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小论
一一类比论证的逻辑缺陷
一一宝鸡/成喜良
所谓类比论证,就是将具有相同属性,或相近形象的两种事物或物理的东西相类比,从而得出自已的结论,就叫类比论证。
它有通俗易懂,容易引起联想和想像。通常所引事物,带有文化的典故意味了。具有论证上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然而,他的结论却是或然,而不是必然的。所缺的是科学的逻辑结论。
例如一切生物须要阳光雨露的滋润才能生长。
那么人和植物所需的阳光雨露,显然含意有别,人除了得到自然界的阳光雨露,还须有社会的,制度的,学习的,自改教育的等诸方面因素。
即就是生活同一环境,受同一教育的两个人,并非一样健康成长而取得成功。
主观因素影响似乎更大一些…
再比如,有人将国共后期地斗争认为是"煮豆燃豆箕",是兄弟逆墙“的内斗。是这样吗?至少说不是准确的!
曹丕,曹植,曹彰,宛城死去的曹昂,皆为曹操和卞夫人所生之骨肉,曹丕称帝后,欲逼曹植自尽而除之,故。寸有了曹植的七步诗的殿逼情景,即,煮豆燃豆箕…以此,来劝喻曹丕,现然是对的!大家为了曹魏政权的巩固,骨肉相亲,精诚团结才是天经地仪的!
这与国共两党的后期的斗争能一样吗?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把她引向光明…

以蒋介石为代表国民党反动派,口头以"三民主义为幌子,"建立起一个亲美为实质的蒋氏独裁中国,并将她引入黑暗…说得好听一些,就是所谓的"自由,民主,博爱"的中国,怕只有四大家族的"自由民主…"吧?这与劳苦大众有半毛钱的关系吗?况且他们之间也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
这怕就成了: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了吧?
共产党将要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从"煮豆燃豆箕"来类比伟大斗争,劝谕共产党放弃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不是别有用心,就是糊涂虫吧!?
这只能是:混淆视听,瓦解人民的斗志吧?
难怪毛公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中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实际上,这是将革命进行到底思想的艺术表达,即诗化语言,多么形象而深刻呀!

这就是类比论证致命的弱点,因为它缺乏科学逻辑论证!
文学就是社会科学的艺术表现形式,更须有极高的形象逻辑不可,只有如此。方能写好诗文吧?
否则,就成了"邯郸学步"笑话吧?
无可辩驳判断结论,来源于周密,细致,准确事实。
以形象思维表现出来的文学作品,才叫形象典型吧?
余不揣浅陋而言之,怕要贻笑大方了吧?
2022一7一12,于家乡茅屋。

成喜良简介: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人,中学教师,从教30余年,一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面履行职责,教学成绩突出,曾多次被评为市,县教学能手,模范教师,曾加参国家863计划,教育部颁课题,《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实验,成绩突出,2003年被授予国家课题实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他学养深厚,论文载之省市刊物,多次担任县市青年教师的导师,大奖赛评委,任中学语文教研究组组长20余年,多次受到市县表彰。
曾经受聘大专院校任教。颇受师生敬爱。
多年来,在诗文写作方面,多有求索躬践,颇有心得。他的新体格律被评论届称之为"成体诗"。被〈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授予:"卓越贡献终身成就奖"之殊誉。他发现新人老笔,眼光独具,并为之书写文艺评论文章。坚持四个自信的挚念,获誉媒体文坛,甘为人梯,对繁荣大众写作,亦有所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