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评论小议
一一"引喻失义"是文艺评论之大忌也
中国宝鸡/成喜良
余在某群中看见某一个网友云:
厶厶华这个人的一些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我不敢苟同,但说实话,我觉得她的诗完全可以轻松碾压95%的所谓诗人。
我猜想:他本来是想褒扬余某,却拿广大的诗文爱好者去垫背,余以为这是:大谬不然也。"引喻失义,以塞衷谏之路也"。即说话举例不适当,失去本来的意义…
那么,我请问:你是属于95%,还是属于5%呢?
回答:(回答怕在二难之间也)?
我问:你或许说:我们都不是诗人。谁也没有自称自已是诗人?
按中国古人文化称谓习惯:
"名表形"(是父母给起的,只有父母有资格呼之,或者用以自称)
"字表德",<自己取的,或者尊者,友人赐命)
"号儿"是朋友褒之。(同行之间己约定成俗了)
"谥号"<上级或朝廷赐评>也是庙号!
故,今天谁也不会自称自己为:作家,文学家,诗人,大家,方家,…
友人戏谑或褒之,也许有:宗师,泰斗,大咖,方家,文圣,大儒,才女…就当别论了!
那么好。按你的判断逻辑,我给你提供一个10个以上诗人,且被国人公认的诗人。她能碾压那95%?
(1)鲁迅,郭沫若,朱自清,闻一多,臧克家,艾青,何其芳,贺敬之,郭小川,李季,轲若,袁鹰,闻捷…
请问:那个跑了大半个中国来……的余某…她敢碾压哪95%?
即使有心,她敢有这胆吗?
或许,您说:我是指"所谓"诗人,所谓即无谓也。你拿非诗人比诗人,本来就无谓(味)了,况且他(她)们大都是些诗文爱好者罢了,人与我同耳,何必给他们泼冷水呢?
哈哈哈哈哈哈…
你若视人:豆腐渣,别人目你:破瓦渣。所谓"文人相轻,骚者互抵"之陋习,这怕应该是江湖骗子们的伎俩吧。
我云;文以载道,道以文通,明明明德是也。故曰:文人相重,道以互磋,学互相长也。怕也是文艺网络之新风吧?!
所以,对于同道文友,还是说话或评价:中庸一点好吧?文艺评论,褒也好,贬也罢,贵在扬之有道,以鼓午其有勇气写作,鼓励文友更好地创作吧。贬之有据,足以使人明文道晓文理,对于自已之缺失,引以为鉴了尔。
总之,一切文艺评论,是贵在繁荣文艺之昌盛为目的。即使文艺网络群,怕也不是朝起夕衰吧?
一切文艺网络的会长们和领导们,怕也应该引导自己网群树正气,传良风,弘毅新范吧!
所以,引喻失义是评论之大忌也。
一点拙见,有则改之,无则勉之,不当之处,一键刪之,了之。对于任何曲解余义者,吾不辩也。
2022一7一22,于乔山之畔。
成喜良简介: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人,中学教师,从教30余年,一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履行职责,教学成绩突出,曾多次被评为市,县教学能手,模范教师,曾加参国家863计划,教育部颁课题,《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实验,成绩突出,2003年被授予国家课题实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他学养深厚,论文载之省市刊物,多次担任县市青年教师的导师,大奖赛评委,任中学语文教研究组组长20余年,多次受到市县表彰。
曾经受聘大专院校任教。颇受师生敬爱。
多年来,在诗文写作方面,多有求索躬践,颇有心得。他的新体格律被评论届称之为"成体诗"。被〈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授予:"卓越贡献终身成就奖"之殊誉。他发现新人老笔,眼光独具,并为之书写文艺评论文章。坚持四个自信的挚念,获誉媒体文坛,甘为人梯,对繁荣大众写作,亦有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