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 伏虎桥
语石


两年前,农历十月十的夜晚,我与老乡一起逛佛堂,很快被伏虎桥的夜景吸引了,迷住了。廊桥的古香古色和穿梭而过的车流,融在了流光溢彩中变成了古典与时尚的梦幻交响;人与桥的倒影在江水中变成了流动烟火的江南水彩。此时的伏虎桥啊,与其说是一处交通要道不如说是佛堂的一处地标性的景观。


喧嚣中我仰头望着廊桥头上挂着圆浑华兹遒劲的三个大字“伏虎桥”。知道了这个桥名。但令人不解的如此热闹的地方怎么会取这么一个不热闹的名字。其实,这一座桥不仅贯通了大江的两岸,也勾连了岁月的今昔。
桥一头连着十里繁华,一头连着千年传奇。历史上此地是松树满岭的小丘陵,被称为伏虎岭。传说曾经是傅大士锡杖伏虎的地方。有一日,傅大士正在双林庵中坐禅。忽有人前来告诉,说在江边的小丘陵中有两只老虎在恶斗嘶咬,吼声震野。闻之,毛骨悚然。傅大士听后不慌不忙,取下挂在墙上的锡杖,朝江边而来。见到两虎斗得难分难解,拼死相搏。傅大士来到两虎跟前,用锡杖在它们之间一搁,两虎顿作分散状。然后,傅大士说“你们虽同居一林,然各自为王,历来不作恶,不惹事。今偶然相遇,应谦为上,和为贵,何必要争个输赢,两败俱伤呢?”两只老虎听罢,忏悔而走。故事传开,从此这小丘陵就称为“伏虎岭”。这个故事精彩之处在于两个“反转”。第一个反转,老虎争斗给人们带来的恐怖到傅大士出场伏虎的转危为安;接下来的反转,傅大士对两虎相斗,不是驱逐,不是打击而是劝和,给出了最圆满的结局:虎与虎,虎与人千百年来的相安无事。 这个传奇故事,给我的感受是,在凶险肃杀中有一种正义的力量;在正压邪的力量中有一种“和”的智慧。虎与虎的和谐,虎与人的和谐都尽在一个“伏”字中。有了过去那般的伏虎岭,才有了今天别样的伏虎桥。 
沧海桑田,江水长流,此地后又被称为“小江滩”。一九七三年,佛堂在“小江滩”上建起了一座拱形水泥公路桥,取名为伏虎桥。这是佛堂人的良苦用心,虽时过境迁,却初心不改,仍守望着美好。可惜,当时在远方部队的我对这个桥名没太在意,只想着江上直通汽车,回家的路更近了,看妈妈更方便了。二0二0年在原来伏虎桥之地建成了美仑美奂的廊桥与公路桥。桥是新桥,名还是老名。
如果说,伏虎是有关傅大士神奇传说的话,那么禅偈就是傅大士作为中国维摩祖师对佛禅教化的实实在在贡献。傅大士,大多数人都知道他是双林寺的始祖。但未必知道他仅仅作为一个居士,却成为南朝与达摩、志公齐名的梁代三大士。他是三教思想融合倡导者,又是转轮藏的创造者。然而流传千古最有名的一首禅偈就是与桥有关。“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站在江水奔腾之上的伏虎桥,反复吟诵,反复解读“伏虎人”的这首禅偈,既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乡愁,更是一次灵魂的升华。这首禅偈,读起来很通俗,解起来很深奥。难理解的地方就是前后矛盾。如:既是空手为何又是扛锄头?既是步行为何又是骑水牛?明明是水在流桥不动为何说成桥流水不流?我的理解,这种前后的自相矛盾,恰恰是这首禅偈的哲理所在。如果用辩证思维,就会读懂一二。比如,孩时,我们常常会边退着走边仰头望月亮,你就会望到,月亮走你也走,甚至你不走月亮在走。长大后乘火车,明明列车飞驰向前,而你感觉似乎还在原座未动,而窗外的树木和房屋却在你眼前飞快后退。这是一种幻觉,但说明一个问题:对同一事物,不同视角,不同立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正因如此,我们待人处事,不能绝对化,要换位思考。也许这只是我对这首禅偈博大精深内涵中的一小点解读。也许这样的解读压根没领会要义,但我也仍很欣慰。在伏虎桥上有这点开窍,是家乡人教会我一个做人道理。 
站在伏虎桥看水浪拍打着江岸。岸边有一个寺庙,寺庙重复讲述着-个千年的老故事。相传南朝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印度天竺达摩来东方传教并曾悟化了傅大士,成了傅大士的师傅。当他云游义乌双林乡时,恰逢义乌江洪水泛滥,达摩投磬入江,普渡众生。后人为纪念达摩,于投磬处建起渡磬寺。寺内有楹联“佛光透彩传万代,堂烛生辉照四方”,各取此联前一字,遂將此地取名为“佛堂”。千百年沿用至今。这个故事有三个重要情节:投磬救人、立庙扬善、取镇之名。这就是普渡众生之大爱,感恩于心之大爱,传善万代之大爱。中国有许多像佛堂这么美丽和繁华的城镇,但却很少有这么千百年来感天地、泣鬼神大爱传承的城镇。 
这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江啊,说它是佛堂的母亲河,一点都不过分。她不仅繁华了佛堂,而且孕育了佛堂人的生命、滋润了佛堂人的心灵。站在桥上看大江,老街尽头是水;道院山下大成中学门前穿流的是水;古民居苑环绕的是水;莆川水街流淌的是水;义南工业园远望到的仍然是水。而这些水都来自那条江。佛禅的智慧、人性的善良、人生的哲理,都在这江水浪花中闪烁着光芒。正因如此,佛堂人不仅守护了古镇的古色古香而且创造了古镇的日新月异。站在桥上看佛堂,会给你一种别样的感觉:再老的旧景都不乏一些时尚元素;再新的地方也有一种古典气息。这样的美,是新与旧碰撞中熔古铸今淬炼溅发出来的火花之美;是情与理交织,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中升华出来的求索之美。站在伏虎桥的桥头犹如站在当代潮流的潮头,让千年的岁月情醉大江,将时代画卷放出异彩。这样的美啊,让所有人难以模仿更无法抄袭。


伏虎桥,桥名故事的精髓是厚德,桥上的偈语内涵是明理,桥前投磬渡人传说的要义是大爱。厚德、明理、大爱是一座矗立在佛堂人心里的精神之桥。有了它,才有了万善桥又拂和谐春风;有了它,才有了伏虎桥再写时代诗篇;有了它,才有了千年古镇焕发青春风采;有了它,才有了佛堂人的诗和远方。
这才是我魂牵梦绕的佛堂伏虎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