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当过兵,今天我们是“主角”!

文图/ 甘 容 宋冯
一段段血与火的军旅生涯,诠释着曾经的付出,一幕幕往事,承载着青春闪亮的光环……
昔日的“老连长”、“老排长”、“老班长”,他们退伍不褪色,一个个退役回乡后生产、工作、生活的故事,传递着曾经老兵的英雄本色……

7月29日,岳阳市南湖新区龙山管理处黄梅港社区退役军人欢聚一堂,在黄梅港社区二楼会议室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座谈会。
兵哥,兵哥情结、兵哥情怀,义重如山。战场上,他们上刀山、跨火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和平年代,他们忠诚履职,各自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着责任与担当。

但老兵情结依然不减、老兵情怀却始终挥之不去,战友与战友之间,情同手足,义重如山,他们互通信息,相互关照,以老兵的情怀,书写着“兵哥”对时代付出的大爱。

退役参战老兵胡社保,65岁,1976年2月,所属部队广州军区,1979年参2月17日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蹲过猫耳洞、在攻打“保肯”战役中荣立三等功,退役后在南区公安分局,退休于岳阳楼公安分局。
回忆起昔日与战友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的情境,他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感慨万千:余生,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退役老兵杜波、胡社保、陈辉斌、李正国、刘广安,他们都蹲过猫耳洞,打过保肯、凉山、法卡山、镇守过新疆边防等一大批退役军人,他们曾在保卫国防边疆中付出了最青春的年华,但他们退役后,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仍十分关心社区经济建设,为社区和谐发展不遗余力。

龙山管理处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杜波回顾了十四年当兵的历练,当兵就把营房当家看,当年破例荣立三等功,下连队强训,三年强训,从不把自己当人看,从侦察排长、侦察连长,到营职教导员,去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缺氧的新疆“三十里”与自然抗战与边防斗争,风雨中一路走来,心中无怨无悔。

大家畅所欲言,深情地回顾了军旅生活的艰难岁月与部队生活的历练与洗礼,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军人的初衷与本色,传承军队的优良传统,做自己应该做的正能量,为国争光,为民争彩。
“老班长”现任社区党支部书记的涂志国,讲述军人生活的经历与过程,一路走来,感觉收获最多的军人生涯,是部队生活的历练与洗礼,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与前行的动力……

黄梅港社区系2016年12月区划调整成立的新社区,隶属南湖新区龙山管理处管辖。
社区范围东抵学院路、南起阁子市社区敖里组、西临黄梅港及荔枝山、北到岳阳市黄梅港污水处理厂,总面积2 . 6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常住人口 3800 人、1600 户,流动人口 1000 多人。

辖区有杨家坡居民点、黄梅苑居民点、郭镇街、致富街、学院路五个片区。现有直管党员28名。其中在职在编4人,因无劳动能力退休6人,经社区推荐就业8人,扶持创业 10 人。

服务站全体成员都是社区志愿者,12人编入民兵应急分队,在历次抗洪抢险和重大任务中均表现突出。
图为今年社区党支部为退役军人制作的优惠卡

龙山管理处党工委书记向勇,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周魁对黄梅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跟进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些退役老兵,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他们热爱人民、忠于党,退役回乡后,积极投身乡村火热的经济建设,在改革的大潮中,依旧肩扛重担,他们既是党的宝贵财富,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难能可贵……!

自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以来,每年社区支居两委班子带头走访退役军人,帮扶困难退役军人,慰问特困退役人员家庭。黄梅港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退役军人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协调落实就业创业、优抚帮扶、思想教育、权益保障、信息采集等有关政策措施,及时完成上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贵精、气、神。
黄梅港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室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创建了“老班长”工作室,社区一直以退役军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工作目标,丰富服务内容,搭建政策咨询窗口、信息沟通渠道、帮扶援助平台,高质量开展各项服务。努力打造退役“军人之家”,让退役军人有更多的荣誉感、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