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名家
铁与绸
一个刚硬一个柔软
一对物性意义上的冤家
隐含了诗人的私密经验和原始动力
邱华栋 张清华
张炜
古今相接的史诗构造
文/邱华栋
张炜是一位创造力无与伦比的大作家,他的长诗新作《铁与绸》的出版是令人惊叹的,也让我特别地感到惊艳。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这首长诗,实际上是一首打通了古今,是古今相接的一部时间和空间缠绕的新史诗。他把当代现实中的某种人的境况,投射到神话原型的一种结构里边去,在诗歌韵律如同大海的律动和激荡中,创造出了一种叙事和抒情的新形态。打通了古今尤其关键,整部长诗从叙事到抒情,从神话到史诗结构完美映照。
《铁与绸》这个书名的意象和象征也非常好,最坚硬的和最柔软的,呈现了时间的尺度和历史的质感。这首诗最有意思的就是首先是从当代生活引发的一个叙事,也就是说,从这个主人公叙事者“我”被诱骗到井下,然后在井下待了三年,和另外七个男子一起获救,升井之后呢,其中三人变成了盲人。这样一个叙事呢,我觉得只有在荷马史诗里才有的某种力量,被张炜神奇地再创造到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中,运用到春秋以来的东夷大地上进行了贯通。
这种神话结构上进行的重构,我觉得这是张炜的一大创举。那么我们进入这部作品之后会发现,张炜在这首神奇的长诗中,处处以诗之韵律和纷呈的意象,带领我们在时间之海上漂移。整部长诗的结构环环相扣,把叙事推向了一种汉语中的顶级的这种史诗力量的再造,可以说是给我们呈现了。21世纪汉语长诗史诗化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部当然的杰作。这部作品让我觉得有巧夺天工之妙,只有加勒比海长的大诗人沃尔科特的长诗《奥梅罗斯》才可以相媲美。
歌谣(版画 冷冰川 作)
物性的延伸与诗意的归返
文/张清华
“最锐利最怯懦的是开刃的铁,最坚韧最无畏的是绚丽的绸。”这是开篇的剑形书签上的两句诗。我不知道它是出自作者还是编者之手,但看到这两句诗,我忽然感到有了解读此书的钥匙。
在《铁与绸》的“代跋”,也即作者与编者的对话中,我看到张炜反复强调的一个关键词:“纯诗”,这意味着,将此诗当作叙事诗、自传体诗、史诗、心灵史诗,都是不准确的,有可能以少言多,以偏概全的。纯诗意味着写作的一种压扁,即非历史化,非具体事件性,甚至非故事性,按照瓦雷里的说法,是一种纯粹的经验之物,是提炼和抽象之后的东西。但同时,张炜又强调了该作中的“具体之物”的作用,即“铁”与“绸”这两个古老原型或意象——它们都是齐人发明的,是齐地举目皆可见到的什物,所以,铁与绸,它们的深意就此得以延展,一个刚硬,一个柔软,一个代表强力,一个见证人性,从哲学上讲,它们既是一对物性意义上的冤家,也代表了世界普遍的辩证法;如果伸展开来,亦是齐地文化乃至文明与历史的代言之物。
作者告诉我们,须还原到事物的具体性,方能够正确进入此诗。
铁与绸
作者:张炜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2-02
然而要想真正进入和读懂此诗,又无法不将之看作是一个多重的“套叠文本”,即一个刻意压扁的“文本组合体”。其中有具体的故事,黑心矿主将七个矿工和“我”——一位“东夷史学博士”埋葬于地下,而矿主的女儿则充当了搭救者与共命运者。在这儿,“铁与绸”构成了暗黑的强暴与温暖的柔情两者的对立。这个过程中,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构成了“在黑暗和黑夜中讲述”的情境,主人公得以穿行于现实与幻觉,当下与历史之中,用其对于个体记忆与文明背景的唤起,展示世道与人心、历史与人性、正与邪、善与恶、暴政与反抗、杀戮与救赎的诸种对立主题。与此同时,他们个人的求生意念,强大的意志力,置身黑暗中的想象力与柔韧性,则构成了长诗的底色,叙述背景与动力。
扑蝶(版画 冷冰川 作)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我理解张炜是藉此对于齐国以及东莱的历史与文化,来了一次诗意的巡游,仿佛但丁《神曲》中历经幽冥三界的情境。我猜想,诗人基于他对齐和东夷历史文化的长期研究,知之深,爱之切,试图在华夏古文化的广大版图中,描画出一个不同寻常的浪漫之国的乌托邦。这其中当然也有善与恶、正与邪,有强暴之铁与柔情之绸的分立,但齐国山海相接的壮丽自然,东方仙山的浪漫传说,雄踞东方的富有与智慧,民间与人民的非凡创造力,还有那些在史书中被书写的种种乱情与悲情的女性,乃至齐国对于暴秦的抵抗与最终屈服,齐文化的向东迁移与沉淀……诗人通过对大量正史材料的发掘,对于历史情境的还原描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巨大的古文明的轮廓。这一文明与我们通常所理解和想象的传统之间,构成了丰富的异质性——它活脱而浪漫,富有而丰盈,浩瀚而多神秘,充满海洋文明特有的自由气质。在笔者视野里,这是中国当代作家在诗歌中首次正面的、以巨大笔触处理类似的历史内容,是一次具有史诗视野与想象力的再现。我注意到,对于齐姜、庄姜之美,诗人皆超越了历史中那些伦常化的庸俗笔墨,仿佛希腊史诗中的形象,赋予了她们大海的背景,将她们悉数变成了美的化身。
不践约书
作者:张炜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1-01
这当然也应和并印证着诗人对于现实中那位女性——矿主女儿的描写,对她的态度。仿佛“上苍的诡谲和偏执,将一座地狱做得这般堂皇”,因为她在黑暗中的出现,这压抑中的生命顿时变得充满了爱意,“炼火让深渊比白昼更亮”。
这番对齐国与东莱历史的描绘,某种意义上是一次“东夷史”的穿越,一次主人公精神意义上的返乡,既是对历史的回溯,也是对于其文化精神乃至文明形态的寻觅与归返,对于自身求知与成长历程的回顾。
摸鱼儿(版画 冷冰川 作)
因此,《铁与绸》最终也仍是一个自传体的叙述。这是张炜四十年写作中一以贯之的另一个原型主题。张炜无论是写历史还是现实,写具体的故事,都带有心灵史的色彩,这部作品也不例外。诗歌中的第一主人公,无疑是一个学者,一个研究齐地历史与东莱地方史的专家,他同时也是一个深陷现实困顿,在性格上兼具铁血与柔情的智者与诗人。因为其家族的历史也充满了苦难与血腥,其置身的现实又同样遭遇戕害与暗算,所以,他的心灵和性格,也便成为了观照历史与现实的镜子,成为了透视一切的方法论与解剖刀。
显然,“铁与绸”也成为了一个文明的辩证法,历史的辩证法,人性的辩证法。它是解剖历史的方法论,以此我们可以观照和理解历史中那些人性、灵魂与血肉的处境,可以感知齐都临淄那不可方物的繁华盛大,想象稷下学宫里古文明的灿烂灯火,还有那繁华盛大背后的一切昏聩与黑暗,感知齐王被掳饿死的悲情,还有万民修建齐长城的艰巨。所谓历史,就是这样一部无法叙说的大书,一个混合着善与恶、功与过的千秋黑洞。
河湾
作者:张炜 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6
这构成了这部长诗作品的主要内容。假如从写作的本源看,我相信它是缘于作者的某个遭际或者见闻,但从写作的抱负看,我以为诗人是想藉此对他所长期浸淫的齐文化,来一次盛大的建构——只是这建构由一般性的史籍研究,转化为了荷马式的想象,转化为了史诗的笔触。
自然,难度是另外一个问题,古希腊通过普遍的神话谱系,通过人性化的投射处理,将所有历史故事最终都变成了人性故事与生命故事,所以获得了一个处理历史的最便捷的途径。而张炜手中的资源,齐地与东夷的这些历史本身的芜杂与混乱,尚在等待诗人花费巨大的心力去进行处理,而诗人手中的工具,只有这历史的辩证法。
东夷渔火(版画 冷冰川 作)
还是人心的辩证法。如果说张炜年轻时,是信守着一个善与恶对立的人性模式的话,那么在他进入中年以后的作品里,我们所看到的更多是善与恶的纠结与共生。这部《铁与绸》亦是如此,它是人心与人性的一体两面,是灵魂中恨与爱、欲与情、审判与悲悯、复仇与宽恕等的复合共存。在这一点上,我们似乎也隐约可以看到《浮士德》或《唐璜》的影子。当然,这一体两面中,毕竟又有孰轻孰重,有正邪的最终归宗。主人公经历了情感与爱
海德堡笔记
作者:张清华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
出版时间:2020-06
作为“心灵史”,我以为始终是张炜诗中最难解,当然也无须执着于“达诂”的部分,它隐含了诗人个人的私密经验,是他写作激情的原始动力,但会在叙述与结构的延展中化于无形,这似乎是张炜写作中毕生贮藏的一个谜底。
这一作为心灵史的部分,也是融合全诗的关键因素,它将作品中的历史文明追溯、现实(或超现实)故事的叙述,最终贴合于“铁与绸”的原型意象,并藉此将作品的叙事性彻底压扁,使之归返且达于哲学、心灵与方法论的境地,也成为了最终完成此诗的催化素与黏合剂。而且,诗人以此所营造的某种神秘性与陌生感,也成为了作品魅力的一部分。
像一场最高虚构的雪: 关于当代诗歌的细读笔记
作者: 张清华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04
张清华,1963年10月生于山东博兴,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出版文学评论与理论著作13部,涉猎诗歌与散文随笔写作,作品见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人民文学》等,出版有散文随笔集《海德堡笔记》(2004、2012)、《隐秘的狂欢》(2006)、《怀念一匹羞涩的狼》(2016)、诗集《形式主义的花园》(2018)等。
张炜,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栖霞市人。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2020年出版《张炜文集》50卷。作品译为英、日、法、韩、德、塞、西、瑞典、俄、阿、土、罗、意、越、波等数十种文字。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21部;诗学专著《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等多部。作品获优秀长篇小说奖、“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茅盾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南方传媒杰出作家奖、京东文学奖等。近作《寻找鱼王》《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书获多种奖项。新作《我的原野盛宴》反响热烈,《不践约书》获第六届长诗奖·特别奖。
(本文原标题为《诗意的归返》为题首发于《中华读书报》<2022.05.25>;以《张清华荐读张炜长诗<铁与绸>:物性的延伸与诗意的归返——张炜长诗<铁与绸>初解》为题,载自都市头条app-济南头条)
铁与绸
张炜 著
《铁与绸》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当代诗人作家张炜的最新长诗力作。该作品以中国古典传统文化和西方《荷马史诗》、歌德《浮士德》、艾略特《荒原》等诗歌传统为基础,跨越春秋战国史直至当下的历史时空,以东夷研究史为切入点,以齐国历史文化为支点,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铁血柔情为情感线索,充分调动历史文化史实、一千多年历史变迁和作者历史文化研究等全部精神资源和写作技巧,高难度地构筑了一个以巨大历史时空为载体的精品力作。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