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记录
作者:赵德贵
1
记录一词,初看起来以为是现代白话词汇,但细究起来发现其深藏古义。其早在《后汉书·班彪列传》中便出现过。作为动词,其大意为: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一定的手段保留下来,并作为信息传递开去。作为名词,则指记录下来的材料信息。记录一事事关重大,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经史子集等均是以往人们记录的集大成者。于客观,记录所见所闻,于主观,则记录所思所想。所谓“文章千古事”,大浪淘沙,最终能够流传下来经久不衰持续传播的,往往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映射统一互动融合得最好的那些部分,从记录里提取了精粹,注入了认知,升华了意境,打磨了品质,锤炼成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记录得以大范围传播,受众得以呈几何基数增长,这恐怕要得益于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其创造发明了胶泥活字、木活字排版。与毕昇同年代的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过毕昇的先进事迹。至于现代印刷术中的物理印刷、化学印刷、单色印刷、彩色印刷等样式层出不穷,胶印、柔印、凹印、丝印等工艺大放异彩,这恐怕是古人一梦千年也无法想象得到的了。加上发达的电脑、网络、自媒体的强有力加持,记录和传播早已不再似古人那般艰辛而变得轻而易举的了。
2
今天我们在职场中最常见的是会议记录以至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会议纪要了。当然,不能简单地把会议记录等同于会议纪要。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机关呆的年头稍微久些加之有一些悟性的人对此均会有所体会的。小马就是这样。小马结合多年文字工作心得,把会议纪要的基本内容以四段式固定成一个万变不离其中的模板:段落一,写明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会议主题;段落二,描绘会议过程、汇报人及汇报事项,加一句“会议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段落三,“会议认为”,阐述会议讨论议题的背景、重要意义、实现后的愿景及效果分析;段落四,“会议议定”,会议确定的事项,落实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工作推进路径、完成时限、效果要求等。会议纪要最后一段是:“参加会议的有”,介绍参会部门及人员。小马曾依此自创模板在7天内连续起草5份会议纪要,报给领导后得到充分肯定并一次性通过审核印发。小马在单位被公认为起草会议纪要的高手。某日,某一下属单位的同事到小马办公室报送一份会议纪要请小马审核把关。小马不看则已,一看便在心底燃起一股无名之火。下属单位送来的分明是会议记录,一本不成体例的豆腐账!小马无从下笔无法修改,愤怒地在材料上写下“会议纪要不是会议记录!”直接将材料退了回去。
虽然会议纪要不等同于会议记录,但如果没有会议记录,会议纪要自然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近,小马办公室新分来一位大学毕业生而且还是组织部门的选调生。单位补充了“新鲜血液”,科室里的同事都很兴奋,希望新来的小卢能尽快进入角色为大家分担起一部分工作。某日,市政府办公室来通知了,主管副市长要召开个专题会议,科长叮嘱副科长小马届时把小卢叫上一起参会。会议室在市政府后楼的二楼。会议马上要开始了,各部门的同志陆续进入会场分别在摆放单位座签的位置上落座。小马进入会议室向周遭环视了一圈儿,很自然地选择在门口的小桌后面的椅子上坐下,他不知道此位置是给负责会议记录的人员准备的专用桌。会议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各部门参会人员各抒己见,针对焦点问题激烈交锋争论。主管副市长是专家学者型干部,喜欢这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会议氛围,而且还时不时地鼓动坐在后排的部门参会领导的随员踊跃发言参与辩论。小卢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被会议的气氛所感染,时而侧耳聆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露出会心一笑。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地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主管副市长瞥了一眼会议室对面墙上的时钟,提高嗓门喊了声“散会!”接着立即转头冲着小卢坐着的方位说一句“科室形成个会议纪要!”此刻,小卢还没有完全从会议浓厚的讨论氛围中回过神来,听到主管副市长交代起草会议纪要这句话后,身子本能地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脱口而出道:“领导,我,我没记录呀......”主管副市长是个宽厚的人,没有表现出强烈不满和愤怒,只是诧异地说了声:“咦?你没记录?!”从市政府回来后,科长依然是用商量的口吻把起草会议纪要的工作任务很自然地又落到了小马的肩上了。
3
在职场中,记录往往体现为态度。会场里,由于会议内容的枯燥乏味,真正听得进去入脑入心者往往寥寥无几,随着各级政府部门持续整顿会风,会场里大面积睡觉的现象有所改观。但专心记录的确实不多,尤其是会场里坐在第三排以后的听众。他们有的漫不经心地东张西望着,有的抓耳挠腮坐立不安着,有的一手托腮心不在焉着。还有一部分人佯装着在记录,有的笔帽没拧开用整支笔在桌子上指指画画着,有的压根儿就没带笔干脆用手指在桌上点划着。也有一部分人用肢体语言表明其是在用心听讲用心记录的,有的在领导讲话时专注地望向领导慢节奏地点着头,有的不论领导讲啥都如小鸡啄米般高频率地快速点起头来,一场会议下来,估计这一部分人的颈椎病也自己治疗得差不多了。
最麻烦的就是坐在前三排的参会者了。由于距离会场主席台近,大家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坐在主席台上的领导监视到。特别是不做会议记录者,一旦被主要领导有意无意间用直视的目光或者眼角余光扫描到时,主要领导往往会高声冒叫一声:“你怎么不记录?”“你是记忆力好吗?你给我重复一遍我刚才讲了什么?!”遇到作风强势的领导会直接命令你出去,把你清出会场,你又不敢走远,只好立在门外等到会议结束,这真好像是淘气的学生被老师轰出门去罚站一般。
但,也不要以为开会坐在三排以后就是安全的了。某日,市政府专题会上,坐在第五排右侧的市政府办公室的周全困意来袭,会议开始没过10分钟便歪头酣睡起来。被目光如炬明察秋毫的市长发现了!正在讲话的市长稍作停顿,用一贯尖刻揶揄的口气说:“喂!那位同志进入了梦乡,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睡梦中还露出了甜美的微笑!”大家想笑但又不敢笑,不约而同地扭头向着熟睡的周全望去。这时,邻座的同志捅了周全两下,周全感觉事情不妙,睡眼惺忪地坐直了身子。这时,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张瑜反应敏捷,不假思索地责怪到:“昨晚加班写材料干了个通宵没睡觉,今天就不要来参加会议了嘛!”这个恰到好处的台阶递给了周全打了掩护,同时也递给了市长。市长不好再说什么,会议便正常地继续进行下去了。

授权作者:赵德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