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有感
吴晓明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州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州传道。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当 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域,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1934年)
三十多年之前,第一次读先生此文即被深深地震撼并吸引住了。先生的文笔犹如匕首,直刺向敌人的心脏。例如文章开头第一段列举当时国民党蒋介石卖国求荣的种种丑态,文笔不可谓不犀利。接着先生批判引用尼采的荒唐滑稽思想,发人深省,令人意识到中国近当代统治者祸及子孙的危害性!继而又刻画了腐朽无能的反动统治者被外国帝国主义枪炮打开国门后的惊恐万状之丑态,文笔不可谓不幽默诙谐而又令人汗颜!
先生毕竟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满腔爱国志士。他运用形象生动的文字教给了国人以如何拿来的方法,他教会国人,面对西方列强,不必畏惧!不必恐慌!要勇猛、沉着,要有思想、有主见,要批判地吸收!要敢于洋为中用,这才是当今国人应该采取的态度!
看!这是一位多么令人敬仰、极具民族自尊心的爱国民主战士!所以我经常跟我的学生们说:“鲁迅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民族之魂!”即使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今天,再读此文,也是极富启迪之意义的好文章!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闭关锁国”了,我们主动打开国门,拥抱世界!我们的眼光越发深邃,我们的思想越发睿智,我们的步伐更加成熟稳重!我们在实现前辈们梦寐以求的强国梦征程上越发矫健!愿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吴晓明,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城关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多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曾获得“长丰县优秀教师”及市级表彰。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县级、市级、省级及国家级课题的研究,并且均是各级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或负责人。培养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深受学生的爱戴。
梁锐,笔名惜缘。字灿坤,号紫阳轩主——海龙先生。男,大专学历。出生于安徽合肥。国礼书画家。年度上榜诗人。非马特约诗人。呼兰作家协会会员。孔子诗歌协会会员。国家级书法艺术家。出版邮票到法国,荷兰,德国,奥地利。自幼临摹颜柳书法,获全国《东方红★伟人颂》书画大赛金奖。获全国《翰墨杯》书画大赛银奖。中国书画家《协会领军人物》一等奖。全国《羲之杯》书画大赛三等奖。全国《庐山杯》书画大赛银奖。全国《梦想杯》书画大赛金奖。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喜欢琴棋书画。获金牌诗人杰出称号。曾多次在《长丰报》,《散文诗》,《江花》,《民俗》,《鑫品传媒》,《新时代中国优秀诗词作家精品集》,《大众诗词天地》,《全球诗歌》,《田园风情》,《皇帝诗丛》,《文学 人生 杂谈》,《文友诗赋》,《夜视觉》,《作家地带》,《诗路文风》,《羽墨飘香》,《诗梦撷英》,《红烛诗刊》,《新世纪文学》,《天中文学》,《红瑞文学》,《新绪文学》,《红梅诗歌》,《滨州头条》,《北京头条》,《国际诗苑》,《华人文化》,《墨椽飘香》,《山东诗歌》,《中国诗歌精选》,《湖南幽兰诗社》,《书香怡苑》,《比投微榜》,《诗与远方》,《合肥头条》,《广州头条》,《新视界微刊》,《绵阳头条》,《潍坊头条》,《上海头条》,《艺术焦点》,《伏羲文学》,《诗歌好望角》,《中华福苑诗典》,《大风歌文学》,《蒲公英的浪漫》,《神州文学家园》,《孔子诗歌》,《南极光诗刊》,《亚洲作家时尚大典》,《世界名人诗刊》,《中国诗歌名家新编》,《名人头条》,《世界名人录》,《世界汉语文学大观》,《清风祥云社》,《新安少年》,《今日头条》,《华人头条》,《诗歌沙砾》,《香港中国报道》,《诗歌瞭望台》,《梓树墨竹》,《精品名家文学》,《兰亭诗画》,《萧乡文学》,《中华诗词大辞典》,《中国爱情诗刊》,《福苑诗歌传媒》,《郑州头条》,《诗词楼阁》,《现代诗歌》,《中华诗魂》,《文学百花苑》,《月下花语》,《翰苑文学》 ,《名人名家典藏》,《洛阳头条》等报刊平台发表过多篇作品并获金牌金笔诗人奖。作品入驻人民大会堂央视礼宾书。早期担任《江花》特约撰稿人,《中国诗歌开发部》特约编辑。现任《诗与远方》文学主编,《诗源桃花坞》文学总编,《海的眼睛》文学诗刊总编,《华夏草本》文学诗刊总编,北京黄宾虹书画院安徽分院副院长。 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