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喻大发,网名,草根。男1952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农民。年轻时代爱好文艺创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地方报刊发表过散文、小说,并被评为县模范业余作者,模范文艺评论员。
田凯国手迹
沈春山
高双桂
警钟在梦里敲响
文/草根

田凯国、沈春山二位老前辈,是上世纪我们新洲县(今武汉市新洲区)文化界中享有很高声誉的作家,并是我青年时代学习创作的启蒙老师和引路人。
近年来,当我无所事事,自娱自乐,重拾禿笔,不禁常引起对当年新洲文艺界的领导、老师、文友们的回忆。大概是日有所思,才夜有所梦吧,曾有一个夜晚,自己竟在梦中见到了田凯国、沈春山二位老前辈,他们还像当年一样,对我仍是那样地关照而又严格。
梦中我也知道他们已经去世了,刚准备问“您们去世了,是怎么复活过来的”这句话,沈老师却先开了口: “你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在大礼堂看的《打击侵略者》这部电影吗?”我回答说:“记得记得,那次当我们看完这部电影后,老师还谈到了电影中的一个情节,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美军激战前夕,军长李国栋在窑洞度步思考的场景,窑洞里有一个写着抗美援朝的洗脸盆,窑洞顶端凝聚的气水落在盆里发出‘叮咚叮咚’的响声,老师问我这叮咚叮咚的响声有什么象征意义,我回答说水落进盆子里发出的叮咚叮咚的响声是衬托李军长对在即的一场大战的沉思。”我说完后,不禁感到有些得意,这时我望了望沈老师,以为他要夸奖我一番,不料他脸上有些严肃,竟突然转换了话题:“我知道你近几年写了一些小说,大部份我都看了,说实话,你的作品在语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写作手法上也有些故弄技巧,不过比起过去来,有点进步,动了脑筯想点子,懂得如何组织安排故事,描写刻画人物,虽有点进步,我可并不想表扬你,因为你爱翘尾巴,过去吃了不少目中无人的亏,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我怕老师往下说出更严厉的批评,为了开脱自己,于是把话往其他方面引,我说我结识了作家高双桂老师,她曾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和帮助。沈老师这时笑眯眯地说:“我知道高双桂,她在各大出版社出的几部纪实文学作品我都看了,你看人家多有恒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阻力,从不放弃学习,而且为人低调,从知青到领导,从农村到城市,本质从不变,还仍然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沈老师说到这里,田老师接着插嘴道: “如果一个人专靠別人的鼓励再去发光,充其量只是个电灯泡。”
接下来沈老师递给田老师和我各一支烟,趁这个时间,我终于问了我想问的话:“二位老前辈,您们巳经去世了,是怎么复活过来的呀?”我刚说完,又有些失悔,觉得自己不该问这样的话。
他们好像并不介意,这时田老师说:“你现在所见到的我们,只是我们的灵魂,一个人的身体,仅仅只是个躯壳,只有灵魂发光的人,人们才敬重他们,不会忘记他们。”这时我激动得连连点头。接着沈老师又说:"作为你来说,生活在最低层,还能拿起笔来写,这一点我是看好你的。"我接过沈老师的话说;"近几年来,我在各公众网络平台上发了近两百篇习作,现在想组织修改一下订个小册子留作纪念。”这时沈老师接过我的话说:"你的那些作品我打算全部看完后给你写个序言。”听到这里,我高兴得跳了起来,“你别跳!”沈老师望着我一副得意的样子,神情顿时十分严肃,“人,往往跳得越高,跌得越惨,我写序言并不会赞扬你,只会批评你,不然,你会趾高气扬,目中无人,我要让你每看一次,警醒一次自己。”
这是一段从来也没有人在我面前教育鞭策我的话,二位老前辈那真诚的话语,竟让我感动得哭了。突然间感觉有人踢了我一脚,一下子醒了,老伴大声问:"听见你哭了,你哭什么?"我尴尬地一笑说:“没什么,刚才做了一个出书的春秋大梦。”
梦中人物简介 :

田凯国简介 :
原新洲县委机关文化干部,出版了《一河两岸》等小说集,1965年《长江文艺》第五期发表电影文学剧本《山水主人》,1966年准备搬上银幕,后被文革冲击。
沈春山 :
原新洲县委宣传部干部,各文艺杂志、出版社发表作品多篇多部。
高双桂 :
武汉市新洲区人,江汉大学退休干部,现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江文艺》等出版社发表纪实文学作品多部。并在《中国作家》等国家大型刊物发表作品多篇。
附: 上世纪七十年代新洲文化战线上我所认识的领导、老师和文友,他们是:
田凯国 沈春山 余文祥 胡晚珍
童少阶 张有德 彭作良 段先民
周西中 肖健民 郑恩友 潘登峰
汪石泉 林美群 胡友珍 韩小萍
林 邈 洪子华 潘克昌 冯长咏
吴春兰 施绪福 张辉健 洪金彪
还有些认识的,名字一下子记不起来,这些人物,都是那个年代新洲文化战线上的精英。可惜大部已经作古了。不才的老朽虽然后来由于生活的压力弃文从农,但今天却还能健康地活着,也算是幸运的吧。
我想,既然还活着,就要不负时光不负人,哪怕只是一只萤火虫,也要发出自己的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