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请出来坐坐(微小说)
作者:肖波
吃完加班工作餐,送走下来指导工作的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一行已是晚七点过钟。出县委大院,穿过几条街,慢步走上树影婆娑的滨河路,我心悠然。异地任职这川西腹地小城,除周末和节假日回数十公里外与家人团聚外,工作之余几无故旧可叙。幸县委县府机关异地交流过来任职的有好几位,大家境况相似,自然而然便时常轮流做庄凑拢一块,不谈工作,只为排解闲暇时的孤寂。
今晚就是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汪副县长做东,邀几位外来干部在各自忙完工作应酬后到滨河路南门大桥旁的一家烧烤店宵夜。河风拂过,有些凉,我翻起衣领,挡住脸,其实也是为了躲避“熟人”,毕竟我是这个县管官的官,很容易遇到“熟人”的。夜幕下,右前方廊桥和河对岸灯影迷离,倒映河中,仿佛画景。
“听说这次要调整的干部不在少数,你不活动活动?”旁边快步超前走过两人,“顺其自然算了,县里说得上话的领导大多是外来户,不容易搭上关系。”另一人回答,“……”
看着暗影里话音远去的两人背影,我本来闲适的心情陡然沉重起来,能抱“顺其自然”的心态可谓难得。这段时间,我正为如何应对四面八方的请托而伤脑筋呢。
“嘟嘟嘟”手机响了,掏出接听,是汪常务打来的:“喂,管帽子的,你到哪儿了?就差你了。”哟,手机上已显示超过约定的八点半了。“抱歉抱歉,快到门口了。”我赶紧加快步伐。
“汪常务、陈书记、张部长,不好意思,迟到了,我自罚三杯。”一进烧烤店,我自知理亏,赶紧坐到留给我的位置上,端起桌上的啤酒连干了三杯。
气氛螎洽,笑声朗朗,你揭我前天开会讲话居然念了白字的短,我笑你那次下乡车坏在路上又逢大雨被淋成落汤鸡丢的丑。酒过三巡,个个微醺。
“叮”的一声响,宣传部张部长拿起桌上自个的手机看微信:“领导,忙完工作没?知道您在这儿无亲无故,时间难打发,请您出来坐坐行不?我在这儿等您(附定位地图),顺便汇报点工作。”张部长扫了大家一眼,见大家没注意,连忙回:“谢谢,今晚有安排了。”对方回“哦。”
半分钟不到,又是一声“叮”响,这次是陈书记的。陈书记拿起手机看,内容是“领导,忙完工作没?知道您在这儿无亲无故,时间难打发,请您出来坐坐行不?我在这儿等您(附定位地图),顺便汇报点工作。”正与我谈笑的汪常务扭头:“老陈,这个时间点,该不会是你家里的纪委书记在查你这个真纪委书记的岗吧?”陈书记有些不自在,一边回微信“今天有事,改天吧。”一边说:“咋可能呢,是老婆要我后天周末早些回家给老丈人过生日。来,喝酒。”陈书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明显在掩饰什么。“是不是哦,当妻管严又不丢人……”汪常务话还没说完,他自己的手机也响了。
我说:“怪事,你们三个约过似的,挨个有信息进来,是不是有啥猫腻?”一把抓过汪常务没来得及拿起的手机,“领导,忙完工作没?知道您在这儿无亲无故,时间难打发,请您出来坐坐行不?我在这儿等您(附定位地图),顺便汇报点工作。”看头像,熟悉,是某镇胡姓女镇长,赶忙尴尬地递过手机。汪常务看了后黑着脸说:“这个胡镇长,搞什么明堂。”立即当大家的面回信:“有工作上班时间到办公室说。”然后抬眼瞧张部长和陈书记:“不会是你们俩收到的信息也同样吧?”两人无奈,分别把手机伸到汪常务和我眼前。果然,头像一致,内容一致。
正看着,我的手机也响了……
当晚,直到回住所躺上床,我都在逐一盘算,这位胡姓女镇长应该还邀约过不少人,也不仅限于今晚,至于有没有“领导”去赴约“坐坐”就不得而知了。
栽树(微小说)
五十多岁的张老栓带着老婆与本村二十来个年纪相仿的村民散坐在半山腰上闲聊打发时间。昨天下午,村委会派人挨家挨户通知他们,说今天到这儿来有五百棵树苗要栽种,一天栽完,工钱是每人一百元。
说起栽树,张老栓他们这帮老山里人可是行家里手。大伙一大早就起床收拾停当,七点钟左右就到这儿码起了,原想早出工早收工,早点把那一百元揣进腰包。不曾想,人家村上指派的负责人却让他们在这山腰上等着。
山脚下,有一大片坡地早就用挖挖机平整了出来,还挖好了树坑,每个坑旁放着一棵树苗。
九点半左右,五辆豪华大巴车开过来停在那片坡地旁的水泥村道上,车上下来很多人,一看就知道是城里来的,少说也有上百人。这些人纷纷拿起堆放在路边的铁锹,涌向那片坡地,有的扶起树苗放到树坑里,有的操起铁锹铲土覆盖树根,接着又去栽下一棵。
张老栓看在眼里,心里就嘀咕:这树这么栽咋活得成哟。得先在坑里浇点水,培一些湿土,放进树苗,把根须捊顺向下,然后盖土、压实,再浇水才行嘛。
这边山腰上张老栓正想着,那边山脚下有人拉起了二三幅横标,上写“植树添绿色,美化我家园”等字样,四五个拿照相机、扛摄像机的人不停地四处穿梭拍摄,好不热闹。
村委会指派的负责人告诉张老栓一众人,今天栽树的地点就是那片坡地,但要等山下的那些城里人走了才开工。
张老栓老婆就嚷嚷:“已经有人家城里人在那儿栽了,我们栽个屁呀!”
负责人瞪了她一眼:“少说费话,等会听安排就是了。”
过了一个多钟头,山下那片先前还光秃秃的坡地便披上了一层绿荫。只见那些城里人陆续把铁锹放回原来的位置,在路边早准备好的水盆里洗了手,然后上了车。
等这五辆大巴车走远了,负责人才大喊一声:“走,开始做活路。”
张老栓一众人立马拿起水桶等工具,疑惑地跟在负责人身后跑下山来到这片刚刚栽就的绿色前。
负责人手一挥:“把这些树全挖出来重新栽。”
“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余一则嘛,还害得我们白白闲等了小半天。”有人抱怨。
“这是约定好的,不重新栽,这些树大多活不成。”负责人解释说,买树苗,挖树坑,还有大伙的工钱,都是城里机关单位掏的。城里人哪会栽树哟,人家不就是起个倡导作用嘛。
“那咋个不干脆让我们教他们栽嘛?”还有人不解。
“人家要录像,能让你们跑到镜头里?时间不待了,快些动手干活吧。”负责人不耐烦了。
抱怨归抱怨,眼看快中午了,不抓紧时间可要赶夜工的。众人一合计,决定不回家吃午饭了。于是,这片坡地又再次忙碌起来……
晚上,张老栓和老婆回到家已是七点过钟。端起饭碗,打开电视调到本地频道,正好在播新闻:“我县机关干部掀起义务植树热潮……”画面里不就是今天上午栽树的那些城里人嘛。
老婆扭头看张老栓,张老栓苦笑着摇摇头,没有吱声。
作者简介:
肖波,男,大学文化,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崇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当过兵,参过战,做过战地新闻宣传。退役后继续从事媒体工作二十余年,在各级媒体用稿近千篇,并有四十余篇获国家、省、市级奖。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525298.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