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屋前的古树倒了》一一一 回归故乡杂笔之七十 五 诗人/巴浩洁(巴山网院)
我的故乡是陈友谅与朱元璋争霸天下失败而欲建都未果的古邾城,地处民间相传的"六十二个王婆墩"之内。
记得孩童时,家乡有数棵古老而高大的朴树。我常和小伙伴们在王婆墩上的古朴树洞中躲迷藏,在树上掏鸟窝、在树下捡朴籽吃。后来这些古老而高大的朴树,被"大炼钢铁"伐沒了。
我重修老屋旁仍有一棵古椿树,树龄不知多少年,树高数丈,树干挺拔而苍老,出现有空洞,显得老态龙钟。
整修老基时,有人告诉我,古人有言:"屋后树枯灾祸生,屋前树空损人丁",此树不吉利,建议我将其伐掉。我因喜欢与树木花卉为伍。还因为我十分喜欢庾信那篇巜枯树赋》,与枯树结下了不懈之缘。我不仅没将其伐掉,还常常为其除草施肥,浇水除虫,并在其旁利用取土填基时开挖一个小池塘。
今年,古椿逢春,再度枝繁叶茂,不少鸟儿在树上嬉戏欢闹,争枝觅食;也有不少蜂蝶在树洞内,筑巢建窝,繁衍生息,偶尔还有松鼠光顾,上蹦下蹿,好不热闹。
小池塘内栽种几种水生植物,如睡莲、菖蒲,和几种不同的莲花。今年已是满塘碧绿,生机昂然。
我除了打理完"袖珍果园"、"口袋菜畦"、"精巧花圃"外,大部时光就在这古椿村下、小池塘边小憇,练功健身或溜达和转悠。时常还对照文学家庾信的巜枯树赋》吟颂几句。南北朝时期庾信羁留北方时,因对故乡的思念并感伤自己身世,写下这《枯树赋》,全篇荡气回肠,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恨和人事维艰、人生多难的情怀尽在其中,劲健苍凉。文章从殷仲文“见庭槐而叹”写起,先侧面写树的茂盛高大“声含嶰谷,曲抱云门”,再正面写其形象“熊彪顾盼,鱼龙起伏”;由盛而衰,便写到“鸟剥虫穿”、“膏流断节”、“百围冰碎”、“千寻瓦裂”。最后归到“羁旅无归”的感伤:“木叶落,长年悲”。作者以枯树自比,寄家乡之思于枯树之景,悲切之情尽在其中。本人望树及此,亦触景生情,虽与庚信有不少同感,因老迈而悲伤,但更多是自足而欣慰。
七月十日午时,我习惯地在古椿树下纳凉,池边赏景,此时感觉十分闷热,精神极度疲备,便进卧室午睡了。恍惚中隐约看见一位老者,一手拎着蟠桃,一手拿着莲花,含笑与我道别。突然一声闷响,把我从睡梦中惊醒,然后听兄嫂喊叫:池塘边那棵古椿树倒蹋了。
我出去一看,果不其然,古椿从腰折断,鸟儿惊飞,蜂蝶乱舞,树枝不仅砸烂了蟠桃树,也砸坏了池塘的护栏和莲藕。如若我不离开此处,早已一命鸣呼,回想起来,不寒而栗。
老天佑我,让我躲过一劫。庆幸之余,口占七绝一首:
屋前古木百年余,
倒得安然祸患除。
幸有神灵来佑我,
只殃莲藕及池鱼。

诗人简介
巴浩洁,笔名下里巴人,网名巴山夜雨等。主要作品有《求索》、《优坛婆萝花集》、《尘梦杂吟》、《领导协调艺术》等;部分作品曾被国内外刊物收录或发表。中华首家综合型网络文化团体一一巴山网络书院创始人。

编辑简介
侯彦启,笔名:智者见智,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的倡导者,中华文艺学会理事、山东二分会会长,天南地北诗社社长,都市头条(北京、上海、深圳、港澳台)认证编辑,中国远山文学网理事、特约作家,中国先锋文艺作家协会理事,敖汉旗诗词学会会员,获“当代百强诗人、当代百强才子、中华诗词100位优秀传承人、新写实主义诗歌十佳诗人、中国诗歌艺术奖",诗被多种刊物刊登,多次获奖。

天南地北诗社总旨
天南地北诗社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征文大赛,同题诗作,诗歌评论、小说连载、随笔、纪实、书画,不拘一格,自由发挥,打造成一个百花齐放的正能量文学园地,并通过中华文艺群、中华诗艺社美洲分社群、全球华语微信诗人联合会群、中国海峡文化休闲中心群、亚洲有声诗刊群、巴黎中华文学总群、国际联合报社群、凤凰第二支社群等近二百多个微信群传播到五湖四海……以文交友,其乐无穷。

天南地北诗社
社长:智者见智
常务副社长:采菊东篱下 荷塘清风
副社长: 柳林 冯金斌
理事长:王福杰
副理事长:潘文韬 田宇 邹怀学
秘书长:风雨萧萧
副秘书长:开心十月 朱守平
执行主编:文子 源自大地
主任编辑: 独上西楼 舟上客 老槐树 驿外漫步 陆小青 飞哥 李德兰 歌声 杨杰峰 鲁宏 一湖秋月 熊哲林 生命方舟 慈云含笑 北海渔翁 股龙 春哥 原上草 管胜
企事业单位想上北京头条、深圳头条等等头条投稿宣传的,想邮购字画的,请联系编辑部,
联系:13806499800(微信)

祝大家夏日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