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小巷人家
文/文贞
在老家的街上,童年时,有条巷子,似旧时代的女子一样,朴素,低调,内敛,安分。至今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名字,街上人习惯叫它为大巷子!
巷子不是很大,住着七户人家,每家单门独户却有年代感。也不妨碍巷里住的人四季温暖的烟火,即便有外人来寻找某家,亦不需费多少口舌,就能轻易找到!
家乡的老街东西走向,由南街与北街组成的。而大巷位于北街,巷子入口处,大约一丈左右宽,在我家老屋西山墙与邻居家老屋东山墙之间。向里走大约三十米距离,分别住着老史家与堂哥家,门向一东一西斜对着,这条宽约一丈,长约九丈的巷道便是两户人家共享空间的地方。
再向里走,呈现出一个长方形的院落,分别住着五户人家。西边是壕沟的塘埠头。西北是赵老师,在乡中学任教。在赵老师家东边,住着杀猪匠赵师傅家。赵师傅家东边住着一对老夫妇。老夫妇家后边(北边)住着堂姑一家。赵老师正门斜对面,有个门楼带院子便是生产队会计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童年时,物质精神相对贫乏,玩的东西几近于无。农闲时茶余饭后,男女老少都会聚集到会计家凑热闹!那时生产队除了队长管生产,会计就是一队管家。一个工时值多少钱,一个男劳力一年挣多少工分得多少钱,一个女劳力一年挣多少工分,得多少钱。年终,队里谁家劳力多分红得钱,谁家劳力少透支。会计帐做得一清二楚!
会计夫妇俩都是开朗喜欢热闹的人,冬闲时,队里带人在会计家搓草绳,晚上安排说鼓书,男女老少齐聚,男人们抽着劣质香烟,咳吧咳吧的…主要是聊着农田水利,粮食施肥,亩户增收之类话题。女人们纳着鞋底,织着毛线,张家长,李家短。谁家媳妇不够正派,不孝顺公婆,谁家男人疼老婆,谁家孩子懂事学习不用操心…事无巨细,五花八门…都在女人口舌中流传着!
大巷,氤氲着乡亲们宁静祥和的生活气息。更弥漫孩童时朝朝暮暮的欢声笑语!大巷有时成了我们孩童时的乐园,在家家户户炊烟尚未飘起时,我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从各自的家里涌向大巷开阔的地方,自编自演花样颇多,跳绳,踢毽子,跳房子,抓花筷,跳皮筋…...一个个玩得兴高采烈时,大人们高一声,大一声地喊叫我们的乳名:回家吃饭啰!我们仍然意犹未尽,乐不思返!那份快乐,至今没忘,留恋大巷里那片“乐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时,赵老师家住的地方在大巷里位置最好,前庭后院。三间又高又大正屋,西边卧室的窗户对着大巷口,门前活动的场地最大。正屋后面是一个很大的长方形院子,院子东边是院墙,北边和西边被壕沟包围着…,用数块青石条垒成的洗衣板,长长立在壕沟的水上。每到夏天,是我们小伙伴纳凉的好去处!常常三两个小伙伴一道坐在青石条上,穿着短裤,把腿和脚伸进清凉透明的塘水里,身上顿时有股凉习习的感觉!时而引来小鱼小虾的抚触…两边的毛竹四季茂密青翠。西边的两间厢房,一间是厨房,另一间堆放杂物。厢房外长着一棵高大的黄梨树,一棵树冠繁多的石榴树。在壕沟边长满了开着玫红色的蔷薇花(老家称之为小刺梅),藤蔓密密麻麻,生长茂盛,沿着壕沟边缘攀附着,不远处有棵金银花常依附在一棵楝树上长生着,花开时节,金银花香味覆盖了楝树花发出的异味!这真叫一物降一物,大自然就这么神奇!每个物种都有与生俱来的习性,世间万物,就像人的秉性,软实力压过强势力!
春夏时节,倘若站在壕沟外的塘埂上,远远望去,蔷薇花,金银花,石榴花,梨花,连同毛竹倒映在清澈透明的壕沟水中,酷似一幅水粉画,生动且好看极了!
每当树上的果子快要成熟时,是街上孩童们清晨,午后,傍晚常常捕食的“猎物”!老史家院子里那棵又高又大的毛桃树结满果子,虽然不大,成熟时被绒毛包裹着,但仍然看见果皮上的暗红色,且很甜。要想吃到桃子,小伙伴用尽吃奶的力气,胆大爬上树,颤颤巍巍采摘着,一不小心会摔下树来!胆小的找根长竹杆敲打树上的果子,落下的果子有的早已摔坏了,弃之,还有的直接落入壕沟中,可惜!好的果子,小伙伴见了蜂拥而上抢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赵老师家的黄梨与石榴果大饱满,小伙伴常常惦记着!想从壕沟边翻墙进院摘果,被奶奶发现后(赵老师母亲),为了安全起见,她打开院门,让小伙伴们从院子绕道厢房后面,采摘果子,为的是不让孩童们翻院墙时,落入壕沟中的危险!
那时家家生活都比较贫困,一年除了端午,中秋,春节以外,大人小孩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荤腥!吃上猪肉是件很幸福的事了!
老家人把过中秋节叫作过“八月节”!很有仪式感。生产队特地杀头猪,杀猪匠可是个技术活,宜忠大哥是老家十里八村有名的杀猪匠!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通常杀猪时,队长召集几个壮小伙帮忙抓猪,刮猪毛,几个小媳妇烧开水,清洗猪下水。
开膛,猪肉分割,剔骨,吹气等,都是宜忠大哥负责!
猪的来源要么是生产队集体喂养的,要么农家私人喂养的。生产队的猪赶出猪圈,杀后不需计成本。从农家收购的猪杀了,队长和会计要计算成本的,记在帐上,等秋后卖粮钱,再把买农家猪的钱还上。
一头猪每个部位肉质不一样,有优劣之分,会计和队长合计一下,抓阉最公平!谁运气好就能分到腿座肉,谁运气差分到胫口肉。每家每户按人口数量分配,即便是队长与会计也不例外!由会计报数量,杀猪匠宜忠大哥分割猪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听说要分猪肉,大家喜出望外,大伯,大妈,叔叔,婶子,小伙子,小媳妇,拿着盆的,挎着篮子的,一路小跑似的奔向杀猪匠宜忠大哥家。屋里屋外都是人,接先后顺序排队分肉,队伍很长,有些人心急,站在后面,昂着头,踮着脚,看看前面还有多少才能摊到自己…
那年中秋节的夜晚,整条街上的人家,厨房里翻腾肉香的味道!婆婆接来未过门准儿媳妇,丈母娘接来新婚的女婿。家家户户团团圆圆,
满屋酒肉飘香,过了一个丰盛的“八月节”。
改革开放后,宜忠大哥大显身手。由原来下乡下队帮人家杀猪,成为以卖猪肉为专业的个体户,是在老家街上经营好几十年。至今仍然在经营,方便周边村庄人家的吃肉问题!大大改善了乡村人们的生活所需!由于他善于经营,人也厚道,公道买卖,生意一直很好。
随着时光飞逝,大巷里住着七户人家,孩子长成人了,原先住房已满足不了现状,先后有五家搬出大巷,在老街西面马路边陆续盖上基建房或楼房。赵老师家早已搬到乡中学去了。宜忠大哥家在马路边开盖了两栋瓦房,常年杀猪卖肉,又在县城买了两套楼房。人丁兴旺,生活富裕。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大巷里只有二户人家,老史家,小表叔家(赵老师弟弟家)。已找不到当年的生机和热闹了!老史家旧房早已拆除了,住上两层小楼。壕沟里清水不见了,代替是杂草丛生的灌木,还有几畦菜园。赵老师家老房子处处呈现沧桑斑驳的痕迹!虽然换了主人,房子像是一位垂暮的老人,略见衰败!主人搬走的那些老房子,破败不堪,有的房屋已倒塌,剩下破窗烂门…找不到当年人气、生机,与共享乐土的影子了!
离开老家几十年了,时常想到那条大巷子。我走过许多条古朴年代感巷子,江南的小巷,充满了诗意;上海的里弄(巷子)鳞次栉比,让心徒生压抑;北京的胡同(巷了)皇城根儿的巷子,总有一种不知往昔之感!
每当脚步踏进大巷,宛如回到童年的时代,那样真真切切,那么有生活的记忆!怀念那些儿时的伙伴,那些左邻右舍的乡亲们!
大巷,以及关于大巷里那些事,那些人,那些物。已渐渐模糊了…...
时光深处的大巷,如一条条记忆的脉络,只有在梦里舒展行走…...
【作者简介】文贞,作品有散文,诗歌,游记,杂文百篇,散见于《作家联盟》《作家故事》《皖人春秋》《鸳鸯河畔》《安徽工人日报》巜安徽青年报》纸媒、杂志及各大网络平台,代表作品《理想生活中的“给予”》《潮爆时趋摆地摊》《晒秋》《雪中赏梅》《怀念外婆》,好故事杯征文大赛获三等奖。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金牌主播朗诵热线: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天乐:13991678287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