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6 吹响江城渡江集结号
文/快乐风行

吹响江城的集结号 号声随着时光飞向遥远的曾经
曾经 这里长江汉水两江冲撞交汇时 巨浪翻滚
曾经 这里漩涡浪花拍打中淘尽多少英雄
曾经 这里龟蛇锁大江历经千年让“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曾经 新中国在这里首创民族千百年的长江跨越梦

吹响江城的集结号 号声追问历史来求证
1956年中国的第一座长江大桥的建设 牵挂着民族英明的领袖毛泽东
五月最后一天的水温20度 视察完第一座长江大桥建到了第八个桥墩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63岁的毛主席开始了畅游长江的荣耀历程

十年间 来汉畅游长江四十多次 都悄然无声
直到1966年7月16日畅游时被一个孩子发现 这才引发了公众的聚焦与轰动
伟人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的号召 激发出国人和江城游泳爱好者们极大的追随热情
从此 每年7.16的江城就有了渡长江的纪念活动

如今 三峡大坝已摁住了桀骜不驯的长江巨龙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7.16武汉渡江节 已成为人们的精神符号与江城长江文化的传统
每天渡长江 已成为了武汉三镇渡江泳迷们生活的必需品
业已形成了英雄武汉城市里滚滚长江中 一道靓丽的风景

每年的7.16 江城都吹响渡江的集结号
如高山流水般的情怀传遍武汉三镇
男女老少的游泳大军齐聚渡长江的下水点 汉阳门
一个个水上整齐的团队方阵 一句句充满激情响亮的口号声
在大江东去的川流中搏击风浪 纪念一代伟人

2022武汉泳迷渡江方队 聚集了90多位各路英豪的渡江人
他们来自冰泳渡江 宗关冬泳 仁寿传奇 东湖 夕阳红
他们代表着长江救援队临空港支队 二七桥基地 仙桃游泳协会 海豹队 江汉桥队等等
这些当年都受到过伟人畅游长江示范影响的青少年儿童
如今都已变成了鹤发童颜的一群老顽童

李队长是一位“江城泳迷” 每年渡江超百次
三人一起游渡长江过71岁生日 陪同庆生渡江的是女婿和外孙
75岁的 “水上漫步”从黄陂坐轻轨赶来约会74岁的“老顽童”
两位异姓的兄弟每天都一起在长江汉水里游泳
他们将渡江看成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

长江救援队临空港支队的队长“参天大树”
家住四环桥附近的汉水河边 每天陪伴夕阳与旭日东升
值守保护一方水域平安 推广普及水上救援常识安全教育广大民众
上老下小的“糯米” 肩负家庭重任
每天渡江 买菜烧火弄饭照顾96岁的老母亲

有过腰伤大母指骨折的鲁俊英 带着伤痛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每次活动都热心为大家拍照的是陈北成
热情为大家登记发放衣帽服务的“燕子”和陈玉英
压队尾的游泳救援高手“yuan”和“周道” 相差十岁的哥们
一次八连渡长江 苦练水上救援体能过硬基本功

回想四十六年前纪念毛主席畅游长江十周年
“快乐风行”所在的第二方阵是横渡长江的徒手连
由硚口区16岁为主体的中学生们组成
那时的长江水流速7米/秒 在纪录片《盛大的节日》里有介绍说明
现如今 六十多岁的年龄依然满怀着“我爱长江 我爱武汉”的豪迈激情

吹响47届江城渡江集结号 嘹亮的号声震耳欲聋
龙王庙里奏响了三年里在全世界风行的病毒狂魔即将彻底消亡的丧钟
英雄的大武汉有着1954年和1998年抗洪救险万众一心的光辉历程
滨江公园的纪念碑见证了武汉封城隔断 核酸清零 中华民族的众志成城
7.16横渡长江 浪花涛涛卷尽世上扰乱人类命运的一切妖魔鬼神

2022.7.16吹响了江城的集结号 唱响长江武汉水段七月流火的最强音
游泳健儿们竞渡争先恐后 一个个犹如水上飞舞的蛟龙
民间自发的群众性的渡江人 成群结队恰似火车站的春运
齐心协力地劈波斩浪在激流勇进中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在克难制胜大风大浪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去圆国富民强的中国梦
2022.7.16

备注:
1.方阵(连):10人一排,共十排;10人一队,共十队。一个方阵由100人组成。当年以班排连为建制,一个方阵就是一个连。
2.第二徒手连:徒手连,即在100人的方阵里,仅每一队的最后一个人背拖着游泳圈,其它人都不带防意外的救生设备。1976年的7.16整个渡长江的第一方阵,是武汉体育学院组成的徒手连。第二方阵是由硚口区10所中学组成的100名中学生选手的徒手连。
3.打引号里的名称:是各个渡江人的网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