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不容易,只因不及白居易(三)
文/孙伟峰
再说家庭
家庭是中年人的稳定器,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是很重要的。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不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也成就不了中年人的梦想。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才能让中年人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事业当中,才能干成事,赚到钱。
白居易出身官宦之家,书香门第。祖父白锽,外祖父陈润,父亲白季庚皆为明经出身,除熟悉儒家经典外,亦擅长诗文,知识渊博,特别是文学、经学等学术方面的造诣深厚,白居易从幼年就接受他们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他的母亲对白居易的教育也抓得很紧,他曾在《襄州别驾府君事状》中说:“夫人亲执诗书,昼夜教导,循循善诱,未尝以一呵一杖加之,十余年间,诸子皆以文学仕进……”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白居易的父亲去世较早,是母亲把他抚养成人,他对母亲很孝顺。小的时候,白居易曾有一个暗恋的姑娘湘灵,由于母亲认为两人门不当户不对,不得已俩人被迫分离。为此,他还写下了一首《潜别离》,表达自己痛苦到极致,压抑到极致的感情,其中写到:“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表达对湘灵的思念之情。白居易对湘灵很痴情,不仅写了许多思念的诗,而且发誓非她不娶,后来两人分开,还念念不忘,年近四十还没有成家,后来母亲以死相逼,才不得不娶了同僚京兆尹杨虞卿的从妹为妻。那年,白居易三十七岁,杨氏才不过十七八岁。白居易娶杨氏的时候,其实混得很惨。当时有个官员叫裴垍,这个裴垍很欣赏白居易的才华,屡屡破格提拔白居易,后来有一年裴垍负责科举考试,有个考生写了篇对策得罪了权贵,裴垍因而受到牵连,被赶出朝堂。白居易仗义执言,写了一篇《论制科人状》,为裴垍伸冤,被宪宗皇帝贬黜,寄宿在杨家,从而认识了杨氏,并娶了她。

尽管杨氏并不是他最中意的女子,可也算是情投意合,相濡以沫。白居易曾在新婚之夜给妻子写了首《赠内》:“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表达了与妻子同甘共苦,与子偕老的誓言。后来的几十年中,杨氏始终是他坚强的后盾,无论是仕途得意,还是官场失意,都默默的陪在他身边,还给他生了个乖巧的女儿金銮子,只是很不幸,金銮子在三岁夭亡,给了俩人沉重的打击。后来白居易屡遭贬谪,杨氏都跟随左右,不离不弃。白居易后来写过很多描述这方面的诗句:“商州馆里停三日,待得妻孥相逐行。若比李三犹自胜,儿啼妇哭不闻声。”“三声猿后垂乡泪,异业舟中载病身。莫凭水窗南北望,月明月暗总愁人。”“平生沧浪意,一旦来游此。何况不失家,舟中载妻子”……林徽因说:我们都知道,姹紫嫣红的春光固然赏心悦目,却也抵不过四季流转,该开幕时总会开幕,该散场时终要散场。但我们的心灵可以栽种一株菩提,四季常青。
尽管仕途艰难,但幸好有妻子相伴。白居易一生坎坷,却能有七十多岁的高寿,是与家庭的和谐温暖分不开的。每个中年人都要明白,家才是幸福的根源,是第一位的,只有安稳恬淡的家,嬉笑热闹的孩子才是人生最好的生活。(待续)



作者简介:孙伟峰,微信名威风,陕西渭南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宝鸡市作协会员。百余篇习作在《西北文学》《渭南日报》《终南文化研究》《中国航天报》《军工文化》《宝鸡日报》《秦岭文学》《山东散文》《华山文学》《作家摇篮》《南湖晚报》等报刊杂志以及《学习强国》《秦腔》《文学陕军》《散文之声》等知名公众号发表。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