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门的随笔
江苏‖张传浩
我没有考证过,门是从什么时间开始,进入人类生活的。据一些史料记载,在上古时期就有门了,最早的人居是石洞,为了安全把洞口遮挡一下,这可能就是最早的门吧?说门的历史源远流长,似不为过。在我的记忆里,与我的生活靠得很近的有大门、中门、后门,还有耳门、边门。现在我的家里,还添了可以左右拉动的移门。我生活的小城,是个有着2000年建城历史的古城,过去四周有高高的城墙,有东门、西门、南门、北门。人们又把建在山上的寺庙大门,称为山门。练武之地称为精武门,野外扎营处门口称为帐门。门,具有了一定的文体色彩;门,成了一种建筑文化。但有些门,我发现它们更具备感情色彩。以唐诗为例,如李白诗里的“天门”,杜甫诗诗里的“柴门““朱门”,“蓬门”,贾岛诗里的“月下门”。至于表示皇权威仪的宫门,午朝门、玄武门等等,就显得更不一般了。但不管怎么说,门还是中心词,说的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之门

另一种门,门的本义则被虚化了。如他出身寒门,他家属于名门望族,他会攀高门,则与家境、出身与地位搭上了干系。该称之为门的引申义了。
还有一种,则离门本身更远。比如:“他这人门路广”,”这是一种门类最齐全的行当”,“想从我眼皮子底下过关没门”,还有什么“五花八门”,还有什么“左道旁门”,“不走大门走后门”,这些年西方国家传出的一些丑闻,常常被称为什么什么“门”,这些含门的词语和句子离门本身就更远了!门,在这些地方成了一种象征,一种借代,一种比喻意义。

我说了这么多关于门的话题,仍然无法穷形尽相一个博大精深的门字,选取的材料只是为行文方便,作些引证而已。
我总认为以门、借门写诗作文,应把控好实与虚之度,实实虚虚,虚虚实实,若即若离,可取乎其中,可借题发挥,做到弦外有音,至于诞生精美绝伦之艺术精品,则用得上一句老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022.7.17于扬州西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