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记事)故乡荷花别样红
文 / 田 晓
题记:一别经年,我梦里故乡童年的荷花还那样红吗?
我家门前有一口池塘。杨柳风吹的时候,便有一簇簇嫩绿的荷箭跃出水面,红蜻蜓飞过来落在上面,颤颤的,似小船悠悠。雨点敲打着荷叶,又在荷叶上滴溜溜画上几道美丽的弧线,最后汇合成一个个硕大晶莹的珍珠。荷叶负重不过,一低头,珍珠破碎了,如一泓银瀑泻入塘中。荷花中间是一团金黄的荷蕊,荷蕊下面孕育的是白白胖胖的水灵灵的莲子。
大练钢铁那年,老支书洪然哥到河北白洋淀出差,花80元钱买回12棵藕秧。他亲自带人下水把藕秧踩在塘里,最后只成活了一棵。这就是我们那一带十里八乡广为流传的"八十块钱一棵藕"的故事。为这老支书洪然哥没少被人埋怨讥笑。然而两三年的时间,百十亩的水塘变成了荷的天下,荷花荷叶密密麻麻,连下去个人都困难。更令人惊讶的是,那年黄河发大水,塘里的荷全部被淹在水下面。深夜又刮起狂风下起暴雨,我想这百亩荷塘算是完了,我恐怕再也闻不到那醉人的荷香了。不料第二天清早出去一看,满塘的荷叶全都傲然亭亭玉立于水面。那种不畏强暴不向厄运低头的性格,那种拼死也要和日月阳光在一起的执著信念,那种顽强抗争所表现出来的韧劲和生命力,至今仍深深积淀于我的灵魂深处,发我自省,催我奋进。
最令人欣喜的莫过于冬季挖藕了。几台机器轰隆隆把塘里的水抽干,全村男女老少就开始忙碌了。大人挖藕,小孩刮藕上的污泥。喊声叫声笑声,此起彼伏,比过年都热闹。藕这东西怪的很,淤泥越深的地方,挖出的藕越大,粗壮嫩白如村姑的玉臂,谁见了谁都欢喜不尽。三四天的工夫,几万斤鲜藕便从地下移到地上,然后被运往全国各地,到春节就变成了家家户户喜庆的对联和声声脆响的爆竹。
我喜爱荷花的清纯,不做作,不贪宠,不招蜂引蝶,有仙子气有君子风无一丝媚态。我感激老支书洪然哥,是他把荷花送到我家门口,朝闻满塘荷香,夜听蛙声如歌,平生赏心悦目事,满塘荷韵满塘诗。我尊敬老支书,他当支书二十多年,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全村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人说他个“不“字”,许多人还嚷嚷着要给他树碑立传,然而清清瘦瘦的他却微笑着摇头拒绝了。

十年前的一个夏天,老支书走了,融入了他一生辛勤劳作的泥土。听乡亲们说,那一天,满塘荷叶都垂下了头,正在开的姹紫嫣红的荷花朵朵枯萎,瓣瓣洁白粉红散落在水中,宛如碧水间织成的天下最美艳动人的莲毯蕊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