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夕,话战友
(随笔) 弓 木
“话战友”的诗文,近些年在微信等自媒体上也见过不少,几乎都是激昂的情绪、豪迈的语句,那溢美之词,多半都把战友之情升华和拔高了许多。
这两年,结合自己曾经的军旅生活和现实感受,对此作了些思考,与大家分享。
战友概念的感性认知
起初,我们对战友概念的认知,是从我们的前辈或老前辈那里见识到的。那时,经过了几十年战争后,我们的老前辈们终于建国了,那些从战场硝烟中走出的军人老前辈们,对于生死之交的战友,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情感,他们把战友视为亲人,甚至是救命恩人。后来的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也是如此。
此后,我们的军队几乎没参与什么大规模的战争,因而这些年代走出来的军人,也几乎都是和平年代的部队经历,不论军官还是士兵。因此战友的概念虽沿袭至今,但它的内涵已发生许多的变化。
战友之间的关系
我不以为,能把战友之间的关系看作同事关系。因为军队是个特殊的群体:一是这里都是青年人,思想极为单纯、真诚而富有激情;二是军队是供给制,人员间没有太多的利益之争;三是许多人都有着“同喝一锅粥、同吃一锅饭”,是“上下铺的兄弟”的经历。所以,虽然许多战友之间也就是两三年、三四年的关系,但在他们的情感记忆中,对这段军旅生活,常常是终生难以忘怀。而地方的工作关系,虽然许多都是很长的,但因为个中有着许多的利益纠葛,因此真正称得上“兄弟情”、“战友情”的则寥寥无几。
战友间也有远近
现在统称的战友是广义的:一个军区、兵种,一个军师、基地的都叫战友;一个营团,一个连队、一个班排的也叫战友。其实称谓倒无关紧要,但客观、理性地看,战友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从关系上看:有的是亲密关系的战友,情同手足;有的是上下级关系的战友,交集、交情很深;有的是在一个连队里关系较好的战友,那是青春的玩伴。但也有的只是一般的战友,没什么个人关系和私人交情,如今虽只听得名字耳熟,而模样却已对不上号了,有的甚至连姓名都不记得了。这情况,跟地方工作中的同事关系倒差不多。
从经历上看:有的战友整个服役期间就在一个连队,而有的战友,服役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工作也转换了数个单位,要说战友关系,那是一大把。所以总的来说,虽是战友,但亲疏也很正常。这主要是由于每个人的经历的情况不同,对战友留下的印象、记忆及情感,各有侧重、各有差异罢了。
战友之情的理性思考
由于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战友重逢,这个过去也只能是脑海中的一个念头,而今却变成了现实。从战友初次的通信联系、微信相逢,到集中相聚,无不让人感到兴奋和激动;大家回忆的是共同的军旅生活,感恩的是部队的培养和教育。所以战友之情,就是美好的回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战友间的交流、交往则显得越来越理性和深沉。虽然说战友间,过去年轻时彼此留下的美好印象和记忆,已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了,无论如何也难以忘却。但是,毕竟是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现今的工作环境、思想理念、经济状况、生活境遇、个人心境等,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此时已非彼时。许多情况不能不让人感叹和无奈。有时我也在想:曾经的那些美好印象和记忆,如果能就此“原汁原味”地“尘封”和让我们继续回忆下去的话,那也不能不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战友间的联系与走动
同一个连队、部队里的战友,在一个群里,相互招呼、交流,转发着不同的信息、资讯,分享着各自的心得和生活中的快乐,也是一件有幸的事情。但是否一定得相互走动、进一步交往,我以为,则应视情形而定。如果过去关系就比较亲近、彼此有着美好的印象,现在仍然是彼此欣赏,有着相同的理念和共同的语言,那见一见确是一件愉快而美好的事情。反之,即使过去关系较好或尚可,但现今,如果是习惯迥异、观念冲突,情趣不对、爱好不同,政治观点分歧,那我倒觉得:于其相见,倒不如怀念了;于其“见光死”,倒不如“还是让我们回到从前”为好。
对战友的理解和体谅最可贵
有人说战友就是“加油站”,战友就是“招待所”。其实,战友的接待能力也是因人而异的,“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我的体会是,战友之间,非盛邀,勿前往。试想,一个群的两个战友,如果平时几乎没什么互动,甚至连招呼都很少,但突然有一天,接到对方电话,说是要过来看望老战友。那我倒以为:真是大可不必了。
其实,战友间叙旧的方式现在有很多,电话、微信、视频都很方便。并且随着战友们的年岁不断地增大,有时候也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也就是那种“花得起这个费,受不起这个累”的说法。有时,你倒是寻个方便了,可人家却不一定方便。总之,不论什么情况,都不应出现那种“以消费他人为乐趣”的事情。相反,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能够理解和体谅战友,那正能反映出我们为人处事已达“炉火纯青”的可贵。
战友就是战友,曾经的美好,铭记在心,千金难买,不会因为少吃一顿饭、少喝一杯酒而让美好褪色的。我想,最重要是我们多问问自己:关注、帮助了那个应该和需要的战友了没有?该回馈的回馈了没有?该报恩的报恩了没有?我想,先做到这些,我们的内心就基本能够平静和安宁了。
别总拉着战友陪你玩
我们的战友许多都有着自己的擅长和爱好,特别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之后,都不同程度地有些成果和收获。不论是晓有建树,还是大器晚成,或者是业余爱好、自得其乐,向战友报告与分享一下成果和喜悦,也无可厚非。可以发一下让大家知道、高兴一下就行了,但没必要成天地在朋友圈里就那么点老一样的东西,秀个没完,也别太在意那个点赞和关注了。其实,我们那点东西处于什么程度、现在什么水准上,大家还是能有个基本判断的。荣誉、奖项这些东西,最终还是要凭实力说话的;况且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也别太在意这个了,还是顺其自然为好。所以犯不着成天央着群里战友去忙不迭地给点赞啊投票啊,把战友群变成了“投票群”。
当下,网络上的热点和需要我们关注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就我们那点的“自我”,真的不算个什么。说句许多战友的心里话:“家里的孙子还要去带呢,哪有时间老陪你玩这个”。
战友曾助力我们起航
战友,是过去的经历与交集,也是一种情感与记忆。不论我们是权倾一时,还是卑微一生,或抑是孤傲至今,当年的我们,可都是出自一个“战壕”;某个连队与班排一定是我们军旅人生的出发地,那里也一定是有曾经助力过我们起航的战友。虽然后来,我们人生的历程与意义有所差异与不同,但现今,我们都是一名退役军人,将要或已经成为了一个退休的老人,并且最终的结局也并无二样。所以应该是:高位、平庸,皆战友;好战友依然像兄弟。俗话说:树高千尺,它也有根;鸟儿飞得再高,也有它起飞的树梢。所以,即使我们飞黄腾达了,也千万别忘了我们曾经的连队和当年的好战友。
战友群里的心态与和谐
战友群里,不论是一个连队的,还是一个部队的,大家在一起也是个缘分。特别是我们这个年龄和经历的人,更要以谦逊和尊重待人。遇有话题,只说自己观点,各说各话;分歧不争论,观点不反驳,各自思考,给别人留有自己的思想空间。战友间,南辕北辙的,可道声珍重;未能企及的,可送上祝福。
战友群里也可看出个人的心态与素养。其实,话不投机或无话可说也无妨,可以沉默。我们都这个年龄了,距离也好、差距也罢,许多情况都已是客观和现实的了。可以不攀比,不去羡慕,但也没必要见着当年的战友比自己强,就心生不爽。客观的东西,已自有公论了,而我们则只有用平常心去看待它——这才是一个好的心态。如果一定要反思我们这一辈子,为什么就停留这个层次上了,那恐怕首先就是个心态了。
战友微信群,是战友的乐园,也是我们精神的归宿。虽然“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我们曾在军旅,曾经战友,从前那些美好的记忆,将伴随我们一生。





( 写于2018年7月上旬,2022年7月下旬修改于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