫都市平逢山下的张沟村。
话说村里张青老汉在村里要是跺跺脚那可不得了,准会全村地动山摇。张青之所以如此厉害源于大哥大嫂生下了8个儿子,二哥和嫂子生了二个儿子,张青和妻子生了五男二女,五条龙老大起名仁龙、老二义龙、老三礼龙、老四智龙、老五信龙。在张家沟一千来口人小山村里,张青儿子侄子十五个大小伙子,就是张青横着走在街上,谁看见离老远也会躲着走,谁惹得起呀。

张青老汉给五个儿子都娶了媳妇,除了老大仁龙媳妇过门多年不开怀外其余四龙家家都有儿有女。张青的十个侄子们也都每家生下二三个侄孙。几年下来张青一家人口达到了近二百口。
张家沟人都是从明朝山西洪洞县移民到中原,张家沟东西两边沟壁上掏出许多靠山窑洞,张家沟人世世代代在此居住。张青老汉住在沟北头西边,出门不足几米就是沟中小河沟。沟中有泉水四季不断流。沟的对面住着张林老汉一家,论辈分张林要叫仁龙叔叔。张林家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帅国、二儿子治国见到仁龙和媳妇王菊也是爷爷奶奶的叫着。张帅国有出息在外边工作。说是在县里的供销社系统工作,还是个小领导。在计划经济时期,帅国可以买回别人拿钱都买不来的商品,自然张林老汉在村里也无人敢小瞧。

在张沟上有个小寨,住着七八户人家,每家都是楼瓦雪片,前厅后楼。为了防刀客几户还专门修了萨拉门,类似寨墙一样,每到晚间大门紧闭并有人值班打更。
萨拉门首富张贵老汉家里有临街大瓦房三间,进了大门楼是第一进院子,院内有配方数间,是过去下人们住的地方。向后走是三间过厅大瓦房,进到了中院,中院东西两边各有五间厢房大瓦房,大儿子大河和媳妇李华一家住左厢房,二儿子新河和儿媳妇住右厢房。正中是三间大上房住着张贵和老伴。上房右侧是通往后院的过道。后院有家人取水的水井。
张贵老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大河、二子新河。
大河的媳妇李花和仁龙媳妇王菊娘家同一个村,都是伊洛村。李华大王菊几岁,自然王菊和李华常来常往,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大河与仁龙又同一辈份,王菊也把李华嫂子长嫂子短叫着。
大河人憨厚诚实,大河和李华结婚几年先后生下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一家六口人虽然日子过得不很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王菊和仁龙结婚数年,眼看着弟弟义龙、礼龙、智龙、信龙家家都人丁兴旺,自己咋也生不出一个崽,为此王菊整天愁眉不展,在公婆面前也抬不起头,在妯娌们面前也自觉矮人三分。张菊把自己苦恼和着泪水向李华倾诉着,李华给张菊出主意,既然生不出来那就先去抱养一个丫头引引呗。
不久仁龙托人给王菊抱回来一个漂亮的小丫头,这小丫头长得虽不算白净,但笑起来还真讨人稀罕。王菊家闺女满月张青老汉给孙女大办满月宴席,李华送去六尺花布贺喜,王菊当娘了,虽然不是自己亲生,脸上也常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王菊也常常抱着宝贝丫头到李华家玩。
转眼李华长到了七岁上,王菊把宝贝丫头也送进了村小学读书。时光进入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分田到户,没几年张家沟人不但吃饱了肚子还都逐渐富裕起来。村里人看着外边人都住着小楼房直眼馋,都吵吵着要搬出沟里居住。

张帅国在外边上班,家里媳妇接连生下六朵花,也是第一批搬出大沟,在沟上边地里建起一所漂亮的青砖瓦舍大宅院。仁龙在正产队里当队长,自然也有面子也划了一所新宅基地。仁龙家原来和张帅国家是隔沟的对门,现在变成了近邻。帅国为了吃水用水方便,不再去几里外用辘轳从井里搅水,帅国就找人在家里淘了一口井还装了水泵。电闸一推,水泵直接将水抽到了自己家小水塔里,水龙头一拧开,自来水哗哗啦啦都流到了水桶里。王菊常到帅国家里去接水,帅国对这位未曾生养过儿女、如花似玉般的队长夫人小奶奶自然是不敢怠慢.......

这年春天,一个喜讯在村里突然传开了,张菊生了个大胖小子,孩子浓眉大眼,脸皮白净还是双眼皮,村里人都替王菊高兴,结婚十几年没开怀,这次还生个漂亮小伙子,都很高兴,此事在张沟也被传为佳话。
张沟村的电工张三锁和帅国是好朋友,虽说帅国按辈分向三锁喊叔叔,但二人关系亲如兄弟,常在一起喝酒。
一次两人和几个好友在一起喝酒,几瓶老酒下肚几个人都晕晕乎乎,飘飘然。帅国突然哭的伤心,三锁说老侄子你有啥伤心呀,哭的如此痛?帅国酒后吐出了实情。张菊的大胖小子是我的种,那倭瓜蛋是我的呀。帅国老婆生下了六枝花没生下一个带把的。帅国为此常常闷闷不乐,自己唯一一个倭瓜蛋还种在了别人家地里。帅国心想着把孩子收做名伶义子吧,怎奈论张家家谱辈分自己还要管自己儿子喊叔叔。张帅国咋能不郁闷伤心.......

一场酒席过后,帅国倭瓜蛋种在别人家地里的好事在张沟村传开,几乎无人不迟无人不晓,被人们当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
潘朝铎、笔名:小草。1965年生,祖居中国洛阳北邙脚下。法律工作者,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基层法律服务业协会会员,宣传处副处长,洛阳市司仪协会会员,孟津易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中国诗书画家网高级诗词家、高级书画家,华夏开明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乡村作家。中华新文学联盟暨《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河南《东方今报》命名的“孝道使者”。出版有诗歌散文集《北邙飞歌》,著有诗歌散文集《北邙浅吟》、中篇小说《隔离的日子》、长篇小说《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