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
乔羽 马诗淇
二零二二年六七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今年的夏天格外炎热,闷热的空气不留情面的笼罩着这座城市。时令已快到大暑,天气热的一天比一天叫人难耐,路边的洒水装置,水滴往往还没落地,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这样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去,那真正凉爽的秋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在这艳阳高照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要紧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城市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声。空荡荡的街道上,有时会偶尔走过来一个人,头上戴着大帽子,胳膊上全副武装,来光顾这一车的大个西瓜。
“哎呀,这天气,您还在这里卖瓜呀,咋卖的?”
“是啊,嘿嘿,有籽的八毛,无籽的一块。”
“挑个无籽的吧。”
“好嘞。”
陶晓东每年夏天都来这里卖瓜,因为总是在夏天干活,他的肤色呈现一种劳动人民独有的小麦色。半卷的裤腿和一双看起来已经很旧了的凉拖鞋是他的标配。就这样,他可以在这里待一整个夏天。
这一天,和往常一样,陶晓东固定好一车的瓜,开着他的车来到路边,掀开一层黑色的布,让他的“宝贝们”亮相出来。
今天出门的人还不少,没一会儿,就已经卖了小半车瓜了。
“快收摊了,快,城管来了!”
陶晓东还没反应过来,他来这里的几天都“平安无事”,现在还在左顾右盼问着咋回事呢,刚站起来,邹亮已经站在他的面前了,他的执法制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了一大片,但站在那,也叫人怪害怕的。
“我马上走,马上走,您不要收我的瓜,求求您了。”陶晓东说话的声音有点颤抖,眼睛不敢看邹亮,因为他害怕邹亮会对他做出严重的处罚。
“不是,您看天气这么热,在这里卖瓜确实是不太合适,要不……我给您找个合适的地方让您卖。”邹亮说。
陶晓东太紧张了,在邹亮还没说完后面的话的时候就匆匆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了,嘴里还重复着“好好,我马上走。”
“唉。我帮你找个地方嘛,不收你的东西。”不等邹亮说完,他已经发动车,开走了。
两天后,已经是黄昏了,邹亮像平常一样在街道上巡逻,远处有两三辆瓜车正在卖瓜,在三四个正在闲聊的瓜农的身影中,邹亮看到了前几天“逃跑”了的陶晓东。这次,他想通过有温度的方式解除他们之间的“误会”。
他以正常的步幅走到他们面前,和他们一同坐下。很明显,那几个瓜农都对邹亮的到来以及他的举动吓到了。他们“嘭”的站了起来。
“没事,坐。”邹亮很温和的说道,脸上还带着笑。
瓜农们感受到了一种奇怪的亲切感,但这又是真实的、让人很舒服的那种感觉。
“天这么热,大家都不容易呀,瓜怎么样,甜吗?邹亮笑着说。
“甜,都甜,这都是家里种的,可好了。“从瓜农的话还有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的笑容,不知道为什么,邹亮有点心疼。他想,幸福,或者说生存的价值,并不在于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无数的困苦之中,又何尝不包含人生的幸福?
“行,在这里卖可以,早点回家哈,注意安全。“说着,邹亮起身帮他们收着脚边的几个小马扎。”我就先走了,祝你们生意兴隆呀!”
“哈……”大家都笑了。
没走多远,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邹亮再回头望去,瓜车边没有什么人迹,夏天温暖的晚风吹拂着瓜农们炙热的脸庞,地上小水坑里的水波轻轻涌动,发出细雨般的喧哗。
就像是缘分使然,几天后他们又见面了。
“快点收,要不然就跟我走……”一个非常严厉的而又响亮的声音出现在本就热闹的街道上。这次不是邹亮,让瓜农们的心一下子又紧张了起来。接着,其中一个人将手放在瓜车上一晃,只见最外面的几个西瓜开始排着队的往地上掉,一瞬间,西瓜烂了一地,西瓜汁流了一地,天气太热,世界都被太阳晒成了白色,这些红色在此刻格外显眼。
“唉,你们不要动手嘛,我们这就走还不行吗?”几个瓜农纷纷说着上前,渐渐的,矛盾越来越大……
“怎么回事啊”邹亮快步走进人群。这个时间,他已经下班了,现在是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这一幕。
“这人怎么这样嘛,人家辛辛苦苦种的……”“就是啊,人家都说要走了”“这么热的天,这么不容易,真可怜啊……”周围的人纷纷议论起来。邹亮也从大家口中大概了解了情况。
看到邹亮来了,两边都停了下来,仿佛在等待一个人来评评理,来解决这场混乱。
“老陶啊,在这里卖瓜确实是咱的不对,你看,大家也是辛苦工作嘛。这样,我知道一个卖瓜的好地方,我们不在这卖了,你看怎么样啊”邹亮把陶晓东拉到一边,看到是邹亮,陶晓东悬着的心一下子落了地,带着哭腔说“好嘛,谢谢啊,我也知道不能在违法的地方卖嘛。”说完,邹亮便让陶晓东上车等他。
很快,邹亮解决完了剩下的事情后,就上车带陶晓东去他说的地方了。就这样,他们在车上聊了很多,聊了一路,从家庭到自己……
生活包含着很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的短促,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每个人都在为了生活努力奋斗。对于陶晓东来说,明天,他还应该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跳上这辆生活的马车,坐在驾辕的位置上,绷紧全身的肌肉和神经,吆喝着,呐喊着,继续走向前去。
“你这瓜咋卖的?给我称两个,我以后常来啊。”
“哈哈哈……”

授权作者简介:
1.乔羽,郑州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法制科科员
2.马诗淇,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暑期在郑州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法制科实习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