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回眸40——八十年代“爬格子”
荣玉奇
最近在“随想随说”栏目,有一篇《领稿酬的感慨》,回忆了过去写稿得稿酬的情形,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回忆。忽然想起一篇旧作——《八十年代“爬格子”》。这篇回忆散文,回忆了当年我写稿子的艰辛,以及写稿子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下面就是这篇文章:
八十年代“爬格子”
“爬格子”,就是用笔在纸上写文章。原来给报刊投稿,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需要先在纸上打草稿,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后,最后工工整整誊写在一种带格子的稿纸上,然后装到信封内,寄给报社等媒体。“爬格子”是一项很辛苦、很累人的“苦差事”,没有一股子坚韧不拔的劲头儿,是干不成的。然而,“爬格子”却是我年轻时的乐事,并成为我人生的一大爱好。
大概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已经记不清是什么原因,我突然迷上“爬格子”的,也许是少年时代,就有一个“文学梦”吧。只记得一开始走向“爬格子”这条路,是吃了不少苦头的。且不说夏日里挥汗如雨,冒着蚊虫叮咬,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炮制出三五篇,寄出去如泥牛入海无消息,情绪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单是因为我对写稿痴迷,还曾受到爱人的嘲弄和非难。原来休礼拜天,我也曾洗洗衣服、做做饭,或购粮买煤,干点家务,这自然受到妻子的夸奖。可是,自从我迷上“爬格子”后,竟有点走火人魔,一心想搞出点名堂来,于是对家务一概抛至九霄云外,不管不问。妻子的负担骤然加重,自然是一百个不满意。一开始她给我吵,给我闹,笑话我:“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报纸是那么好上的?”甚至还讽刺挖苦我是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臭苦力想当大作家”、为逃避家务找借口”等等。
然而,我却不信邪,有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就不信,我的文章上不了报纸!我拼命地看书看报纸,研究报纸,拼命地写稿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这么一天,我这无名小辈的名字和文章,居然变成铅字,赫然出现在一家报纸上。 虽然只是一篇区区几百字的“豆腐块”,但也足以使我激动了好大一阵子。记得当时,我曾拿着那张报纸一蹦三尺高,狂呼“处女作万岁!”特别是当我兴冲冲地把报纸拿给妻子看时,那副自鸣得意的劲头儿,别提有多么神气了。妻子看到报纸后,颇感疑惑,先是睁大了眼睛,继之怀疑是不是有人与我同名同姓,直到我将原稿翻出来,经她逐字逐句对照一番,才眉开眼笑。使我这篇小小的处女作得到了包括妻子在内的所有人们的承认。并第一次使爬格子这“勾当”,在我家获得了“合法”的地位。也就是从这以后,妻子开始扭转对我这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的不良印象,开始支持我的爬格子的业余“事业”。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爬格子的技巧逐渐提高,见报的稿件也多起来。我的文章不仅在地市级报纸发表,而且一些省部级报纸像《河北日报》、《河北工人报》、《人民铁道》、《中国体育报》也先后被我攻克;后来有些中央级报纸像《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也出现了我的文章。特别是《中国青年报》的一位编辑还频频向我约稿,那一段时间,我几乎成了他的专栏作者,我至今记得这位编辑叫周中华,他的副刊叫《美的生活》,大槪是我的文章很适合他的栏目,因此受到他的青睐,他还给我写过好几封信,我至今还保存着。
1986年,因为给《河北工人报》写稿较多,应邀去北戴河参加了该报举办的全省的通讯员座谈会。1988年,还因为在《工人日报》发过一些文章,因此而被《工人日报》社邀请,去福建泉州参加了全国的业余通讯员座谈会。1984年,因为给《邢台晨报》(牛城晚报前身)撰稿较多,被聘为该报的特约通讯员,这一年还差一点调入报社。
随着上报文章的日渐增多,稿酬自然也成为一笔额外的收入,虽不太可观,也被妻子夸为我家的“第二财源”(最多时,每月稿酬超过当时的月薪)。每当我把报社寄来的汇款单,一张张送到妻子手中时,她总是眯缝着眼睛笑嘻嘻的。我发现妻子和邻居说起我写稿,兴奋和自豪溢于言表。每逢有人告诉妻子说,又在报纸看到我的文章时,妻子的脸上,就会洋溢着一种幸福,闪耀着异样的光彩。不过我还是有一点自知之明,并不把这功劳全归于己,而是冲着她唱上一句:“这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为爬格子而疏于家务,是妻子承担了全部家务。尽管这对妻子来说,有些不公平,甚至包含着某种苦涩和遗憾 ——我很少有时间陪妻子逛大街、溜商店、看电影。但每当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每当和妻子一起翻看已有上千篇见报稿件的剪报册时,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甘甜——一种耕耘后看到收获的满足。每当这时,就感到为爬格子受了很多苦、熬了很多夜,还是值得的。
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如果不是因为爬格子,大大提高了我的写作技巧,我很可能在单位当一辈子工人,一直默默无闻;如果不是因为爬格子,我不可能一步步走进机关,也根本不可能被选拔到上级党委宣传部工作,从而也就不存在后来职务的升迁,成为单位的领导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爬格子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和命运,使我一步步由工人而干部,由科员而科长,由科长而领导。“爬格子”也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更有乐趣,更有成就感。“爬格子”虽然让我尝尽艰辛和苦累,但也使我领略了收获后的甘甜,并养成了一种业余文学爱好,走上写作之路。退休以后,虽然赋闲在家,我仍然笔耕不止,不断为媒体写稿子。不过,现在再也不必在田字格稿纸上“爬”格子了,只须打开智能手机,在键盘上手指飞舞就可以了。
啊!爬格子的苦辣酸甜,至今回忆起来,津津有味,记忆犹新,令我感慨万端!
(原载2021年1月29日《台湾好报》)和2021年3月19日《牛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