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
作家郭应昭老师今天推出的忆旧散文《又到八一拥军时》,虽篇幅不长,但内容颇丰,既有他下放、教书和从政的经历,又坦露了自己的那颗滚烫的爱军、拥军的心。特别是那“清江部队”的图与文,让清江浦人感到特别亲切。向曾经的“区政府双拥办”主任、拥军模范郭应昭老师致敬!
又到八一拥军时
郭应昭
从小就有当解放军的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儿时的我一见到身着绿军装的解放军就感到特别的亲切,忍不住要大声喊出:“解放军叔叔好!” 解放军叔叔都会笑嘻嘻地回道:“小朋友好!”我对戴杠戴星的解放军军官则更加崇拜,认为他们更了不起,而他们对小朋友的态度则更加和蔼可亲。那时天天盼着自己快快长大,好去像他们一样神气地穿上绿军装保卫祖国。
1968年冬天,插队在公河公社的我有幸参加了洪泽县人武部设在双沟公社征兵点的体检。清楚地记得头天在双沟中学打地铺睡了一夜,天没亮抽血化验。第二天,内科、外科、五官科查了个遍,最后,由于客观原因,未能过关圆梦,成了我终身的遗憾!
虽未能当成兵,但多少年来,对人民解放军热爱的初心,我一直未改。李登辉在任鼓吹“台独”,提出“两国论”,导致台海局势紧张。1998年的新学年伊始,一位来自福建前线部队的士官找到了我工作的原淮阴市清河区政府办公室秘书科,请求政府帮助解决他小孩上小学的问题。区政府办秘书一时无措,想到我是从学校出来的,对教育比较熟悉,便把他带到我办公室。
这名士官个子不高,但很精神,一进门就啪地向我行了个标准的军礼。对军人职业颇有好感的我热情接待了他。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八二医院附近,他的小孩已到上小学的年龄,但学校还没有着落。这次回来是在部队备战很紧张的情况下领导特地批准的。请地方政府解决他小孩上学的问题。当时我想,这虽不是我分管的事,但再怎么说也要帮助解决前方将士的小孩上学问题!于是,我果断地拿起电话打给我熟悉的清河小学校长耿贯忠,告知他这一情况,与其商量……对部队同样怀有深厚感情的耿校长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复:“你政府办出个东西来,我校接收,免收择校费(几千元)。” 这名前线来的士官乐滋滋地拿着清河区政府办出的函去办好了他小孩上小学一年级的手续。
2002年,想不到我当上了清河区双拥办主任。“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是我党我军战无不胜的法宝,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紧密纽带。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为创造中国人民的军队,是全国人民的责任。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对于这个问题,切不可只发空论。” 双拥工作,激发和放大了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热爱的初心,虽这辈子未能当上解放军,但现在可以常与部队打交道,为国防建设服务,光荣感、使命感、幸福感交织于一身,觉得自己俨然就是一个兵。
在干双拥办主任的4年间,清河区双拥实施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方针。我跑遍了驻区部队的每个营、站、连,大队、中队,以及军队干休所,了解部队官兵的需求,每年八一前,区委、区政府以及与基层部队共建的几十个地方单位都要向部队每名官兵送去各种慰问品,让子弟兵体会到第二故乡人民的关爱和温暖。为密切军地关系,双拥办还组织军地乒乓球、篮球、掼蛋、第二故乡地理历史知识竞赛等联谊活动。春节、中秋,我心系驻区部队战士,几次去基层部队看望官兵。向他们拜年、祝酒,亲如家人,其乐融融。为扩大当兵光荣的影响,区委、区政府给每个新兵家门上挂上“光荣之家”铜牌;为鼓励新兵不怕苦、不怕累,安心服役,争取立功,我还陪区委、区政府领导前往衢州、张家口新兵连看望清河籍新兵。2004年,清河区首获省双拥模范区称号。时隔经年,每思于此,双拥工作的许多往事便会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激动,让我自豪!
2010年和2011年中秋节前,担任清河区拥军协会秘书长的我与净水剂厂、利邦化工、金象减速机等几名民企老板带着家乡的月饼、高沟捆蹄等一同先后前往辽宁、河南,分别慰问了曾战斗在淮安大地上的原新四军“清江部队”和“刘老庄连”,送去了革命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炽烈的爱,感受到这两个部队对淮阴人民深深的眷念。清江部队的风采,刘老庄连的精神,给参加慰问的几个民企老板以很大的鼓舞。





明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又到八一拥军时,忆及爱军拥军的往事,感慨良多。没有一个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我们祖国的欣欣向荣,就没有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更加关注和支持我国的国防建设,更加热爱我们的人民解放军!
2022.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