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美哉太行山
—太行山写生散记
文画/李夜冰
在我的印象中,太行山最美的季节是金秋。秋来枫栌满山,杨槐娇黄,串串红柿点缀其间,秋水澄清,山崖倒映,片片落叶从水中漂流而过,真是一个迷人的金色世界,每到秋季总要勾起我到太行写生的念头。
1999年春,受山西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之托,为省政府新建常务会议室创作一幅7米长的大型中国画《太行雄姿》。因创作任务紧急,等不到秋季再下去搜集素材,只好立即动身。时至4月,在省政府的关照和参事室同志的陪同下,沿着太行山主峰而下,到左权、黎城、平顺、壶关、陵川、阳城等六七个县写生。每到一处都能听到太行人民的英雄事迹,看到他们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业绩,使我感受至深,为我创作《太行雄姿》这幅作品注入了活力,使我表现太行精神、太行气质,增添了激情。在这短短的10多天里,登山攀崖,钻洞涉水,用这支浓缩着感情的笔,写生了40多幅作品。
4月的太行山,并没有秋天那样浓重的色彩,清清爽爽,淡淡雅雅,在那斑斓而稠密的桃李花下半隐半露着石板筑成的农家小院,显得那么幽静自在。连翘和山桃花黄白交错,布满在新绿的春山之间,乘车而过,朦胧的绿色,在灿烂的阳光下交相辉映,真是妙不可言,没想到春天的太行也非常迷人。
麻田是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潺潺漳河水,处处麦苗青,有着小江南之称的麻田镇环抱在群山峻岭之间,它曾是华北各解放区的指挥中心、八路军总司令部的所在地和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每座山峰,每条小路都留下了革命者的战斗足迹,洒染着无数先烈的鲜血。每到一个村庄都能听到乡亲们传颂着当年革命英雄的战斗传奇故事,他们从这里走向胜利,走向全国。从麻田驱车1小时左右,就到了八路军兵工厂的所在地“黄崖洞”,这里山势雄奇险峻,断崖绝壁丛立,犹如铜墙铁壁,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站在这顶天立地的山崖下,不禁想起了驰名中外的黄崖洞保卫战。这座座山峰仿佛是英雄的群雕,他们伟大的民族革命精神,像这巨石一样,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他们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打动着我,激发着我的创作热情。已年近七旬的我精神倍增,忘记休息,不顾疲劳,爬上善陀500多台阶的险道上写生,总想多写生,多搜集一些素材,将此情此景融入我的创作之中。
到锡崖沟先经王莽岭,相传王莽追刘秀时到此安营扎寨,这里岭高入云,气势磅礴,站在这王莽岭上顿觉游目骋怀,心旷神怡。纵目远眺,山峰巍峨挺拔,茫茫群山尽收眼底,在这里真正感受到太行胸襟之博大。王莽岭素有云山幻影之美称,景色晴雨骤变,逢雨天云雾迷漫,远近山峰时隐时露,山峦起伏,变化万千。晴日时极目千里,满山沟壑草木了然,千仞峭壁,山势奇险,群峰连绵,气势壮观,虽不能与黄山云海争奇,但也可同五岳群峰媲美。
顺着群峰间一条公路而行,在悬崖绝壁上穿入山洞,洞内有借自然光的天窗,行车并不太黑,随窗探头望出,呀!真险,我们在万丈红崖的绝壁上穿行。驶出洞口回首望去,“之”字形的公路悬挂在绝壁中间,啊!这就是早已名震华夏的锡崖沟了,历时30多年开凿的“公路奇观”,锡崖沟,四周险峰峭壁环绕,自古以来没道路与外界沟通。过去曾有一村民在外打工,找下媳妇,要回沟里,路经山崖险道,背媳妇爬山而过,不幸掉下深渊。这样的悲惨故事更增强了锡崖沟人同险恶环境作斗争的毅力,村民们在这几十丈高的悬崖峭壁上,几代人流血流汗凿通了一条“挂壁公路”,被世人称为“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他们的英雄事迹引起了社会上强烈的反响,他们艰苦奋斗排除万难的精神在中国大地上广为传颂。
我们写生计划的最后一个景区是蟒河,它位于太行山的末端,在距阳城县30多公里的指柱山下,这里绝壁奇峰翠,沟壑蜿蜒深,飞瀑林间出,清泉石上流,景色非常秀丽,是一个被誉为“华北桂林”的天然森林公园。这里有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植物,并有相当大面积的原始森林。还有北方极为罕见的红豆杉,树林阴阴,灌木重重。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下,珍稀的猴、豹、鸟、莺在这里繁衍生息。静心观赏,浮想联翩,使我置身于鸟翔青空点彩、猴啼回声互应的妙景之中。在这北方难得的自然生态环境里,我对太行又有了新的认识。时间可贵,避开雨雾的干扰,只有抓住时机写生了。
石岩造屋,清泉发电的平顺虹霓村;悬崖筑路的石窟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珠联璧合、相映成趣的壶关太行大峡谷……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黄崖洞的壮观,王莽岭的广博、锡崖沟、石窟滩的险峻,蟒河、虹霓村的秀丽各有其美,但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太行气质的美,太行人精神的美,太行的山里人继承了革命的传统美德,有着厚道的个性和坚忍不拔敢于向自然挑战的毅力,他们在这崇山峻岭之间战斗天地,筑着一条奔向小康的富裕之路,真是景美人更美,太行山啊,美哉!伟哉!


◆载于《山西日报》《山西政协报》《太原日报》等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