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清河陶瓷厂学工的那段生活》
宋厚健文
提起清河陶瓷厂,我们这些出生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北航附中学生无不耳熟能祥,那是我们学工的定点单位,那是我们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工厂,那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清河陶瓷厂始建于1959年,是当时为首都十大建筑生产配套建材产品而组建的企业,为北京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积极走发展先进生产力之路,引进技术、引资合资,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实现了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了资本的多元化经营。
去清河陶瓷厂学工劳动,对于我们(73)2班的全体同学来说,早就企盼已久。记得,初中入学后,我们年级集体收看了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北京地铁十大站台,站台上用马赛克铺设的各种漂亮花色组成的彩色地面、立柱,格外的醒目、特别的光彩照人,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应。1974年初二下半学期,我们响应主席倡导的:学生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的五七指示方针,踏上了赴清河大华陶瓷厂学工的征程。
在年级副组长曹广旭老师和班主任黄妙霞老师的带队下,我们怀揣着梦寐以求的新鲜感和深入研究和了解马赛克生产工作流程的好奇心,怀揣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使命感,走进了这所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大课堂,走进了这个梦开始的地方。然而,进了工厂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许多事情与我们的愿望相违,我们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分配到马赛克车间。班上大部分男女同学被分配在电瓶包装车间劳动,因为陶瓷厂除了马赛克产品之外,还有许多其它民用产品的生产和配套加工。
当时的电瓶包装车间是工厂的一个比较大的车间,主要生产加工的产品叫绝缘子。绝缘子,是电线杆子上用以绝缘的陶瓷产品。它是一种特殊的绝缘控件,能够在驾空的输电线路中广泛地应用。早期,绝缘子多用于电线杆上,渐渐地发展用于高压电线连接塔的一端,它是为了增加爬电距离,通常由玻璃或陶瓷材料所制成。
电瓶包装车间的劳动内容,就是把绝缘子一个一个用蹈草分别镶住包紧,再放入柳条编筐,大慨八到十个一筐,盖上筐盖再用铁丝绑紧。师傅要求学员一定要让陶瓷绝缘子穿上蹈草衣服,才能避免产品的相互摩擦碰撞,从而避免产品损伤。从事这项劳动一定要戴好防护手套,因为蹈草杆很容易扎手。工人师傅干活很快,手脚麻利,源源不断运来的绝缘子被包装打包,一箱一箱地运往仓库,发往各地。我班的几位女生只能打打下手,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慢慢的可以适应,也学会了打包,走成品了。但是,效率上始终无法与老师傅相比。当时的工厂管理很严,各车间之间绝不允许乱串。为此,我班的几位女生从来没有去过马赛克车间,这也是她们学工中最大的遗憾。
马赛克在当时的清河大华陶瓷厂是拳头项目,也是最为时髦的劳动产品。由于耐磨陶瓷片的硬度很大,是仅仅次于金刚石的材料。它的耐磨能力以及抗压能力也非常的强,就算是在高压高温或者摩擦比较强的工作环境下,耐磨陶瓷片也不会受到严重的损坏。我班于熙和吴青二位女同学有幸分在马赛克车间,她们负责马赛克的初级检验。然而,看到她们劳动时都带着胶皮手套,据她们亲口介绍,挑选马赛克残次品特别的磨手,看来各项劳动都很不容易。虽然马赛克当时极其昂贵,但当时检验全部使用人工,这也是成本至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马赛克车间下一道工序,也就是成品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我班陈建国等几位男同学被分配在成品车间,他们的任务就是把检验好的半成品,通过传送带传送到自己的工作台,然后将正方形的硬纸壳涂上浆糊,将马赛克粘贴在上,大约横竖各10块,总计100块马赛克,形成一个成品。这项工作相对较为轻松,但质量上的把关特别的严格,刷出的浆糊要求平整均匀,粘贴的马赛克要上下垂直,横平竖直,美观大方,不留瑕疵。
再一项工作叫粘陶瓷釉,就是给绝缘子瓷珠上一层釉面,我班许多男生分过去和厂里的女师傅在一起干活。劳动期间,按照厂里的规定,不能乱说乱串。为此,同学们连个玩笑都不敢开,大家大气不喘都闷着头干活,那像现在的北京孩子个个都是侃爷儿。所以,男生回忆起来,感到这个工种特别的憋屈,枯燥乏味。另外,给陶瓷马桶刷釉也是一项十分认真细致的工作,而且这项劳动涉及到有害工种,味道难闻,有一定的工种补贴。
记得,我和班长孟超同学被分在烧窑车间,烧窑车间是陶瓷厂劳动强度最大的一个车间。尤其是夏季,天气炎热,加上烧窑的温度很高,热气在车间里弥漫,空气特别的呛人。烧制前的半成品装窑和烧制后的成品出窑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完全靠手工作业,一车一车的半成品和成品从窑里搬进、搬出,工作持续、紧张、繁忙,劳动强度很大。特别是烧制好的成品在搬运过程中很容易破损,劳动中要特别的小心。烧窑的过程也就是控制好温度的过程,一窑成品要烧制两至三天,每天都要轮流值班,监督控制掌握烧窑的温度,一般温度控制在1000——1200度之间。否则,短火或过火都会造成产品的损失。我就负责装窑、出窑,那个时期,我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年龄不大,个头又小,所以,每天这样搬进、搬出,劳动的强度令人难以承受。尤其是成品出窑装车,一个人双手要扶稳车把,满满的成品装完,一定要使出吃奶的劲头,用力压住车把,否则,稍有不慎,就会翻车。但是,在我们烧窑车间这还不是最累最苦的工作。最累最苦的活儿那就是烧窑了,车间里的温度高,烧窑的人要穿着大绵袄,戴着绵手套,湿着进去,出来时浑身冒着热气,全身都被烤干了,出来后,要及时补充生理盐水。
在清河大华陶瓷厂学工劳动的那段生活,也是我们独立自主开始走向社会的历练过程,我们男生住在陶瓷厂的职工集体宿舍,宿舍离厂子不远,我们睡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通铺,每天上班的地点现在叫作安宁庄路。我班女生住在技工学校的大教室里,睡的也是大通铺,黄妙霞老师带着四个女生住在楼里的另外一间教室。晚上女生最纠结、最害怕的事是上厕所,因为楼道很黒,又没住多少人,从这头走到那头,心里难免恐惧打鼓儿。当时,我班女生史晓祎同学经常被其她女生拽起,陪同一起去上厕所,也许她是军人的女儿,比一般人胆要大些。那个时候,我们自己到厂部购买饭票和菜票,每天去工厂食堂排队打饭,每天计划着自己的伙食开销和饭菜质量,逐渐学会了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大事、小事。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是: 大华陶瓷厂的油饼特别的好吃,外焦里嫩,可惜一个星期只炸一次,大家都很期盼。食堂最为便宜的主食,是炸酱面,3分钱一两,女生一般一顿买上二两或三两就够吃了。那段时间,我们同学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学会了责任担当。每周我们可以回家一趟,美美的在家睡上一觉。记着我们从家里返回厂里,从清华园火车站坐一站火车就到了清河。下车后,步行只需10多分钟就到了上班的地点。每次从火车站经过现在的火箭军司令部,因为有大兵把守,大家都很好奇。一次班上的男生宋建平同学经过那段路时,看到这壁垒森严,非常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于是,十分好奇地悄悄问同路的男生孔博今同学,孔博今神秘地告诉他,那可是二炮的兵营。
学工周末回家的前夜是我们男生最为兴奋的时刻,不仅是要回家了,还有最为重要的是 ,可以把这星期搜罗来的瓷片带回家。这瓷片有方的,有六角的,有白色的,有绿色的,有灰色中带黒点的,我们把它叫做臭豆腐。我们平时用瓷片玩的一种游戏叫耍瓷片。这个游戏80后可能都没听说过,这在我们那个时代可流行呢。几个人将手里攥着的瓷片同时打开,谁的多谁先来,玩的人把瓷片码放在手心上,抛起落在手背上,再抛起大把抓住,这叫大把抓。抓时掉一个的叫掉一 ,还有掉单的,掉双的。技术高的抛起后二下或三下就全抓住了。这小瓷片在男生手里变着花样玩,我们玩的瓷片大部分都是缺角的,有的都成多边形了,可还是当成宝贝拿着出去应战。谁要是瓷片多谁就太牛了。然而,万万没想到的不幸事情却偏偏发生了,老师晚上突然来检查,我们藏在各处的瓷片都被搜出。我们的宝贝,我们的家业就这样没了。这在学工中其实是一件挺不光彩的事,但现在回味起来还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就像我们做学生时遇见多么不开心、不顺心的事,现在坐在一起聊天也就全当笑话听了,这就是我们老同学吧。
清河陶瓷厂学工生活在我们青春的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这样的学习机会十分难得,这次我们学工相处的时间较长,同学们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共同的交往过程中,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大家同呼吸、共命运,风雨同舟,渡过了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和往事,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建立了彼此深厚的友谊。我们说,同学情难舍难分,像风筝舞天,似藕断丝连,让理想放飞,将真情挂牵。中学时代的友谊是一段割不断的情,是一份躲不开的缘,愈久愈纯正,愈久愈珍贵,愈久愈甘甜。将心停泊在彩云升起的港湾,偷偷地把幸福刻在你我的心间,用一缕友谊的丝线,将你我紧紧绑在岁月变迁的终点。
感谢张方、孟超、李惠洁、史晓祎、陈建国、宋建平、王勇志等老同学,是你们斑驳的记忆和青春的畅想再现了我们四十多年前在清河新华陶瓷厂学工的劳动生活,那是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世界华人小学生获奖作品评析》、《世界华人中学生获奖作品评析》、《阮玲玉之死》、《青衣行酒》、《说悔》、《食色与欲》、《儿童急病与意外》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100位名人早逝之谜》等图书。荣获全国首届“无量杯”诗酒融合文学大奖赛“十大诗酒文学魅力作家”;第二届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成人组:二等奖;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诗歌(含词赋):一等奖;2021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散文组(含随笔、评论)一等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525298.html
🍀🍀🍀🍀🍀🍀🍀🍀🍀🍀🍀🍀🍀🍀🍀
纸刊《白鹭文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