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借来挂流三百丈》连载(十九)
画家,你怎样面对“傅抱石之问”
张 柯

康庄谈画,“思想”二字时常脱口而出。帕斯卡尔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芦苇。在如今艺术界,“思想”是渐变为稀缺资源。画坛不缺收钱捧场的评论家,缺少识见独到的思想家。
笔者以为,傅抱石、林风眠与高徒吴冠中,堪称现当代中国画坛上的思想家。将近90年前,林风眠直斥:“中国之所谓国画,在过去的若干年代中,最大的毛病,便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然……中国的国画,十分之八九,可以说是对于传统的保守,对于古人的模仿,对于前人的抄袭。”
几十年过后,吴冠中继承老师衣钵,痛感因袭下去,中国画希望渺茫。进入晚年,白发老人振臂呐喊:“笔墨等于零。”
平地起风波,一片讨伐声。
吴冠中阐释(或解释):“没有内容的笔墨等于零。”
这也不行,讨伐依旧。
领头讨伐的急先锋,是老朋友张仃。
吴冠中不管这一套了,继续放言:“我认为形式美是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描画对象的能力只是绘画手法之一,它始终是辅助捕捉对象美感的手段,居于从属地位。”
他还有更激烈的言论:“一百个齐白石也比不上一个鲁迅。齐白石可以没有,多一个少一个,都没有什么区别,对民族的影响都不大,但是国家需要鲁迅,倘若没有鲁迅,中国人脊梁也就软上许多。”
康庄说:“初看吴冠中的话说得非常极端,仔细想想,他说的都是很有道理的。他说笔墨等于零,其实他非常重视笔墨,他的线与笔墨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一点多余都没有。”
有专家评论吴冠中的油画,“他的油画既不是苏联的油画,也不是欧洲的油画,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的油画。”
接过专家话头,可以这么说:吴冠中和黄永玉的国画,不是古代人画的中国画,是当代人画的中国画。
大师之后没有大师,是事实,也是神话。
打破神话的是林风眠。
林风眠学生中的留法三剑客(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每一位都堪称大师。在海外艺术品拍卖中,三剑客的画价坚挺得很。
笔者敢言傅抱石是画坛思想家,是看到他有一问,我称之为“傅抱石之问”。不知多少画家留意过“傅抱石之问”:
“我们闭目想一想,再过几百年或几千年,有些什么东西,遗留给我们几百年几千年后的同胞?又有什么东西,表白现时代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美术史上的这张白纸,我们要不要去写满它?这许多疑问,为中国美术,为中国文化,换句话,即是为民族,岂容轻轻放过!”
在中国绘画史上,几位画家想过留下什么东西,“遗留给我们几百年几千年后的同胞?”
“岂容轻轻放过”?
力能扛鼎,画界几人喊得出!
对康庄山水变法(包括画水,设色),并非都认同。有位朋友称赞他的山水很震撼,同时好意提醒说:“你的画还缺少古意。”
这个建议很有意思。
清代画家王原祁说:“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 康庄师古是下过苦功的,可是美术史告诉他,一味师古,如同心中无灯。
他认真思考了几日,电话打给朋友:“我是这样想的,我出生在20世纪,生活在21世纪,我画我当下对大自然的感受,画我现在的思想感情,为什么我的画一定要有古意?我要一天到晚临黄子久、文徵明、四王吴恽,一门心思追求前人古意,我的画与时代有多大关系?”

康庄系列作品《山海有约》
丹纳早就证明过一个真理,要创作艺术佳构,唯一的条件就是歌德所提出的“无论你们的头脑和心灵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时代的思想感情”。画中国画唯恐“古意”不足,恰是“对于传统的保守,对于古人的模仿,对于前人的抄袭”,缺少的正是“时代的思想感情”。
康庄对笔者说:“你看四王吴恽画中的石头,今天把石头搬到这边,明天把石头搬到那边,画家变成石头搬运工,这样的画你看一百张,感觉看了一张。系统学习美术史,才会明白创作的方向。”
石涛说得更绝:“我之为我,自有我在。”“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一般画家遵守规则,杰出画家创立规则。山东画家对开辟画风看得太淡。清末民初,上海出现海派,广东诞生岭南派,江苏有了金陵画派。新中国成立后,江苏有新金陵画派,陕西有长安画派。
新金陵画派先有傅抱石扛鼎,后有钱松喦接棒,接下来是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一大群人。20世纪60年代初,傅抱石率领“江苏国画工作团”完成了跨越六省的二万三千里写生,奠定了新金陵画派重视写生的好传统。在新金陵画派中,康庄除了服膺傅抱石,他格外欣赏亚明。亚明是画派中坚人物、画派推动者和组织者,亚明学了傅抱石很多东西,他的观点“中国画有规律而无定法”,解放了许多画家的思想。
《傅抱石画集》1958年出版,郭沫若在序言中将傅抱石与齐白石比肩:“我国绘画,南北有二石。北石即齐白石,南石即傅抱石。”郭沫若还题写了“南石斋”赠予傅抱石。《傅抱石画集》的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国画坛上的大师地位。
金陵画派接棒人钱松喦,也是一时人物,他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重要的江南文化符号”。
画家画一辈子画,几人能成为符号性人物?
自觉的创新意识,辩证的民族意识,高尚的人文精神,激情的写意精神。他们完成了国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这是人们对新金陵画派的归纳。
长安画派创始人,一说何海霞,一说赵望云,还有说石鲁的。
是谁?谁先谁后?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长安画派拿出了反映时代的佳作,亮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主张。
鲜明,亮眼,好用,不服也得服。
进入新时期,以丁绍光、蒋铁峰、区欣文等人为代表的云南画派异军突起,突出代表是丁绍光。丁绍光融东西方和古今色彩为一炉,色彩华丽繁复,创构出感动人心的魅力。1980年他为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大型壁画《版纳晨曦》。1990年在日本东京国际艺术大展上,丁被誉为现代重彩画大师,选入自14世纪以来世界最杰出的百名艺术大师之一,是唯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另一位色彩高手蒋铁峰则被国外冠以“云南画派之父”。
笔者认为,画坛“好色之徒”首推丁绍光。可惜他不是山水画家。不然的话,中国山水画应该有他的贡献。
齐鲁画坛比较传统。早在1962年,山东召开全省美术工作座谈会,全国鲁籍画家和本省重要画家悉数参加。与会者登泰山,上崂山,既座谈又写生,目的是想打出“齐鲁画派”旗帜。
可惜一直没能打出来。原因多方面。依笔者愚见:山东画坛自有雄浑厚重、讲究传统、重视笔墨的传统,而勇于实行拿来主义、贴近时代、识见高深的大画家还嫌太少。
山东画家一直没能打出鲜明的艺术主张。
更重要的,山东缺少一位开宗立派、“登高一呼群山应”的画坛领袖。
康庄认为,齐鲁画坛缺少对本省美术进行梳理总结,敢于亮“见”的笔杆子。
长久以来,山东不缺好画家,缺的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上的大师,缺少的是在形式上敢于突破旧我、在色彩上放胆“渔猎”的“好色之徒”。
正如山东白酒很多,滋味也不错,没有一种进入八大名酒。
火车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垒的。(未完待续)



图书出版
文学、论文专著、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
国内单书号、丛书号、电子音像号、
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