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拜东观山
鸿翔
壬寅虎年旱,
盛夏无雨点。
高温过四十,
烈日赤炎炎。
朝拜东观山,
幸喜云遮天。(1)
信众如潮涌,
经隆香火炎。
到此推车门,
山顶起凉风。
廊坊深谷建,
放眼浩渺中。
窥谷寻踪迹,
石路斗折行。
挑夫弯筋骨,
牛马累死生。
一步一景新,
处处传梵音。
楼台庙宇阔,
绿树花草丛。

迂回登天梯,
心中起狐疑。
巧手赛班公,
画彩马良心。
彩旗风中舞,
丝带两边红。
祈福始足下,
佛心油然生。
值此纸花日,
翘首望武功。(2)
石阶史沟老,
千古有遗存。
周纣交兵时,
三霄显奇能。(3)
封神今犹在,
周原数扶风。
大汉明帝时,
转世川陕晋。
聂村出侠女,
灵山老母恩。
救驾于危难,
法剑炉火纯。
安享东西中,
童颜至九旬。

观山明月山,
美山亦延用。
祈雨降甘露,
求子学业成。
六盘山余脉,
对望太白峰。
日月匆匆过,
乾坤永泰和。
岁月已蹉跎,
释道沉浮多。
黄土生百谷,
乱石刻对错。
简陋土坯房,
风雨几十秋。
多亏马公等,(4)
齐心筹资金。
修路拉水电,
劈山建楼层。
八方聚信众,
拾柴添火红。
冀东海德堡,
大爱有慈心。
如今路平坦,
夜夜灯火明。

拾阶登高望,
周原美景收。
太白云烟里,
渭水亮如银。
漆水哗啦啦,
美阳流淙淙。(5)
法门晨昏响,(6)
钟鼓落星辰。
曾为土门口,(7)
千古险峻生。
入山添虎翼,
下川震关中。
君若生烦恼,
聚此消浮云。
文王推八掛,(8)
天地了如心。
西周风水地,
上下天地中。
周王从此渡,
地名传至今。(9)
当年水泽美,
鱼肥白鹭飞。
德政行天下,
惠泽中华魂。

春来花草香,
蜂飞蝶舞忙。
绿地连苍天,
鸟鸣如歌唱。
立夏多杜鹃,(10)
啼血催麦黄。
谁知农人苦?
黄土求生存。
菊黄满山岗,
秋醉五谷丰。
阴雨绵绵落,
旷野七彩浓,
冬雪白茫茫。
天地着素妆。
三界同一色,
心驻灵魂上。
日月飞如梭,
成败从头说。
自古天地在,
因果定未来。

神农教稼穑,(11)
公刘建古豳。(12)
古公选周原,(l3)
伐纣中华兴。(l4)
遗存明月山,(15)
草木皆有情。
古柏曾见证,(l6)
金文有青铜。
周原大扶风,
山川多毓秀。
儒释道相融,
孕育大古今。
西望陈仓道,(l7)
东迎长安风。
太白云雾里,
渭水流神韵。
值此逢酷暑,(l8)
极目吐真情。
美善充于心,
无往而不胜。
身居福祥地,(l9)
珍爱万物生。
和则天地在,(20)
兴得康而宁。

登高观音亭,(21)
腑视众苍生。
秦岭卧东西,
太白立乾坤。
耳听渭河水,
七彩映祥云。
棋盘千古地,
三秦天下丰。
人生贵此行,
登顶洗凡心。
烦恼与苦闷,
下坠入黄尘。
启迪开智慧,
入云万里行。
志己存高远,
豁然随清风。

注释:
(l)入夏以来,关中大旱月余,酷热难耐。7月11曰,天公作美,多云,一改入夏以来40多度的持续高温。
(2)三霄的娘家在武功游风聂村。汉明帝时大姐云霄转世于山西灵石宝县,二姐碧霄转世四川碧山,琼霄转世于邰县城西聂村。出生不久师从灵山老母,练成一口法剑,随剑光跃千里,又炼成灵丹妙药金盂,能起死回生益寿延年,后来三姐妹义结金兰,于灵山老母皈依修炼。后救汉明帝有功,灵山老母命其西观山作主管,大姐东二姐中,九十载童体未变,六月十九日脱壳成仙,镇西北辖龙泉御灾防旱,元明时收聂姜柱杜凤岗,因而每年六月十九聂村金仙观会。聂村六月十五来扶风东、中、西观山朝拜。
(3)观山和西周古都(岐山京当,扶风黄堆)不远,曾是《封神榜》古战场。
(4)马宗焕会长二十年广结善缘,不辞辛劳与爱心信众共建东观山,使东观山有此规模。
(5)东观山东有漆水从山而出,西有美阳河与之呼应,均入渭河。
(6)名刹法门寺距东观山15公里。
(7)土门口为进入大山唯一的东边隘口。有不少山下人到此砍柴谋生的感人传说。
(8)相传文王在此推演八掛,观天观地观自在。
(9)观山归天度镇管辖。传说三千多年前,周天子在此渡水而得天度(渡)地名,延用至今。
(10)在那个没有收割机的年代,坐在观山看麦海,那是一种壮观和美景,更是农人的辛酸和血泪:祈求风调雨顺,但愿平安如意。
(11)神农后稷生于揉谷,教稼于邰,足迹初始关中周原。
(12)后稷曾孙率部族于豳建国,300年国富民强,名扬八方。
(13)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渡漆沮之水,择灵山圣水周原建国,是豳国“金盆养鱼"之规模版。
(14)公刘是周文王十世之祖,含辛茹苦,兴周伐纣,奠定周八百年历史。
(15)观山分东、中、西三座,古称美山,亦称明月山。
(16)曾有巨石,古柏见证沧桑。
(17)扶风地处西宝黄金分割点,因“扶助京师,以行风化”而得名。
(18)登观山,酷暑无炎热,凉风生慧根。
(19)观山虽处关中,但历史人文广播西北,自古备受青睐与朝圣。
(20)网络时下有“扶风不大,创造神话“之说。此话不假,一县三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扶风县城隍庙博物馆,法门寺地宫博物馆,)有飞凤拱秀之“三贤书院”,有始建东汉,兴盛于唐代皇家之法门寺“真身舍利宝塔”,儒、释、道水乳交融,民风淳朴,深藏人文底蕴。
(21)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东观山最高海拔1579.8米,虽不算高,有甘泉与野河漆水,是三教融合,繁衍生息之所,更是千百年修身养性之所在。
2022.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