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谈心静自然凉
文/蔡凤武
盛夏炎炎,有的领导常用心静自然凉之类的话勉励属下职工群众,熟不知长时间高温气候须谨防热射病及中暑现象发生导致昏厥、人亡等事故发生。
诚然,心静自然凉是道家的哲学术语。是说心静指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幽居独处时的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心静自然凉(The calm nature is cool ),本义是说心里平静,内心自然凉快。后用来指人们在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时,放平心态,以一颗平常心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这与我们现实生活工作中不避暑盛夏高温,不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格格不入。

特别是近段时间来,各地预报高温不断,应做好中暑等防范措施,从清淡饮食、蔬菜果水以及工作环境,一定要关爱职工群众减少不必要的露天高温负重作业。根据目前全国气象检测的70多个气象站检测己经爆表,高温持续时间己经超过30多天,打破了近100多年来的高温记录。这意味着高温天气还会持续有长一段时间。尤其是浙江、福建等江南地区,还有四川、江苏等地,有的地方气温高达41℃多,据报道,四川,南京、浙江都有热射病死亡案例了,浙江的一名车间工人,在车间工作时突然倒地晕迷,送到医院的时候体温己经高达40多度,还伴随着体内脏器严重衰竭,虽经抢救30多个小时,还是没有抢救过来。所以,高空、消防等职业人员特别的注意。居家老人也应特别的注意,由于高温天气在家中不开空调导致热射病和中暑身伤的现象时有发生。提醒人们一定要在生活工作中加以注意防范。

在避暑防范中暑等症状的同时,也要注意防范阴凉导致湿寒气浸入体内,造成祛寒等疾病,应排毒防肌肉外露,导致阴寒浸入肌体。人们应多喝姜茶绿豆汤等以及汗蒸、艾灸、泡脚拔罐等排毒方法,调养身体。
清朝雍正皇帝追录康熙皇帝的训话而编辑成《庭训格言》中有一则训文叫《心静自然凉》,大意是说只要能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不热。"盛暑不开窗、不纳凉者,皆因自幼习惯,亦由心静,故身不热。"他还提出,"且夏月不贪风凉,于身亦大有益。盖夏月盛阴在内,倘取一时风凉之适意,反将暑热闭于腠理。彼时不觉其害,后来或致成疾。每见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调者,皆因外贪风凉,而内闭暑热之所致也。

所以说,避暑且莫贪凉,特别是体寒之人且勿多吃冰棍之类寒性食物,以免后患缠身。防暑避寒相得益彰,且行且珍惜。

作者简介:蔡凤武,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军体干部,诗文散见于中国乡村、消防界、人民公安等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