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在红墙内的秋雨》
(此文:献给工作的地方)
原创/南轩徐筱
清晨,淡蓝的天色染上了晨曦的绯红,僾然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遇见了暗恋的人,青涩的脸庞突然红了一样。
— —题记。
一座红墙黛瓦的院落,坐落在这个美丽小镇的村庄,红墙内传来阵阵朗朗声;院落里零星红领巾点缀这个红墙黛瓦的风景。一条南北横跨的陇海线就躺卧在这里,这里是北纬45℃ — —美丽的柳园。一条叫“陈两河”小河从这条铁轨穿过,河两边住着守望故土的古老民居,民居被绿色的庄稼田园环绕着,看起来幽雅、别致、淳朴。
安静的清晨,我早早地醒来,拉开浅紫色的窗帘,让一小束柔和的亮光洒进房间。此时,我闻到了秋天的味道。打开窗户,一阵桂花香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我把头探出窗外,薄薄的雾,给丘林蒙上了银纱,看不清它的真面目朦朦胧胧。过了一会儿,远处传来“沙沙”声,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微风,雨悄悄地来了。细细的雨丝像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瓦屋里的我,听见“哒哒”声,声音活泼欢快,清脆悦耳,不是在钢筋水泥屋里听到的那沉闷的雨声。
渐渐的,雨势变大,瓦屋好像专为雨设计的,一首又一首澎湃的交响乐让安静的清晨变得热闹起来。坐在窗边,喝着香茶,静静地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秋雨声。它轻轻的敲打着窗子,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这声响像一首老情歌,传送着爱的希望;这声响又像一首交响乐,演奏出丰收的乐章。慢慢的,雨累了,还有一些小雨丝有些不舍,舍不得这片静谧,耳边的交响乐意犹未尽,尽管只是听觉上的回忆。抬眼望去,雾渐渐散开,淡青、墨绿、橘黄、还有金一般的黄色都融化在这美丽的秋雨中… …
当秋雨还停留在我的思绪里静静的下着时,雨水它把我带到了原野,我看到丰收的五谷使大地变成了金黄,在秋风中起伏就像大海的波浪。雨水它把我带到了丘坡岭岗,我闻到了满丘坡的硕果飘香。秋雨还有几分丝丝淅淅的下着,它略带着柔和情意,带着缠绵的心态。在不经意间我和秋撞了个满怀,看着这绵绵的秋雨,让我寻找那让自己改变的一瞬间。还是它让那满树的翠绿变成了金黄?还是它让东篱的菊花四溢飘香?还是那些文人弄墨者对秋雨的浓墨重彩描绘感染了我?还是与朋友倾心的交谈让我丢却了秋雨的厌烦?
秋雨过后,天空渐渐放晴,一阵微风掠过,那风柔和地丝丝缕缕与我的快乐相融。在这样的季节里,秋雨与我牵手,牵手在一片黄金与欢歌中;秋雨,让我爱上了这个季节。天空格外晴朗,朵朵白云在空中缓缓地飘荡,像品茶的老人一样。大雁飞到南方,它扇动着翅膀好像在说:“小朋友,明年见。”树木们都换上了黄衣裳,只有松柏不肯换,可能怕着凉吧!而枫树想得更周到,它脱下了夏天的绿衣裳,换上了秋天为它准备好的火红的毛衣。
就这样不知不知中,秋姑娘悄悄的来了,山村被她变了样。田野被染美了,金黄的谷穗像起伏的波浪,高粱像小姑娘似的羞红了脸,棉花露出了雪白的面庞,遍地花生像个顽皮的精灵,挤挤压压,三五成群,在地下谈着情话,乐得土壤都开了花,等着人们来摘呢。果园被渗香了,柿子黄了,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石榴咧着嘴笑着,葡萄穿上了紫袍… … 空中弥漫着香香甜甜的味道。花园被涂美了,五颜六色的菊花在绚丽的开着,有黄的,有红的,有紫的,还有白的,各种品种不同颜色的菊花争芳斗艳的开着,好像皇宫里的嫔妃争着选美呢。美丽极了!
“咯咯咯,咯咯咯......”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屋前的场地上有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场地上觅食,雄鸡呢?则在“大部队”周围走来走去,真像一名“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就会“咯咯咯”地叫个不停,母鸡就立刻领着小鸡迅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朦胧中,我走出瓦屋,欣赏着被雨滋润过的万物,柿子、玉米、高粱、桂花、枫林、都是秋天的象征。柿子上的露珠折射了阳光,红得格外耀眼,焕然一新的枫林,数不清它有多少种颜色。下过雨小河里的水“哗哗哗”地奔腾着,到处乱蹦,水花调皮地溅在丘坡的小路上。直到一声洪亮的鸟鸣声,才打破了这片静谧。
我一个人走在秋雨放晴后的林荫小径上,在秋风中,嗅到了秋雨的青醇;不知了春困,了却了夏寐,满怀在秋雨秋风里。看着满眼的秋,还能感觉凄凉吗?不也是处处好风光,处处芬芳。山村的人淳朴善良,当你走进柳园小镇,就闻到一股善良、和谐美好的气息。高空白鹭双旋,屋檐下燕子欢笑。小河里鱼儿畅游,树下,小鸡土堆里打滚,小狗沉梦… … 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景美,人善。樱花飘香十里,古老民居安乐,其美名扬四方。秋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着美好的希望
啊,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山村。丰收的季节,果实累累,瓜果飘香的秋天,谁能说这不是大自然的杰作吗?我爱这里的孩子们,爱这红墙内的朗朗读书声,爱那一群红领巾;爱这淳朴善良的人们,爱我的工作。我把它列为我的第二故乡。



《记忆中的桂花谣》
原创/南轩徐筱
“八月桂花遍地开,一弯钩月独徘徊……”每当我听到这清亮悠扬动听的曲子时,我的心中总是百感交集。记忆是一片美景,定格了我心中的每一个瞬间。那淳朴的乡村风情,那村庄憨厚灿烂的笑容,在我心中萦绕,留下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
— — 题记
我的家乡坐落在乌山脚下,她没有雄伟气派的现代建筑,也没有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但她有一条奔流不息的、不知哺育了多少家乡儿女的小河南溪。那时的我,刚出生没多久,就被父母送进了家婆家。住在老村家婆家的时候,自打记事起,我的耳旁常常响起一首悦耳的曲子,那动听的音符敲打着零碎的记忆,在那依稀歌声里,清楚的记得曲子,那时而平稳流畅,时而悠扬亮亢,时而急如口语。那时年幼的我,听着这歌,毫无感觉的渐渐地长大了。每每听到这歌声时,心立刻平稳下来,安逸了。如一滴水穿石般的融入南溪的怀抱,轻轻地“叮咚”声消失在平静的湖里。
记得有一次,家婆给我煮了一些鸡蛋和玉米,温柔对我笑笑,说:“丫头,吃不吃鸡蛋和玉米?” “吃,吃,吃!” 我手舞足蹈起来应了家婆一句。家婆听了笑了笑,低下头,认真地剥起蛋壳来,剥完鸡蛋,又拉下玉米的胡须,那玉米的胡须长长的,丝丝滑滑,像极了戏迷葛茂爷爷家的道具。渐渐地,家婆剥着鸡蛋,扯下玉米的外衣,不知不觉地又哼起了那首:“桂花美,桂花香,桂花飘啊飘……”只见家婆,有时,两眉紧锁,脸上的皱纹绷得紧紧的;有时,突然眉开眼笑。最后,激动地拿着剥好皮的鸡蛋和玉米不禁跳起了红舞,我忍不住咯咯咯地笑起来。吃着家婆剥好的玉米,闻着那玉米的馨香,也学着家婆手舞足蹈跳起来。我一边学一边笑,跳着笑着,把家婆这如痴如醉的红舞,从舞池里醒过神来;家婆抓抓脑袋:“哎呀,桂花谣太入神了,瞧,这鸡蛋都凉了,家婆去热热,家婆去热热。” 家婆连连说。自那次以后,我知道了,那首悦耳的曲子叫《桂花谣》。
记得,又有一次,家婆唱完桂花谣,问我好不好听?我看了看家婆一眼,看她如此欣喜,便顺口一应:“嗯,家婆,好听。” 家婆听了我的话乐了。又问我想不想学,我淘气的弄了弄眉头,摇摇头说“不”。家婆一下子成了泄了气的皮球,满脸哀愁地凝望着窗外,叹了口气……不一会儿,家婆走进了她的卧房里,拿起了陪伴她大半辈子旅程的记事本,那夹着桂花的记事本,被桂花侵染的记事本已经泛黄的痕迹,家婆不禁叹了口气,大雁的旅程不知落在哪年的秋天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等到了高中的年纪,功课渐渐地增多,留校住宿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多,便再很少听到家婆唱的桂花谣了。渐渐地,那悦耳的曲子离我越来越遥远。满校园里放的都是流行歌曲。因此,我也迷上了周杰伦的歌,听着蔡依林的舞娘。
又一次,我正在房间里听着蔡依林的七十二变时,奶奶敲了敲我的房门,走进来说:“丫头,家婆教你唱桂花谣怎么样?” 我一口拒绝“家婆,我正听歌呢,您别打扰我,好吗?” 家婆默默离开了,我听了一首又一首,觉得这些歌让我心烦意乱,如噪音般刺耳难听。在听着,实在受不了了,关了音乐,我突然想起了家婆,想起来家婆的桂花谣,又想到刚才那样对家婆,任性的话语。不觉间,我的脸突然红了,羞愧万分。
于是,我奔出去找家婆,“八月桂花遍地开,一弯钩月独徘徊……”那悦耳的歌声牵引着我找到了家婆,家婆戴着斗笠,拿着木桨在船上漂荡与长满菱角的小河里。南溪湾岸上有捣衣浣纱村姑们嬉笑着,水里的野鸭欢快地游着,几只白鹅大婶快乐地唱着情歌,一排排多情的杨柳随风拂动着,好似要撩动人的心魄。家婆撑着小船,嘴里哼着的曲儿,带着淡淡的哀伤,家婆的眼睛被水光照的闪闪的,轻柔的风声,潺潺的水声为桂花谣伴奏着。我突然,感受到了桂花谣,那最自然的独特魅力,细细品来,这如天籁般的曲子啊!每个音符,每句歌词都饱含着江南水乡的清秀韵味。我突然定住了,神游其中地陶醉了歌中……等我回过神来时,我大声对家婆喊道:“家婆,桂花谣,最好听了——我要学唱这首歌——”家婆转过头来,一道闪光划过她那布满岁月留痕的脸颊,家婆激动的说:“是啊!这就是我的桂花谣,我们家乡乌山南溪湾的桂花谣。”我听了,心不由地酸酸地,眼泪润红了眼眶……
那一天,家婆唱了许久许久的桂花谣,我也是历史以来第一次极认真的听了许久许久的桂花谣。许多年以后,我毕业参加了工作,在一次120的警笛声中,噩耗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得知家婆去世的消息,是我一生不能释怀的心殇,也是我,走不出来的烙印。
多少次,在梦里听到那熟悉悦耳动听的南溪桂花谣,每次不自觉的哼起来:“八月桂花遍地开,一弯钩月独徘徊……桂花美,桂花香,桂花飘啊飘……”一次次唤起了我童年的记忆,心底是说不出的忧伤,无限的心情胸有澎湃地翻滚着,那悦耳的歌谣,铭刻岁月的痕迹,沧桑的记忆刻在了望乡之情上。琵琶响,弹故乡,游子思乡望断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