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借来挂流三百丈》连载(二十)
收藏故事:从“泥巴人子”到“木头人子”
张柯

济南孩子的传统游戏(活动),有“跳”字开头的,有“砸”字开头的。前者有“跳房”“跳皮筋”,是女孩子们的游戏;后者有“砸毛驴”“砸皇上”,是男孩子们的专利。
“砸皇上”游戏,是在五步开外的地上摆上一块砖(或别的东西),权当投掷的靶子,孩子们轮流上场,用砖头砸靶子,砸中者为胜。砸的时候,砖头从下方抛出去,有点打保龄球的感觉,只是没那么“洋化儿”。按照逻辑推理,这个游戏应该出现在民国之后,不然的话,黄口小儿岂敢在“皇上”头上拍砖。“砸皇上”是个喜剧游戏,康庄有一回听到的“砸皇上”,是一出让人欲哭无泪的悲剧。
济南北部有九座山,分别是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史称“齐烟九点”,典出唐代诗人李贺“遥看齐州九点烟”诗句。因年代不同,“齐烟九点”所指的山也有不同。北部最小的山,名叫无影山,因为山的影子都看不到,这座山没有进入“齐烟九点”。无影山有了名,是在1969年4月,在无影山南坡发现了一处西汉墓地。有关部门对墓地进行勘探,清理墓葬14座,其中11号墓出土了一组彩绘乐舞杂技陶俑,这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反映汉代“百戏”演出的实物。
彩绘乐舞杂技陶俑,又称“百戏俑”。陶俑被固定在一个长方形的陶盘上,其中有乐工、表演者和观赏者。表演者在陶盘的中心,两位女子翩翩起舞,四位男子有的 “拿大顶”,有的向后折腰,有的做柔术表演;表演者后面是乐队,演奏员们有的吹笙,有人敲击钟鼓,有的准备鼓瑟,呈现出汉代“百戏”钟鼓齐鸣、笙瑟悠扬的场面。后来,“百戏俑”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济南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十分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1969年之后,有关方面没有再去发掘。当地农民在无影山的山坡上,长年挖黄土卖钱,他们经常挖到汉墓,挖出陶俑和陶罐。因为嫌这些墓里出来的东西晦气,挖土者常用铁锨拍碎丢弃一边。这些古物价值当然与“百戏俑”差远了,可毕竟是汉代的东西。
康庄听一位学生说,有个农民提了两桶陶俑进了院,媳妇不让东西进门,他就摆在院子里,让孩子们玩“砸皇上”。可怜那些沉埋两千年的汉代“皇上”,出土之日就是粉身碎骨之时,一个也没有万寿无疆。那时文物保护法尚未颁布,人们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挖土毁陶的问题没有引起重视。
康庄有一天路过挖土现场,见状心疼万分,他上前规劝农民不能这么干,人家说黄土有人买,这些晦气的东西没人要。
是啊,买家买回黄土,或用作建筑用土,或将它与煤末子和在一起,打煤饼子烧火做饭。这些泥巴人子对他们毫无用处。
康庄说:“这么着吧,你挖出来放在一边,给我留着吧。”
谈好价钱,人家让他过两天来拿。
再后来,文物贩子来了,陶俑的价钱从十块涨到五十、一百,以至于更多。康庄哪有贩子们的财力,有点价值的东西都让贩子们收去了。
这段经历给康庄上了一课,收藏就是保护。
笔者知道康庄富收藏,是在二十多年前,笔者在济南日报社工作的时候。有一年,康庄在《济南日报》文化版上开辟了《收藏与鉴赏》专栏。当时给人印象深的,一是康庄收藏古铜镜多,二是编辑喜欢采用他的稿件,他文字功底好,稿子没有什么差错。我曾跟美术编辑刘湘鲁说,康庄文稿简直是免检产品。三是他写的那篇《奇遇蒲留仙》被上海一家报纸转载,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笔者开始知道,画家康庄还是位收藏家。
《奇遇蒲留仙》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收藏故事——
有个藏友喜欢康庄的山水,他们经常交换藏品。一个下雪天,康庄夫妇来到他家,看看他有没有新收的东西。对方拿出几件给他看,可都没有过他的眼。两口子准备打道回府。临出门了,康庄回头扫了一眼,瞧见床下有个黑乎乎的东西,便问:
“那是什么?”
“木头人子。”对方不屑地说。
说着,对方一把将“木头人子”提溜出来交给他。康庄问从哪里收来的,对方说从淄博淄川收的。
“这是谁呢?”
“谁知道是谁啊。你要喜欢就拿着。”
“我给你留下多少钱呢?”
“留什么钱啊,一个破木头人子。”
彼此都是老伙计了,对方用纸包了包,拿个布兜装了,递到他手里。
两口子出门上了公交车,公交车里好像开着暖气。过了一会,他们感觉车厢里有一股子印度香水的气味,愈来愈浓。
打量周围乘客,没有发现年轻的女性,不像有喷香水的人。
这可纳了闷了,他们琢磨来琢磨去,半天没有寻觅答案。康庄低头一看,立时明白过来,香气来自布包里“木头人子”。
“木头人子”“真身”原来是檀香木。
藏友屋里潮湿,受潮的木雕遇到“高温”,檀香溢满车厢。
康庄将木雕抱回家,清洗过后,发现雕像底座上有一行用生漆写的字:“蒲公松龄之神位”。
“木头人子”难道是蒲松龄的雕像?康庄一阵惊喜。
他请来了张彦青、张鹤云两位教授做鉴定。
蒲松龄是世界级的文豪,郭沫若赞扬他“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评价他的作品“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马瑞芳称他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省文联、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了搜集整理蒲松龄著作的机构。省文联主席王统照、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王献唐派陶钝、路大荒等人前往淄川蒲家庄调查。1956年,路大荒、张彦青带着省博物馆赠送的展橱和征集来的文物来到蒲家庄,对蒲松龄故居进行了简单整理和文物陈列,蒲松龄故居的雏形由此形成。
中国研究蒲学的权威,首推路大荒,他家住在济南市曲水亭街8号,可惜老先生已于1972年离世。对蒲学素有研究的张彦青,成为健在的参加蒲松龄故居修复整理的专家,而张鹤云教授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两位张老师在康庄家见到“木头人子”,好一阵打量过后。张彦青惊喜地说:
“康庄,这回你可立了功了。这应该就是蒲松龄雕像啊!”
“蒲松龄”身披简易长袍,两片衣襟几乎覆盖到脚面,腰里系着一根绦带,胸前挂着佩饰,脸面慈祥,十分富态;老人头发稀疏,后边的发绺像个蝌蚪似的贴在后脑勺上。两位教授根据雕像比例分析,真实的蒲松龄个子不算高,也就一米六多一点。
“老人头发稀疏是对的,”张彦青说。
张鹤云接过话头:“是啊,老年人哪有那么多头发,怎么能可以编成大辫子。”
康庄说:“现在人们看到的蒲松龄画像,瘦骨嶙峋,拖着长辨,一脸苦相。画像上的人,你说他是蒲松龄也行,你说他是郑板桥也行。这说明,后人画的蒲松龄都是画家凭想象画出来的。”
他们分析,这件木刻像应该是蒲松龄晚年,蒲家人请雕工雕刻的,雕像呈现出的是蒲松龄晚年的样貌。那时没有照相机,给老人留下个形象,最好的办法就是雕刻一座木雕像。
经过研究再研究,几个人一致认为,老年蒲松龄没有那么多头发,雕像后脑勺上的发绺像个蝌蚪是合理的,骨瘦如柴、拖着长辨的蒲松龄形象,是后来人想象着画的。
只有美术家才会有如此发现。
张彦青说:“蒲松龄到底长什么样,谁都不知道,现在知道了。康庄收的这件东西没有错。不可能这家的老人,做个别人家的神位摆着。木雕从淄川流落到济南,很可能是蒲氏后代遭逢乱世,无法保存所致”
檀香木,又名白檀,属檀香科常绿乔木,原产印度、印尼、澳大利亚和非洲。檀香木香气袭人,常作为高级器具、雕刻等用材。佛教称檀香为“旃檀”。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对檀香木的描写。在《西游记》里,唐师徒四人取得真经,修成了正果,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康庄说:“木质细密的木材才能刻制出雕像细微的部分,檀香木堪当此任。”
大家最后的结论是:“木头人子”就是蒲松龄的写实木雕。
这件捡漏,堪称康庄收藏生涯里的“优胜记略”。

康庄系列作品《南海潮》
其实,康庄败走麦城的经历更多。
康庄对笔者说:“收藏的关键是三个字,即眼、缘、钱。没有眼力,发现不了好东西,识别不出假东西;没有缘分,就会与宝物失之交臂;没有钱,遇到宝物,好东西拿不走。”
是啊,有句话叫做“小户人家玩古董,搬来搬去就是这几样东西。”笔者说。
康庄接着说:“我忘了是谁说的了,收藏家是百万富翁里的穷光蛋,他们‘富得穷极了,穷得富极了。’许多藏家守着一大堆财富,手里没有几个钱,几乎个顶个都是这个样。”
康庄刘大平结婚后,一开始妻子反对丈夫玩收藏,岳父曾警告女婿:你早晚让这些垃圾埋了!
谈起收藏的经历,刘大平在一旁插话:“最穷的时候,我手里还有两毛钱。”
不管你是富得流油,还是穷得叮当响,只要玩收藏,没有不交学费的,看走了眼,买来假货,看走了眼,还会放走真货,这都算交学费。康庄说:“搞收藏,十年之内没有不交学费的,见得东西多了,长了眼了,学费才交的少。”
关键问题是,有时藏家手里根本没有学费。
上世纪70年代,的确良面料刚兴,康庄咬咬牙做了件的确良衬衣。两口子到泉城路旧军门巷看电影,那里有座新华电影院。二人路过百货大楼斜对面的古旧书店,康庄抬脚走了进去,看见一套民国时期出版的线装本《辞源》,要价八块钱。可他腰里没有钱,只有两张电影票。好在古旧书店东边有家委托店,康庄进门问店员:“我这件的确良是刚做的,你看值多少钱。”店员看了看说:“给你六块钱吧。”
康庄央求:“你就行行好,给我八块钱吧。”
店员问:“你要八块钱干什么?”
得知年轻人要买书,老店员倒也痛快:
“好吧,就给你八块。”
康庄脱下的确良,把它“委托”了,光着膀子来到古旧书店,把《辞源》买下来。电影是没法看了,赤膊大仙怎么进电影院?
采访中,他们夫妇你一言我一语,说着笑着,将这一幕往事对齐了。说着话,康庄从书橱里取出这套线装本《辞源》。看上去,十二册的《辞源》品相很好,用木盒装着,盒上刻着书名。康庄说盒子是弟弟做的,盒上的字是自己写了刻上去的。
嗜书如命的康庄,这回又捡了漏。玩收藏的经历,让他开了眼,什么才是古代的好东西。
从收藏“泥巴人子”到研究“木头人子”,这段经历让一个爱读书的画家明白,对古代人物画像怎么看,才是有道理的。(未完待续)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