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觅石馨语(2)
创作并朗诵:徐丽
我是崇尚自然又亲近自然的女子。从山中拾捡回来的石子,我洗净摆放在花盆的土面上,还有些石子摆放在阳台上,让它们每天都晒晒太阳。每天抚摸着这些玲珑秀石,仿佛是在品读一本无字的书。妙趣横生的可爱模样,都有自己的名字。石身上迥异不同的纹理,都印有生命的来龙去脉。一石一态,充满了美意。一石一世界,石小乾坤大。一景一大千,天然灵气多,美在自然。那纵横交错的沟壑棱角,显示沧桑的轮回。

面对一方爱石,与石交流,与石传情,与石相融。似乎自己的心曲和石子的故事互相交融着倾诉出来。那种喜爱是情不自禁的,有一种“爱你没商量”的理由。一种“真爱”的情愫,犹如一汪春水,不可阻挡地从内心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这些集聚了自然智慧和力量的石子,它们有的像讲故事的老人,有的像活泼可爱的孩子,有的像中年人在海边观望。石子能让人展开丰富的联想,穿越时空的隧道,追溯到亿万年前生命的源头。隐隐约约的能听到生命启程的声音在耳畔回响。地层之上,生命在跃动。地层之下,力量在凝聚。从大海奔腾不息的咆哮声到沧海桑田,它们在低吟浅唱着亘古不变的生命情怀。

赏石,也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既是学习,也是包含着对人生的思考。悟石,源于这么多年的生命历程,心灵成长过程,自性化的过程。就是在奔忙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真实的自我,并与之整合细化。修身养性,让自己在思想境界上更上一层楼。平和自己的心态,该赚钱的时候赚钱,该休闲的时候休闲。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玩石子的人,大都是有情趣的人。赏石,需要细腻的情感。赏石的乐趣,在于感动来自于内心的情感与其形态的共鸣。石子的奇特性和美观性是相匹配的,犹如在大千世界的人群中,一个有个性且具有智慧加身的人,才会凸显出人性的魅力。这种魅力,一定是建立在丰厚的知识底蕴和善良人品为基础之上的。

山中觅石的一路艰辛跋涉,也是去户外放牧不羁灵魂的旅行。人的内心世界,虽然有许多超越思维,却无法逃避现实的坚硬与脆弱。来自生存的限制,也被自由的吸引,在现实与生活里强烈的失落感,冲突感和归属感,急需一个出口释放出来,为灵魂找到一条出路,于是便喜欢自然景观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等自然界真实的景观,并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寄予在大自然的景物中。

石头的平凡朴实无华,又素面朝天,得以心灵沉稳。石头的独立坚硬,得以宠辱不惊,从容坦然。石头的阅尽世间百态,得以心灵的释怀。

石子本是没有生命的,是人赋予了它的情感,于是它便拥有了如歌的生命和灵性。来自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石子,它的前世,演绎着太多太多不为人所知晓的故事,它的今生,定有我的文脉在石缘中倾诉抒怀。

作者简介:
徐丽,中国现代作家。前郭县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朗读者》读书会创办人,《心象学》学科领域好声音诵读第一人。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总通讯员。现任《北恒之声》文化平台主编、《若曦文萃》栏目主编。《幽兰飘香》等多家有声艺术平台在线作家、诗人、主播。2020年获得《幽兰飘香》有声艺术平台特殊贡献奖。同年获得《北大荒读书耕会》文学创作优秀奖。2021年,两部徐丽文集《生命中那些流淌的故事》《林海雪原往事》(106篇文章,记录林海雪原往事的作品文集)捐赠给海林图书馆。多种不同风格、不同题材作品被编入国家级、全国百强报纸、省级、市级报刊、书刊——《民族文学》《河南科技报》《河南经济报》《松原日报》《青年文学家》《文学百花苑》《渤海风》《文学讲坛》《松花江》《萧乡文学》等。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包括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