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叛徒
二、特殊时期
河野大佐所说的那两个抗联是冯老汉和他的儿子冯生。
此时,两个人正在山脊上变化着位置打击敌人。又有几名日伪军中弹,河野大佐发现了他们的位置,指挥日伪军集中火力,向山脊射击。
看着下面发疯般的敌人,冯生打鬼子的瘾被勾起来了,他接连射击。打得正起劲,却听冯老汉说:“行了,生子,快撤吧。”
“让我再打几枪。”冯生说。
“行了,”冯老汉说:“不要忘了上次战斗的教训,咱们见好就收,保存实力。快撤吧,回去还有重要的事呢。”
父子两个瞅了瞅下面仍在进攻的鬼子,不再恋战,悄然隐入山林,从山脊的另一侧下了山。
在山上还响着枪声的时刻,冯老汉和冯生走进了山脚下的一个村子。
在一间屋子里,马山、陈武、枣花正在等着他们。这三个人都是在半个月前那场战斗的幸存者。惨烈的战斗过后,原来三十人的抗联部队现在只剩下了五个,在没有得到上级的撤退命令前,他们必须坚守在这里。为了避免日伪军再次讨伐,他们暂时躲在这个村子里。在冯老汉的提议下,很快组建了五人抗联小队,一面扰袭敌人,一面争取与组织联系。大家的想法很一致,就是全部牺牲,也要守住卡子,阻止敌人进入兰棒山。因为抗联二路军总部就在兰棒山中。
冯生的身影刚一进院,枣花就迎出去。“生子,你没事吧?”枣花问。
“不光没事,还打死了好几个鬼子呢。”冯生说。“听见山里的枪声,我可担心了。”枣花说。“担心啥,我这不是回来了嘛。”冯生说。
两个人正说着话,冯老汉进了院子,他对枣花和冯生说:“你们都进屋,我有事要说。”
枣花和冯生跟着冯老汉走进了屋子。
陈武、马山看见冯老汉都笑了。陈武问冯老汉:“两个人的伏击战还顺利吧?”
“还行。”冯老汉说。
“你们细听听,山里的枪声还在响呢,这伙敌人不少。”马山说。
“他们还在搜山,可你们已经撤回来了。这种游击的打法真不错。”陈武说。
“就是这样打,咱们能坚持多久,很不好说。”冯老汉说:“现在鬼子正在执行三年治安肃正计划,归大屯,烧毁民房,制造无人区,断绝抗联的粮道。让抗联穿无衣、住无屋、食无粮。半个月前总部密营的压力就很大,常常十几天吃不到粮食,靠野菜、树皮充饥,队伍大量减员。现在鬼子又在各村抢粮,应该是为进山讨做伐准备。一旦鬼子进了山,二路军总部就很危险了。我想派个人去县城跟地下同志接头,把这种情况传递出去,让总部早做准备。可你们几个谁去合适呢?”
冯老汉说着,望着面前的五个人。
“我去。”陈武说。
“我也可以去。”马山说。
“还是我去吧。”冯生说:“县城那个联络点我去过,路线比较熟,会少很多麻烦。”
“那就你去吧,”冯老汉说:“联系上地下同志后,尽快返回来。”“知道。”冯生说。
还有一样,”冯老汉说:“现在是特殊时期,就是我的儿子,我也要叮嘱一句。万一被鬼子抓到,千万不能叛变,叛变是没有好下场的。”
“说啥呢,老哥。”不等冯生说话,马山就不爱听了。他对冯老汉说:“生子这孩子,是我们看着长大的,不会做对不起抗联的事。”
“我说的是最基本的纪律,对谁都一样。”冯老汉说:“听到了吗?生子。”
“听到了,爹。”冯生回答道。
在头道梁的枪声尚未沉寂之际,冯生上路了。
出了村子,正向前走,忽听身后传来脚步声。他回头一看,原来是枣花。
“你咋来了?”冯生问。“我来送送你。”枣花说。“送啥,”冯生说:“完成任务,我就回来了。”
“你可小心些,”枣花说:“现在县城里搜查得紧,不比前些日子。办完事,不要耽搁,速速返回。”
“你也怕我当叛徒啊?”冯生跟枣花开玩笑。
“大叔说的话别往心里去,他说的是纪律。”枣花说:“打死我也不会相信你会当叛徒。
”冯生一把将枣花搂在怀里,说:“你对我这么好,我怎么忍心去当叛徒。”
“接头的暗号记着呢?”枣花问。
“记着呢,”冯生说:“来买药,顺便要个古方。”
冯生顺势捧过枣花的脸,亲了一下,上路了。
枣花又叫住他,从怀里掏出干粮,递给他。冯生接过干粮,转身继续赶路。枣花看着冯生的背影,直到那背影转过山脚消失不见才离开。
本文发表在《今古传奇》2022年第二期。感谢作者刘志文老师慷慨赐稿!感谢各位读者老师们热情洋溢的点评和不遗余力地点赞支持!有您们真好!

【作者简介】刘志文,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吉林省中青年作家班学员。1976年出生于吉林省长岭县巨宝山镇左克垒村。200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今古传奇》、《短篇小说》等文学期刊。2008年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劫年》。2015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家恨》。2018年改编出版四册连环画套书《最后的渔猎部落》。2019年1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吉林省志·税务志》。
网络文学方面,有声小说《劫年》在喜马拉雅平台点击率逾九十万,由北京汉字城堡录制的长篇童话《穿越三界的猫》,在口袋故事平台播出,截止目前点击率逾四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