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里尔•米哈伊诺维奇•科尔恰金(Кирилл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орчагин),俄罗斯诗人、文学批评家、译者、语言学家。1986年生于莫斯科。俄语民社诗歌分社创建者之一和教科书《诗歌》编者之一(2016)、《差异》诗歌奖发起人之一(自2013年)、民间有俄罗斯小诺贝尔文学奖的安德烈•别雷奖评委(2014年起)、《新文艺评论》杂志编辑、俄罗斯科学院В.В.维诺格拉多夫俄语学院研究员。出版诗集《命题》(2011)、《世间万物》(2017)。获《俄罗斯账单》诗歌奖(2012)、因发表当代文学系列评论文章经《文化设计及批评》提名,获别雷诗歌奖(2013)。
他们在院子里消遣……
他们在院子里消遣 夜晚和水下 声音
草原绵亘梦被惊扰
冰凉的大地之上密林波涛汹涌
当金发的旅者出现
尘土罔顾es ist zeit sagt mir[1]和我们
门敞开 窗不亮 且声音迥异
(一首老歌的主题)
il pleur im stillen raum[2]好像心底的歌
白天被砍下的一块在歌唱
但看不见烟只有雾升起
在无尽的凹地之上还有田鼠
唱着鱼之歌
石堆里的植物 那一株还有另一株 在兵临城下的寂静中
好像空空如也的村庄里的捕鱼者和迎接他们的
还有尾随而来的唱一首快乐歌曲的
歌声在田野上飘荡
仿佛朝圣者的双手供奉
(天使与我们同声合唱)
荒草 果不其然 钻入地下
注:
[1]es ist zeit sagt mir,德语,“时间告诉了我们”。
[2]il pleur im stillen raum,德语,“他在无声的虚空哭泣”(钱瑛女士 德译)。
彩色的夏布分挂各处……
彩色的夏布分挂各处
它将大晴天裁切得零碎
在凝固的分子之间
阴影蔓延
风吹灭蜡烛人们歌唱工厂
被阳光点燃的管道
看不太清楚的田野越来越黑
对于乘汽车疾驰而过的人而言
挂钟在昏暗中缄默
屋里充斥风薄薄的嘴唇
嘈杂声干涸的石罅
在落雪清晨的预感里
它们的裸露一览无余
这座城市昏沉欲睡
又保持警觉但它不得不如此
当太阳升起
蓝色无垠中……
蓝色无垠中一座山
断裂花盛开
一直延伸至谷底
它们捆扎时发出轻轻的噼啪声
在沼泽甘甜的清水里
那儿瑰宝沉睡不醒或只是
小心的骨头在打瞌睡
等待潮湿和拥挤降临
在深深的峡谷开不完的花
透过层层真皮
在野草的泡沫中蜿蜒
填满不死的毒药
鸟儿飞扑到丛林
石油之旗在那里燃烧
高处……
高处马克思的光芒熠熠闪耀
关于它们的记忆关于它们的阐述
我们要把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趁着支部的古希腊人的春天
展翅翱翔他们中间有谁会被生活折磨
春之吻在色彩斑斓的电影胶片上
即使是城中公园那些锈蚀的雕像
将为他们带去果实和鲜花
花团锦簇的两岸正负重前行
被血染红的关节吱呀作响
因为季节交替期与大地一样的还有
工人阶级的铁锤声猎区收购站的
墙壁已塌陷在坑坑洼洼的车辙
用哥特式的穹顶来度过
再无可能的那一天
月亮和太阳的星历表……
月亮和太阳的星历表
在天文学的黄粱美梦中
在帕尔那索斯山深深的地下网络
宏大的花园
照亮那些
在莫斯科郊外池塘里的遮蔽物
被隔离的墨丘利[3]
在黄皮书的页面上
它们为何相逢
在子午线的粘连中
与弹药同归于尽
继续悲凉之旅
庄稼地已翻耕墙壁
搬走但没什么关系
在迁移的界限外
锦标赛奖杯被打翻
原地动弹不得的傻瓜
在蒸汽浴室麻木
注:
[3]墨丘利(拉丁:Mercurius),罗马神话中朱庇特与女神迈亚所生的儿子。头戴一顶插有双翅的帽子,脚穿飞行鞋,手握魔杖,行走如飞。担任诸神的使者和传译,又是司畜牧、商业、交通旅游和体育运动的神,也是小偷所崇拜的神。
山峦的接头……
山峦的接头,长明灯在燃烧
透过交通编组的缄默
可以去装卸转运,那里有人在等
一张晒得黢黑的脸
高炉轰鸣,在裂罅处
关于乌拉尔汽车厂的书快被翻烂
山前隘口吹来灼热的风
似乎在破旧的凹地打着瞌睡
扬起你诗歌的碎屑
像如此憎恨平庸的矿石
飞溅火焰的花环
阳光下的无产者要为群山背书
伤寒虱子与变革之力旗鼓相当
那些超越中的集体
只有一抔尘土飞扬
你却连骨灰都不会剩下
悼M.B[4].
在山隘,仅只是铺展开
静养精神和身体摊平的人们
在绿色阳光照耀的滨河
再到我们“过去的菲尔里”[5]一片漆黑
因为呼吸沉重
从乌尔法到乌尔法[6]。
从诗歌的核到非中心的外省
波浪分开只为
推进世界业务
列车编组
最终驶向星星
将它们的温暖和灰烬写进信里
保持深度,因为
水下双唇鱼[7] 对粘稠的淤泥
感到恶心。老实说
大门紧闭时,在不出声的河湾
得到通报
那就永别吧
那个地方谁会稀罕
注:
[4]M.B.,由于是名字首字母缩写,不清楚具体名字。
[5] 原文为葡萄牙语的俄语音译,即“永恒的菲尔里”,一本葡萄牙的杂志。
[6] 乌尔法,位于阿塞拜疆古萨尔斯基区的一个村庄。
[7] 双唇鱼,拉丁:Diptychus,又名重唇鱼或裸腹重唇鱼。
九十年代的……
九十年代的库鲁克舍特拉[8]
一堆儿钢构件的零碎
蛇的皮肤在野草丛
如服饰如手上流动的锈斑
隐藏在石缝中
嘈杂的花园辛辣丙酮味的浆果
茶蔗子醋栗和树叶
擦伤和砸伤
幸亏能够区分
无情无义沥青的颗粒
透过玻璃瓶
往地里下沉的高架桥
被石油制品的热气笼罩
却用其完整性保护
我们的身体
阿朱那[9]在夕阳里
笑那些被拆除的建筑物
那些被粉碎的树
快死了但有福气
在夏天逝去之时
注:
[8]库鲁克舍特拉 ( Kurukshetra ),印度古镇,据说是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摩诃婆罗多》里所叙说的发生大战的“俱卢之野”所在地。
[9] 阿朱那 ( Arjuna ):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主人公般度族五兄弟之一。
打饱嗝的诗人……
打饱嗝的诗人来自北方之国北方年代
发光碎片向一颗清晨的星星汇集
含硫的云在悬崖、湖泊、岩壁之上
双唇、金色的戈可尔达[10]、长笛和鼓的雾中
他们数不尽的网球场并非极完美的
左手政党的但被东方种子流出的黑色
飞沫包围着的再经由忧郁的
瓦尔哈拉英灵殿[11]响起古琴键之声神魂颠倒
于是炮弹的和声在播音员朗诵中炸响
用业已麻痹三角琴的复活之键
四周被斩断的龙径之山瓜瓞绵延
傍晚时分腔岩洞流露出光亮噢就让沿岸的
大诗人写写消耗殆尽的北方钢铁
写写被不受经度的跨幅所限制的阳光
切断的浪沫和乌云的同伙
注:
[10]戈可尔达(Golconda),指的是位于南印度著名的戈尔可达钻石矿区,以盛产罕见的黄钻而闻名于世。
[11]瓦尔哈拉英灵殿(Valhalla),又称万神殿。英灵殿的传说是来自北欧神话。在英灵殿内,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人被称作“einherjar”(格斗者),他们每天面对面地进行实战操练,晚上又像没有受伤的人一样欢宴狂饮。英灵殿神话体现了古日尔曼所向往的理想生活——白天战斗、晚上豪饮;无所畏惧地迎接挑战。
牧草里涌出发亮的星火……
牧草里涌出发亮的星火
暴风雪正在逼近旷野俄罗斯森林的
地平线影子仍滞留在海德堡
死者的血管完全麻木抑或
镀锌的黄昏裁得整齐
用跳跃星座的光斑
夜色滴进裙子的皱褶
温顺在没劈碎之前
骨头磕到城墙的凸出部和炮眼垛子
这些都看在眼里且移动愈来愈近
连同膝盖上搁着的一只手越来越陷入
枯枝般的虚弱和老朽里你给谁
在后排座位吮吸趁着皮包骨
进入凹处颤栗再死去
被装置搓软的滚动缘于
在被压扁的小汽车上
在抑郁者一样尘土飞扬的高处
他们就这样过了一夜……
他们就这样过了一夜
辚辚作响
在相对的昏暗中
在反射雪光的地平线后
温柔不是我的双手
困顿之时
感觉不到时间
更迭已埋入泥土
谁都没有尾随他们而来
光亦如此蹒跚
只因黑夜到现在仍在持续
柔情在我的脑海里
青色海,太阳光
永远都在撒谎
缺席者迟到者
当海水来袭山体皲裂
录制好电影胶片
他国十三天
她再出现
对她的到来我们已准备就绪
请下到谷底……
请下到谷底
福纳斯[12]徘徊之地
再加福波斯[13]弹奏
祂那把沉重的里拉琴
彼时如梦里轻飘飘的棉絮
落在树枝
和这裹尸布之下几乎看不见的
死者之脸
但穿过雪
听得见祂的声音
很轻
听不懂一个字
周围布景熔化
砖墙裸露
高处电线乱拉
当心让世界看清你
雨滴在身上
头发湿漉
抓痕和淤青
七月太阳之暑
风吹炸裂的肺
干涸嘴唇温热
一直到郊外天色渐暗
歼灭者愈来愈近为止
注:
[12]福纳斯,古罗马畜牧和森林之神。
[13] 福波斯,即阿波罗,古罗马太阳与光明之神。
EIRE[14]
仿佛被科学著作言中
被比方说街头的清晨指定
某个物体活动组织中的一块
半月板无线电在线为他歌唱
我的一只饥饿黑色鸫鸟
和你所有的骨头可万有引力
在严酷的野外并不知
能飞起来的是多么沉痛又美好
在轮船上服役
远离亲爱的爱尔兰
用揉得皱巴巴的衣服当地线
地平线上没错过幻灯闪烁
矮人[15]正忍受这个痛苦
或者别的什么在每个打开
库门的歌曲里渗出
那里不单没有饥荒且鲜花相伴在头顶
是矿井下陷的灰色烟尘
是在无法搬移的深层惰性
火星的反光是父亲是分配者
在绿色王国的深井里
注:
[14]爱尔兰磅,爱尔兰货币单位。
[15]指的是“侏儒与矮人”游戏中臆造的“矮人”种族。
骆家对科尔恰金诗歌简评:
无论科尔恰金的诗歌形式和文本用典两方面如何“离散”,他诗歌的内“核”是始终不变的:浓郁的弥赛亚。一呼一吸、一吐一纳中,他的诗歌陡峭、开阔;气息、节奏非常鲜明;语言辨识度也高;同时,他的诗歌虽然有些文本营造的压抑和沉重环境会让读者喘不过气来,却并不颓废、消极。实际上,作为一名80后俄罗斯当代先锋诗人,科尔恰金的诗歌气质深沉、透亮。正如在诗人科尔恰金诗选集的一篇诗评中,诗评家加琳娜·蕾姆布(Galina Rymbu)引用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的另一个说法,即科尔恰金的诗歌中有一种很强的“带葬礼袖章的乐观主义”。
(骆家,2022.7.2)
这组译作由浙江女诗人骆艳英约稿,致谢!
骆家,生于六十年代,诗人,翻译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和文学翻译。出版诗集《驿》《青皮林》《学会爱再死去》《无声喧哗》,译著格鲁吉亚诗人塔比泽诗选《奥尔皮里的秋天》、屠格涅夫小说选集《初恋》和《春潮》等,主编《新九叶集》(与金重)、《新九叶译诗集》(与姜山);居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