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味
莫善贤
之前,上海大书法家曹齐先生给我题写了一幅书法,名曰:“玩味”。我非常喜欢。这是文化人的所思所想。这“玩味”是很值得玩味的。从字面上看,笔画不多,很难写好,但曹齐先生却是写得很有韵味,带着“玩”之味。
生活中许多事、许多物是与“味”相联系的。禅味、茶味、酒味、花味、水味、书味、香味、臭味。在世间的味道中,星云大师说,最美的味道是“人情味”,可见,他的“玩味”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著名的“三味书屋”的“三味”,更是把“味”提到了“精神粮食”的高度。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鲁迅先生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书房正是取“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之义。匾额上方是一张松鹿图,两旁屋柱上有“至乐无声唯孝悌,大囊有味是诗书”的对联。
三味书屋的解读有好几种说法,如前所说是把经味,史味,诸子百家味三种体验合称为三味;二是有说三味是出自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把书诗子史等书籍,比着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粮食。其三,寿镜吾先生的祖训: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后成为三味书屋的馆训。此三味之雅,之传统,之励志是为高度浓缩之经典。
生活中我们不仅相遇各种各样的味道,也在玩味。一杯茶,一壶酒,一本书,一幅书画也是可以玩味的。比如,杨绛有一本书一一《站在人生的边上》,说:人是由皮囊和灵魂组成的,初看起来,谁都会点头认同,但仔细“玩味”,就会有些困惑不解了。说有灵魂,灵魂在哪里呢?我们见过灵魂吗?是不是没有见过灵魂,灵魂就不存在了呢?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据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这个问题自苏格拉底时代就有人讨论了。
据施一公教授说,周边有许多暗物质,有的穿透我们的胸膛。我们肉眼看到的物质,最多有全部物质的7%。很有可能,灵魂是存在的,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而已。这些科学与思考思考是值得玩味的。再比如,有一本书《简单道理》,说了许多小故事,通过小故事来讲大道理,这也是一种玩味。“玩味”通过思考,玩出思想火花和精神的享受。
钱穆的《晚学盲言》说到:知识是学问的过程,学问是知识的结果。这段话精辟地分析了知识与学问的辩证关系,也很值得玩味。玩味是一个并列结构的词,一是玩,二是味。与“玩”组成的词有很多:玩石、玩乐、玩耍、玩笑、玩兰花、玩玉、玩手机、玩麻将⋯⋯真是没完没了,“味”也有很多词组:滋味、风味、辣味、酸味、书卷味、人情味等。可以说,玩有各种各样的内容与玩法,玩是过程,其中味则是玩的过程获得的感觉与乐趣。
玩是轻松的,快乐的,兴趣的。以玩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工作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有玩,才能玩出味道,玩出成绩来。如果一本正经的、不苟言笑的、心态憋屈地去干活,这个活肯定干不好的。要玩出味道来,那就会产生感情,就会热爱。一旦有感情,一旦热爱,就可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就说玩玉吧。会玩玉的人,一定是见多识广,具有玉的知识,能够区分品种,辨别真假。一旦进入玉的世界,就会品味到玉的味道。这样的玩味,就是一种意境的升华。再说玩石吧。石头会说话,石头会唱歌,这都不是一种杜撰。玩石的过程,不仅可以看到石头的千姿百态,五彩斑斓,而且可以读出其中的故事,它的前世今生。冷面的石头也可以玩出味道来。如果仅仅只是玩,而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味道,那还不是真正的玩家。
“玩”字是一个中性字,不存在褒贬。有人说,玩物丧志,不鼓励玩。我想,玩是无罪的,就看怎么玩。玩味人生,玩味生活是一种境界。我提倡玩,而且会玩,我现在是一种休闲心态。如何事情要玩出味道来,是需要情感投入的,也是需要一点知识支持的。不要玩物丧志,但要玩味、知味。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想玩了,感觉没有什么味道了,说句实在话,那真是老了。
作者简介:莫善贤。现居广东省广州市。《世界文学》签约诗人(作家),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广东省省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高级经济师。
出版《相约今天》、《七蒂莲花》等诗集七本。诗歌在国内外刊物均有发表,获得奖励。
纸 刊 投 稿 敬 请 点 击 征 文 链 接https://m.booea.com/news/s_2525298.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