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广东名家陈中希老师的佳作:《分享》外三则「飘舞的剑」(2116辑)

分享(二)✍
文/陈中希
分享是一个社会、一个网络平台文明进步的标志,
分享是一个微信平台维持强大生命力的必须。
分享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高尚品德,
分享最能表现出一个微信群生命活力和生存状态。
能够分享的人都是真心人、善心人、有情人;
懂得分享的人都是有心人、睿智人和共情人。
当你懂得分享知识时,必将获得思想境界的升华;
当你懂得分享快乐时,必将获得生活上的满足;
当你学会分享互动时,智商和情商获得同步提升。
在这个无声世界里,
只有通过分享互动,微信平台才有存在的意义,
群友只有通过分享,才能检验自己存在的价值,
一个微信群的优与劣,不在于参加人数数量,
而在于参予分享人的多寡和分享的信息质量。
谨以此文敬献分享者共勉!
修行(二)✍
文/陈中希
修行主要是修养德行,修正自我不清净心性。
修行简单归纳起来就是:
修正自己的身体、语言、行为、心念等偏差之处。
修行是在摆脱自我感觉和世俗观念的状态下,
所进行的一个自我反省和自我觉悟过程,
实现由初悟到顿悟的脱胎换骨的质的蜕变。
中国三大家,佛家、儒家和道家都很重视修行,
儒家学说认为,修养是培养完善人格,使其言行合乎规矩礼义。道家学说认为,修养就是修炼养性。
老子说:“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庄子认为,不修道者的心早已死了,只有修道者的心是活的,因为修道者知道这个身体只是显形,不是恒久的,身体的背后有一个修道后的本真。不修道者心中只有这个肉身,不见真体,肉身是子,真体是母。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党内自律和个人修养,
1939年7月,刘少奇在延安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这篇名著80多年来一直教育着一代代共产党人,永葆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我们今天倡导社会文明,就是要培养造就有道德修养的新一代社会生活公民,我们现在阅读写文章,也是培养自己成为有文化内涵和文学修养的人。
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知名作家易中天认为,一个人最好的特质是:真实、善良、健康、快乐。
也许,等到我们将自己修炼成一个真正的人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修行的内涵和意义。
晨语✍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微群就是修道场。
生活本身是一种历炼,现实不是纸上谈兵。
要想自己生活过得更好,活得更幸福快乐,
就要不断反思反省自己的不良言行和妄念,
修正至六根清净,心如止水的清静状态。
在惊涛骇浪、暴风骤雨中面不改色,心不变,稳坐钓鱼船;
在灯红酒绿、金钱美色面前熟视无睹,坐怀不乱。
在滚滚红尘中、在网络微群中、在芸芸众生中游刃有余、谈笑自若、不改常态。
这就是一个修行者起码达到的人生境界。
晨语✍
没有春天开花,就没有秋天果实,
没有涓涓细流,就没有滔滔江水,
微群精彩缤纷,是因为有人付出。
每一声问候都充满热情和关爰;
每一个字都浸满了滴滴汗水;
每一篇文章都写满了孜孜的辛劳;
每一首歌都充满了炽热的情感。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善良与爱心,
高尚情操塑造了充满激情的精神状态,
豁达开朗赋予了每个生命有趣的灵魂。
爱心者无私奉献,人间才充满和谐温馨,
快乐者分享快乐,才有生活的欢声笑语。
分享者践行着人生价值观,为生命增添光彩,
分享者绽放着心中之花,赋予微信群生命力。
向分享者学习!向分享者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