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臧棣近作
栖息地简史
——仿爱伦·坡
草丛深处,碧绿的肉体
刚做好记号,便被间歇泉租给了
栖息地里的幸福;模糊的
影像里,全是熟悉的起伏。
低头的,不是你,但必须承认,
音乐很好听,一点也不矛盾于心很安静。
抬头之际,迷人的小彩虹
就坐落在时间隧道的入口处。
但其实,我们更想知道的是
纯粹的肉体在什么时候
会结合我们自身的条件
而突然发蓝,以及无可避免的,
那渐渐深蓝的肉体里,每当狮子和猛犸象
停止了争吵,是不是意味着
你的头顶上,苍鹰的滑翔越来越正确?
你并未被包括在里面,但你命名了它的存在。
2012年9月,2021年3月
呼吸疗法简史
黑夜将陌生的同类暴露在悬空的石头上,
那里,时间深得像我们拥有过一种安静。
能听见鸟叫,但不是夜莺。
能感觉到颤栗,但树枝并不激动。
从前曾醒目的镶嵌感
已经消失,虽然并不很彻底。
你猜得不错。我正打算提到
金黄的友谊已被注满,月亮在滑翔。
移动来自死者,但这还不是真相。
发霉的舌头上,移动源于我们已死过一千遍。
是的。比星星更远的地方,浑圆的死亡已干涸;
出于一种礼貌,银色的鱼仍在滑翔。
我也是我的镶嵌物。一旦飘落,
会像落叶一样,在冷风中,滑翔很久。
凸起的预感中,无边的黑暗
不但没托底世界的本质,反而暴露出
黑暗也是道具,深嵌在时间的虚无中。
唯有在鸟类的滑翔面前,深渊才显得浅薄。
神秘的愤怒好过所有正在张开的翅膀,
我的滑翔随时都可以开始;但我现在还不想被诱惑。
我另有非做不可之事。我打算把我的死亡
从时间的错误中抠出来,扔给一条狗。
2020年3月,2022年5月
来世的条件简史
——仿弗里德里希·尼采
夜晚,星星的黑嘴唇紧闭,
舌头已不止是有点内卷;
稍一转动,就会触碰到
来世的条件。比死寂
更轻微的,在新的清单中,
你的小名叫蜜蜂;序曲的一半
才是,你的花开很右倾;
没有雨,也可以被浇灌成
永恒的记忆。风暴的项链
遗忘在黑暗仿佛有一个底层。
白天只剩下脸红,张开的嘴,
继续撑大一个公开的耻辱;
初夏的蝌蚪云,递来棉签,
巨石递来熄火;盛大的废墟
欢迎免费参观,吐痰请先登记
坟墓的神话里你的老地址是否还有效。
2022年5月28日
小巨人简史
灌木翻动着绿色的纸牌,
夏天的风只吹向你;
平原上有很多这样的角落,
因人迹罕至,反而将我们的另一面
暴露在自然的天性中。
自然之镜,可被随手一用;
灼热的影子,衬托着你手里
一把蒲公英已变成小小的火炬。
我无法代替你,我只能设法
摆脱时间女神的怀抱,与你融为一体;
我的小神,我的小巨人,
我当然知道,宇宙的理性
非常有限,而诸如此类的,
天真的呼唤只可存在于
斜坡越来越陡的那一刻。
心,既是风景的琴键,
也是风景的按钮。随着脚步
越来越孤独,自然之境,
也已不同于沙沙作响。 上帝知道,
我并不害怕独自拥有你的真实。
我的小梯子,从来都是
我把你扛在我宽阔的肩膀上——
有了这样的叠加,这样的结合,
再高的枝头上的果实,
也会被摘进温暖的手心。
如果记忆是正确的,那些时刻,
你的手已完全替代了我的手;
我感觉不到世界的重量,只感觉到
你的摇晃;正因为有这样的摇晃,
将我们连在一起的神秘,是不可替代的。
2018年6月,2021年4月
佩兰简史
——仿卡夫卡
来自香草的教育:直立的
菊科草茎平行于你身上
也有同样的东西;醒目的紫红色
也醒目着一个线索,不是骨头,
胜似骨头。疾风和骤雨,
已从风景的表面,掀翻过
无数的假象,却无法动摇
它的根基。闻起来,全部的清香
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纠正
你身上还有一个东西:
不是幽香,胜似幽香。
贯通之后,呼吸的尽头
嵌合宇宙的尽头;所有的出口
其实并没有长在别的地方。
夏日之光,反衬着它的动人之处;
它不会和你交换人间的真理,
不会和你纠缠世界的丑陋。
唯一的例外,它幻想着
你会喜欢由它浸泡过的水;
一个自然的邀请就此达成——
请比照它的风姿,就近出示
你身上比赤裸的肉身
更赤裸的那个证件;如果没有,
也别废话,请立刻去补办。
2022年6月3日
艾叶粽子简史
南方的箬竹叶果然很好,
但急用时,北方五月的苇叶
也可以派上用场。更大的灵活性
则表现在,碧绿的艾叶
不妨取自附近仍有几片野地。
邻居说,上面有看不见的猫毛,
和骚味很难散尽的狗尿;
而我赞成,此处尽可以借鉴
佛眼无珠;毕竟,大地的逻辑
宜粗不宜细。骨子里,
我倾向于加入红豆、枸杞
和莲子后,黏黏的糯米
已完全符合一个直观:
生活的智慧最好和积淀有关。
如此,我慢慢适应了
它身上有四个绿色牛角——
不止是形似;经过蒸煮后,
依然软中带硬,将风俗的力量
稳定在每个人最终都会
遭遇到他自己的神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成熟
也会变得像靠近窗台放着的一只鼓。
如果附近有大水,这只鼓
还会被移到雕有龙首的船上。
没错。这么多年,我已适应了
每个绿粽看上去都像一只
棱角鲜明的锚;人生岂止叵测,
生命岂止浩渺,而这只锚,
不仅可果腹,还会带我们下潜到
命运的极限:那里,锚,会变回为鼓,
若有击打,必将迎来新生。
2017年6月,2022年6月
初夏简史
三分钟内,一只黄蝴蝶
从你身边飞走了七次。
这里面,仿佛深藏着影子的数学;
一旦撕开标签,那个东西
便会精确如时间的伤口,
在附近,已越来越难以辨认。
从来路看去,五分钟之前,
它刚刚翻越了红花满枝的石榴树,
独自现身在安静的谷底;
精湛于飘忽,但并未趁机
真相很渺茫,从而迫使你必须
在信使和天使之间,做出一次选择。
更幽深的回溯中,它甚至
不需要寻找;泥土中的
任何一条缝隙,都能让它冲破
死亡的幻觉。连燥热的空气
都是相同的,三小时之内,
只有这只蝴蝶围着你慢慢翩飞。
2022年6月4日
从未用过的花瓶简史
太阳和浆果并列在
我的跷跷板上。倾斜很安静,
就好像类似的倾斜
从来都可以忽略不计。
隐秘的另一面,我的情绪地图
刚刚才将初夏的白云
包含在一个起伏中。深渊里
还有很多紧闭的阀门
看上去依然显得抽象。
我把身体横陈在河边的草地上。
每年五月,我都会死去一回;
要么死于妖冶的毒蛇
从浓黑的头发里突然窜出,
要么死于射杀狮子的子弹
也击穿了诗歌的太阳穴。
但每一次,只要吃下六月的浆果;
我就会重新醒来。一睁眼,
魔毯已变回金银木的绿荫。
死神已更换过情人,
自画像里有一枚生锈的戒指。
旧的契约已经模糊,
但并未妨碍我重新意识到
太阳从不知道渺小意味着什么。
而且说起来,多少有点卑鄙——
太阳只会死于未来;
我的判断则越来越明确:
一个真实的人只可能死于过去。
2022年6月
比迷宫更风景简史
五百年来,第一次觉得
世界的迷宫并不可怕。
穿上白色防护服,没等到
电闪雷鸣,没等到下水道
哗哗作响,历史已变成底片。
光线转暗,浮云偷走了
大地的时间,但看上去
却像灰白的屁股。悬空感加剧,
野兽和美女,脖子上的铁链
似乎已去掉,但只要一按键,
就会表演全部的静止。
风景很野蛮,正好适合
一台机器测试耻辱的凯旋。
是的,你没有看错。若有疑问,
不妨戴上蝴蝶的耳机——
黑白已不再出于草木间
道德有深有浅,而是出自
诅咒很原始。试管里就有魔鬼。
2022年6月
情绪之花简史
变幻的风云依然喜欢
围绕着历史的窠臼。
很残酷吗?寓言即惯性。
但时不时,会有燕子来润色风景。
六月的北方,眺望和冥想
有了新的结合体,编号却无法及时更新。
很旁观吗?冰雹已教训过麦田里的稻草人。
代价一点也不暧昧;被砸中的
西瓜不算,它们很快会加入
时间的肥料大军。说到幸运,
也许有点低估,但你的绣球花
像是被神秘定位过的头颅,
击打如此密集,竟然安好无损。
怎么交流才算永不褪色呢——
毕竟,在它们之外,我还从未见过
更好的情绪之花。生命的从容
被它们陈列在安静的角落里,
风吹之际,轻颤的花瓣胜过所有的眼神。
2022年6月7日
杜鹃时间简史
幸福的时刻,前提是
一个人同意像你那样把眼睛蒙上;
世界被一条黑丝带缠紧,
连死神也没能认出周围的石头。
时间之痒暴露在封闭感中,
但封闭只是表象。指认越散漫,
猜测越惊心。人叫杜鹃,还不够;
花和鸟也叫杜鹃,才称得上够同时。
做完核酸往回走,才留意到
身体的云,一直要求根据天气的变化,
将藏青长裤换成夏天的短裤;
以便嘴唇发紫的雨,刚好滴落在刺槐上。
穿过树荫时,才肯定两只杜鹃中
有一只已经飞走。空缺很孔雀,
但即使这僻静,已如此巧合,
也不意味着你能填补任何东西。
亚洲时间太外围,北京时间太费发条,
燕山时间虽然范围足够明确,
但仍不如杜鹃时间听上去
就像你的心跳再也不会上绳子的当。
2022年6月9日
激流学简史
从自然的险峻中它搜集到
足够多的白晃晃的匕首,
无暇细看,便粉碎在
自身的流动中。冲动的间歇,
洗涮近乎仪式;裸露的巨石
不止是看上去像神圣的
骨头。比轰响更过瘾的,
那遥远的现场,除了你
再也找不到其他的鼓手。
重点是,即便没有鼓,
作为唯一的鼓手,你依然成立。
迷途已自动消失。湍急是
情绪的释放,也是欲望的模仿。
你被模仿了,但你并不知道;
甚至连泡沫都加入了汹涌,
并且像发誓那样,沿着突然的湿痕,
凶猛地探索我们的反应。
更纯粹的,激流制作波浪,
并在明晃晃的波浪的基础上,
制作悬空的记忆;肉体的界限
因而变得模糊,就好像一个人
可以随时融入波浪的影子
而不必声称永恒的轮回已经开始。
2015年7月,2022年6月
北方的雨燕简史
你是否有过同样的感觉:
领航员的替身会随着
季节转暖,变得越来越激进。
譬如此刻,穿梭在湖面上,
密集的雨燕看上去就像
刚刚解体后的时间的钟摆;
轨迹已无法看清,但能感觉到
在雨燕掠过的每个节点上,
时间的快乐都是准确的;
如果有混淆,也只是你的无知
遇到了更骄傲的对手。
在它们身后,瞬间是最好的配方。
此外,折返的次数已多到
命运就像脱了一层皮,
雨燕却从未失去过它们的方向。
或许,自由的空气依然不能
仅凭它们的身影来界定;
但内心深处,脱缰的感觉
仿佛可以因它们而引起,
并将存在的温柔迅速卷入不可逆。
2015年6月,2022年6月
幽兰日记,纪念屈原
从可怕的吞噬中传出的呼号,
不仅能令云影变形,
甚至也让天色变得呆滞;
但灵魂的氛围有更深的起源,
不会放任自己沉溺于
表面的解释。美丽的香草
暴露过生命的底细,
而真正的识别却因为触及
纯洁的考验而陷入困境。
降神日也进行得并不顺利,
充饥的菊花多少有点可疑。
透过死亡,我倾听到一个判决——
终于承认,波浪是无罪的;
从汹涌到和缓,波浪并未卷入
太深的动机,只是竭尽所能,
除却风的皱纹,将镜子递给
伟大的时间。而获益者的面目
很可能从未清晰过。我,
也是我的错觉;如同你,
纯粹的陌生人,也曾深陷于
历史的幻觉。这里,水很深,
但依然没能深过我的影子。
可贵的传递中,将幽兰
从迷人的香草中独立出来,
很解气,但未必就不草率;
现在想来,将幽兰等同于
灵魂的高洁,或许只是
特殊情况下,对幽兰的一次使用。
成功的,不是这比喻本身,
而是你们,你们对它的依赖。
如果还有机会,我期待的是,
完全不同的,无人能猜中的,
对幽兰的另一次使用。
2022年6月24日
最后的独白简史
——仿屈原
那些触摸过的惠草可以作证:
迷途是最好的捷径;
正如原路放任着原谅。
从此以后,再不会有
任何一种人的放逐能重复
我的命运:纯洁即遭遇。
整个过程中,全部的矛盾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燃烧的箭楼,碎裂的瓦砾,
坍塌的栋梁,加深了
幽暗的诅咒,也加重了
我的耳鸣。疯狂的间歇,
生命的基调里充满了
无法调和的混音。开始时,
我也犹豫过;但摄魄的花香
近乎展翅的凤凰已能听懂
人的命令。被虚度的时光
也开始这样报复人生的暧昧:
我的觉悟始于人的纯洁。
但实际上,一旦卷入行动,
我几乎无暇矫正我是否脱节
生命的纯洁,反而常常感到
人的纯洁对我的背叛。
渡过沅江后,晨露沁入
每日的记忆;美人们并不具体,
她们中几乎无人能回到
她们的真实。多么尴尬,
从那些美丽的侧影中,
我看透了历史的失败:我的真实
也没能突出在我的死亡中。
2022年6月25日
雨鞭简史
节奏相同,上下也很左右,
使用的影子也相近,
但那样的追逐
从未出现在大地的参照物中;
就好像紫燕误食过骰子,
属于你的雨,大部分都打在树叶上;
当然,瓦片里也会传出一次心跳,
河中央会露出水神的肩膀;
就好像轮回也得迁就一个比例,
属于你的雨,只有一小部分,
会打在你身上。从此以后,
你再也不会误解无形的鞭子。
释放的同时,追逐也已变形。
雨将自己变成急迫的水珠,
以便浑身湿透时,你可以兑现
一个来自天空的自由。
2022年6月29日
诗人简介: 臧棣, 1964年4月生在北京。1997年7月获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代表性诗集有《燕园纪事》(1998),),《宇宙是扁的》(2008)、《空城计》(2009)、《未名湖》(2010),《慧根丛书》(2011),《小挽歌丛书》(2012),《骑手和豆浆》(2015),《必要的天使》(2015),《就地神游》(2016),《最简单的人类动作入门》(2017)《情感教育入门》(2019),《沸腾协会》(2019),《尖锐的信任丛书》(2019),《臧棣诗选》(2019)等。曾获《南方文坛》杂志“2005年度批评家奖”,“中国当代十大杰出青年诗人”(2005),“1979-2005中国十大先锋诗人”(2006),“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2007)。《星星》2015年度诗歌奖。扬子江诗学奖(2017)。人民文学诗歌奖(2018)。第四届《钟山》文学奖诗歌奖(2019)。2017年10月应邀参加美国普林斯顿诗歌节。

重新为时间命名
——读臧棣近作
张媛媛
作为一位对汉语新诗的现代性始终保持热情的诗人,臧棣创作的高产与风格的鲜明在当下诗坛有目共睹。然而,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对比的时代,所有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被比较、归类进而标准化,充盈个性的“他者”几乎不被允许存在。对于现代性的执着,正是诗人守护并重建异质化(heterotopischer)世界的一种方式,如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所说,带着现代性,人们进入了生产“他者”的时代——重要的不再是消灭它、吞食它、诱惑它、与它竞争、喜欢它或憎恨它——而首先是要生产它。诗人臧棣的诗歌创作高产或许可以归因于这一充满创造力的生产过程,而生产的内在语义包含了生成、流变、活力等因素,代表真正的知识分子对重大问题永不停息地思考和批判。这意味着无论诗歌具体的题目与实际的表意如何,最终都将指向关乎“存在”(being)的核心命题。正因如此,与存在概念密不可分的“时间”成为臧棣诗思中永不褪色的关键词。比如在他以“简史”为引领的一系列近作中,“时间”就是诗人屡屡反复书写、不断重新命名的轴心意象。
德国韩裔哲学家韩炳哲(Byung-Chul Han)认为知识与信息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二者的时间结构不同,知识横跨历史与未来,信息则停留于空洞易逝的当下。对现实语境与当下经验极其敏感的诗人臧棣,总是能在极短时间内迅捷地将突发事件或新闻转化为诗。凭借善于捕捉信息的慧眼与纯熟的诗歌技艺,臧棣的诗歌往往可以通过重新为时间赋形的方式将信息雕琢成某种知识。比如诗歌题目中的“简史”,就是一种将信息碎片知识化、体系化的体现,这也和臧棣“个人的历史化”这一诗学观念密不可分。“个人历史化”即在个人的微观视野中分化瓦解宏大的历史,“把历史的强硬感和加速度从个人生活的无穷差异中缓慢剥离”(胡续冬语)。这种缓慢造就了臧棣对时间的充分体察,在诗歌中,他恣意地发现时间、摆脱时间、偷走时间或者虚度时间,直至通过调整自己与时间的关系,创造出一个共同的命运。时间被反复确认,存在便会被反复确证。诗人不断为时间重新命名,《栖息地简史》中,它是“坐落在时间隧道的入口处”的迷人小彩虹;《呼吸疗法简史》里,它是“深嵌在时间的虚无中”道具般的黑暗;《初夏简史》中,它是某种影子的数学,“精确如时间的伤口”;《北方的雨燕简史》中,它是密集的雨燕,“就像/刚刚解体后的时间的钟摆”;它天真,“摆脱时间女神的怀抱,与你融为一体”(《小巨人简史》);它俏皮,如“浮云偷走了/大地的时间”(《比迷宫更风景简史》);它自省,于是“被虚度的时光/也开始这样报复人生的暧昧”(《最后的独白简史》)……诗中的时间感是最能动人的,但其动人的力量,在于时间暗示的流动,在于“时间”的开始,诗人最初命名的声响。
在臧棣的近作中,最能展现其时间观的莫过于《杜鹃时间简史》一诗。“杜鹃”“时间”“简史”,三个双音节词语并置一处,以丰满灵动的具象阐释抽象概念,让共享同一尾韵、却含义相隔甚远的两个名词互相缠绕,构成神秘的张力。诗的开篇首先设定一个既具体而微又略显含混的时间,即“幸福的时刻”,在这个幸福时刻中,眼睛被遮蔽,世界被黑丝带缠紧,死神也失去辨识的能力。让人能够感知到它的,是“时间之痒”,而“痒”是比“痛”更复杂的感觉,它包含痛,而疼痛的刺激刚好可抑制痒感。疼痛引发的身体反应是逃避,面对痒源,人们却本能地伸手抓挠。一个“痒”字,极好地展现出诗人与世界之间不畏不避的反讽关系。在诗人定义的“杜鹃时间”中,比“痒”更难缓释的是封闭感,“但封闭只是表象”,随着“杜鹃”意象登场,诗人神秘的命名术逐步揭开面纱。“杜鹃”多义,花、鸟、人,同享一个名字,或许也将拥抱同样的命运,而这样的重名足以证明名字本身的美学意义。笔锋随即一转,画面切入现实,“做完核酸往回走”,不止标记了一个独特的时间刻度,也呈现出疫情时代某种习以为常的感受。在臧棣的近作中,有许多诗句涉及这些新鲜的经验,比如“初夏的蝌蚪云,递来棉签”、“欢迎免费参观,吐痰请先登记”、“星星的黑嘴唇紧闭,舌头已不止是有点内卷”……这些颇为“时兴”的词语往往以某种出人意料的方式与其他意象碰撞,激发出更新奇的诗意。在核酸决定“保质期”的当下,诗人对时间的感知似乎更加敏感了,身体敏感于天气变化,心灵敏感于物候更迭,一只飞走的小鸟,也将带来不可弥补的空缺。“空缺很孔雀”,谐音词颇具汉语性的混搭法则,虽不免有些讨巧游戏的意味,但相通的诗意呼应了偶然的“巧合”,使它稳定镶嵌于诗行间,不显突兀。飞走的杜鹃,造成了时间的空缺,而“我”不能轻易用任何东西填补——“亚洲时间太外围,北京时间太费发条,/燕山时间虽然范围足够明确/但仍不如杜鹃时间听上去/就像你的心跳再也不会上绳子的当。”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回归时间的主题,让神秘的“杜鹃时间”慢慢浮出语义:它触及核心,轻巧俭省,并且足够精确,径直指向心跳某一拍,某一暂缓心痒、忘却现实的幸福时刻。
除了已成体系的、颇具辨识性的题目“后缀”,修辞技艺的高超精妙、表达语调的沉稳迷人、逻辑结构的繁复多元以及诗歌介入现实经验的迅捷反应,都是臧棣诗歌极易辨认的特征。更显著也更重要的特质是贯穿臧棣全部诗学的一些持之以恒的根本诗歌观念,或可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点:其一,认同诗的自我,臧棣将新诗视为自我表现之歌,在创作中,他始终不曾让渡诗人的主体性,哪怕面对汉语新诗堪称完备的自我,依然强调自身作为创制者的身份,警惕被诗歌语言自身的惯性领跑;其二,保留诗的神秘,这也是诗人臧棣与新诗自我谈判的结果——要留出未知的空间,留出可能的余地,而这些可以称之为神秘性的部分,恰好就是诗中不可译也不可解的成分,臧棣在创作中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发明新的现实,并以此为镜像,成就了新诗的神秘性;其三,要求诗的“绝对现代”,时刻敞开新的可能。臧棣以虔敬的态度、稳定的语调,不断触及汉语纯熟质地的边界,在沉思与雄辩间,遁入异质化的时间深处——“你并未被包括在里面,但你命名了它的存在。”(《栖息地简史》)
张媛媛,蒙古族,1995年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写诗兼事批评,诗歌与批评见于《诗刊》《星星》《民族文学》《作品》《上海文化》等刊。曾获第二届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二等奖;第十届首都高校原创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六届“抒雁杯”全国大学生诗歌大赛二等奖等,入选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著有《耳语与旁观:钟鸣的诗歌伦理》(台北秀威,2021年)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1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2-3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4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5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6月总目录
“崖丽娟诗访谈”:蓝蓝|进入诗歌的想象力就是进入文明
“崖丽娟诗访谈”:敬文东|新诗必须拥有它的自我意识
“野外诗社”山 叶:警戒线
胡赳赳:湘中山水九章
“四川诗人“王小阁:向星光取暖
“四川诗人”易 杉:树的第三人称
“四川诗人”卓 兮:风吹过我们的时候(组诗)
“四川诗人”王国平:梦呓的人比我更清醒
“四川诗人”陈维锦:雨在窗外,开金属的花
“四川诗人”蒲小林:石头记(组诗)
“四川诗人”杨小娟:时光下的温情(组诗)
“四川诗人”田小田:那时的蛙鸣
“四川诗人”辛夷:一位叫芦花的姑娘
李之平:北疆的流水
姚 辉:与父亲有关(组诗)
蒙 晦:墨水知道血的配方
骆家 译:科尔恰金的诗(13首)
梁雪波:裂变的花冠
“品鉴”:楼河&刘南山|演绎的愉悦
江 非:在银河系(12首)
傅元峰:比喻颂
野桥:这是一场还要持续很多年的修炼
殷龙龙:后颈的天空
远人:我从未进入过的万物深处
丛峰:在时间中塌陷
李树侠:我在无边的美里走动
羊依德: 我看管的两滴水(组诗)
许梦熊:乌伤回忆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