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子论诗一百三十
胡适主张“我手写我口”,算是口语诗的鼻祖。导致不少没有多少水平的写作者把口语一分行便为诗,误入诗的歧途。
胡适不会想到,现在有些人嘴巴很臭,尽是脏话,语言极其下流,像拉屎的茅坑,尽是大粪,只能吸引苍蝇和蚊子来闻。
口语不是诗,也可以入诗。因为有些口语也很高雅,或者妙趣横生,富有诗意,看似平民般朴素,却如难得一见的贵族。
但很多口语不含诗意,就是一些平平淡淡的话语,必须经过加工改造与提炼,才能变为品而有味的诗句。
不过也确有一些口语诗,因为语言巧妙,显示独特的艺术性,或者包含某种简单的哲理,而写得很好,让人拍手称赞。
但这种看似口语的诗并不容易写好,更容易落入俗套。弄不好会让人感觉只是耍了一次小聪明,不值得骄傲。
因为这样的诗初读感觉良好,再品没有味道。像一时新鲜的花叶,离开枝杆就干枯,只有短暂的生命力,活不长久。
诗是语言的高级形式。往往用文学的语言进行表达,使其貌美如花,又有内涵,才能让人赞不绝口,从而流传千古。
诗祟上,上不了台面的,不能拿到台面上。如果语言不干净,甚至太脏,就得清洗,去其污垢,再给人欣赏。
总之,诗是从日常的语言中提纯的文学艺术作品。口语诗只能作为新诗的一条小小的支流,不可能成为新诗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